清华教授一针见血:孩子8岁之前,比起说教,家长更应该坚持2点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要提高教育技巧,那么就需要家长付出个人的努力,不断进修自己。”教育是一个双向的过程,不仅是引导孩子朝着好的方向继续发展,家长也在这一过程不断地吸取经验、学习成长。对孩子来说,父母的一言一行都会产生巨大的影响,虽然只有在少部分的场合下才能具体凸显,比如每一次考试结束后的成绩单,但是在事实上,每一点细小的变化,其实都是教育的结果。

作为一名从事多年少儿教育的专家,万教授曾经也有过十几年的教学经验,在他看来,随着科技的发展,孩子的早熟、早慧,其实也是在不断地提醒家长们,对于孩子的教育,尤其是早期教育迫在眉睫,在孩子8岁之前,比起用语言说教的方式来教育孩子,家长更应该坚持2点。

1、坚持树立规则观念

对于孩子们来说,小时候常常是被天性支配的,感到饿的时候就会哭闹、感到困就倒头就睡,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以及阅历的增加,这样“为所欲为”的放松并不能一直延续,对于孩子们来说,如何融入到一个团体或者一个环境中,需要的不仅是个人的能力,更需要一定的规则意识。

万教授强调,父母需要去培养孩子的规则观念,这不是靠每次孩子违反之后的批评让孩子意识到“规则”的存在,需要的是在孩子去做之前,以身作则让孩子意识到“规则”到底意味着什么。比如让孩子每天看半小时电视就去睡觉,那么自己也要以身作则,不能嘴上说着孩子不能熬夜,但是自己却在违反,最起码在树立规则意识的前期阶段,父母不能肆意违反。

2、从小一起阅读半小时

万教授认为,启蒙教育阶段,孩子就像是一张白纸,容易被其他事情分散掉注意力,但是也容易养成习惯,远比长大后再去培养更有效果。对于孩子来说,受影响的不仅仅是父母的说教,如果拿出每天教育孩子的时间,来跟孩子一起阅读半小时,在万教授看来,引导作用回更好。

平时在家里,跟孩子一起阅读,不必限制孩子的阅读类型或者阅读书籍,如果孩子对科技感兴趣,那么家长可以多准备一些科技书籍,如果对历史感兴趣,父母也可以投其所好,父母跟孩子一起读书,影响的不仅是孩子能够多积累多少知识点,更多的是潜移默化的习惯养成,这一点比什么都重要。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