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指论剑】牢牢掌控制数据权
数据作为一种战争资源,自古以来备受军事家重视。无论是冷兵器战争,还是机械化战争、信息化战争以及崭露头角的智能化战争,蕴含的制胜机理都离不开对“数”的争夺和控制。随着大数据、云计算和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的迅猛发展及其在军事上的应用,制数据权已成为制胜新要素,谁掌握了“数”的要领,占据了“数”的主动,谁就能在战争中更加游刃有余,更容易赢得胜利。
集数之优。即在关键节点、关键领域集中力量实施作战,形成数量上的绝对优势。红军时期,面对国民党军队的“围剿”,在我与敌兵力相差数倍的极端劣势背景下,毛泽东采用“集中兵力,先打弱敌”“避其主力,打其虚弱”等作战方针,形成局部地区的数量优势,使中央革命根据地取得连续三次“反围剿”的胜利。抗美援朝战争中,面对武器装备占压倒性优势的美军,毛泽东指示,每次作战野心不要太大,一个军能消灭一个整营至多两个整营就够了。这种积小胜为大胜的“零敲牛皮糖”战术,最终打破了美军不可战胜的神话。现代战争制胜机理虽已发生较大变化,但面对优势装备之敌,集数之优依然是取胜的重要手段。应着眼全域多维战场感知、融合高效信息处理,夺取情报信息数据优势;力求快速投送作战力量、动态部署巧于设局,形成重点方向兵力优势;集中信息火力一体攻击、广域聚能精确释能,达成关键部位信火优势,进而实现全局上“以劣胜优、以少胜多”的目的。
得数之大。指挥作战过程中,运用数据的前提是占有大量数据。美国南北战争时期,北军名将谢尔曼在“向海洋进军”行动中,根据作战地域农场、牲畜、集市、车站等重要资源的分布情况,进行了系统的、精心的计算和分析,之后切断后方补给,依靠对沿途各地的“打劫”维持给养,带领6万多人行军35天、突进300多公里。此举成为美国南北战争后期重要的转折点,也成为美国战争史上成功运用数据的案例。现代战争是基于网络信息体系的联合作战、全域作战,战场数据不仅涵盖陆、海、空、天、电等空间领域,而且包括情报侦察、指挥控制、火力打击、综合保障等作战要素数据,还涉及经济、社会、政治、外交等战争关联数据,量大面广、复杂多维,指挥员和指挥机构只有站在全局的高度,将战场数据悉数收入囊中并进行系统分析、精确计算,才能掌握制胜之道,赢得战场主动。
融数以技。数据处理,是数据得以高效利用的关键。如果数据得不到有效的技术处理,则数据越多越容易被干扰迷惑,反而影响指挥决策。以外军为例,在使用大量侦察机和战场传感器的同时,也面临着传感器数据的使用难题。因此,一些国家军队投巨资研发数据提取、存储、分析、融合等技术,不断强化数据处理能力。现代战争战场态势错综复杂、瞬息万变,体量庞大的军事数据要想迅速转换为多级共享、多域可用的高价值信息,还需借助相关数据处理技术。为此,应着眼军事大数据的应用,大力发展数据采集技术、数据存储技术、数据分析技术、数据呈现技术以及数据应用技术等,形成大数据技术体系,不断提高大数据处理能力,让数据总结经验、呈现规律、预判态势,实时生成有效情报、可用信息,缩短从数据到决策的过程,实现军事数据价值的最大化。
化数为智。打赢智能化战争,算法是核心,数据是基础。只有拥有大数据,才能通过不断地模拟演练,使人工智能的智能化程度不断升级和进化。俄罗斯在叙利亚战争中成建制投入机器人部队,20分钟就攻下了人类士兵难以攻下的高地,成为世界上将机器人成建制投入战场的首例。此次机器人部队胜利的背后,是先进智能算法和大量战场数据的支撑。为此,应进一步强化基于大数据的军事智能化研究,充分挖掘军事大数据的制胜潜能,利用机器深度学习、语言图像识别、自然语言处理等技术,赋予指挥系统自主决策、武器装备自主行动的能力,从而达到化数为智、变智为能的目的,进而在战场上实现态势感知自主精准、作战设计自主高效、任务规划自主科学、作战行动自主灵活、效果评估自主快捷,不断夺取智能化作战优势。
来源:解放军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