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妇产科介入】子宫腺肌症的栓塞治疗

【名医小讲堂】

主讲医生:张子曙教授

拥有美国USMLE医学执照,美国最高级放射学执照ABR。湖南省首位影像介入学博士;芬兰kuopio大学医学院博士后。具有20余年放射及介入学工作经历,包括10余年欧美工作经历。曾担任美国Wayne大学医学院放射学助理教授,美国密西根大学放射学助理教授,现任中南大学放射学教授。致力于美国医疗精准化、规范化理念体系的引入,希望对从事放射与介入的临床、教学及科研工作者带来帮助。


子宫腺肌症曾经被认为是栓塞治疗的禁忌症,但是,根据近年的临床研究,子宫腺肌症已经成为血管内栓塞治疗的适应症。

我们需要知道的是, 子宫腺肌症的栓塞治疗与子宫肌瘤的栓塞治疗有何异同?我们可以用子宫肌瘤同样的方法进行子宫腺肌症的栓塞吗?

答案是否定的!

那么,我们在进行子宫腺肌症的栓塞治疗时,应该怎样进行?注意事项有哪些?

1.子宫肌瘤与子宫腺肌瘤可以有类似的临床表现, 即月经增多,痛经等;

2.子宫肌瘤与局灶型子宫腺肌症(子宫腺肌瘤)可以有类似的影像学表现,两者均可以表现为T2WI低信号改变。鉴别点有两点:1. 子宫腺肌瘤的实质中可以发现微囊肿;2. 子宫肌瘤的周围可见较大的供血动脉参与肿瘤供血,呈“包绕”样改变,而子宫腺肌瘤的供血动脉较为细小,伸入瘤体内,无“包绕”样改变。

横断位MRI成像,子宫肌瘤与子宫腺肌症并存,右侧为子宫肌瘤,左侧为子宫腺肌症。

双侧子宫动脉同时DSA造影,子宫肌瘤可见血管增粗明显,呈“手包球”,或者血管“包绕”改变;子宫腺肌症可见血管增粗不明显,无“包绕”征象。

我们特意用两幅彩图作为示意,帮助大家记忆。

3.如果采用常规子宫肌瘤血管内栓塞治疗的方法(500-700微米的圆形颗粒栓塞剂)进行子宫腺肌症的治疗,子宫腺肌症栓塞治疗成功率降低、复发率增加;

4.增加成功率、降低复发率的方法是采用1-2-3法进行栓塞治疗,并且使用PVA;所谓1-2-3法,即采用100微米,200微米,300微米的PVA颗粒进行逐级栓塞。

5.提高子宫腺肌症栓塞治疗成功率的最重要因素是结合部/子宫腺肌瘤瘤体的T2WI信号特点,低信号病灶较混杂信号病灶的效果明显增加;

子宫腺肌症患者,T2WI呈低信号改变。

同一患者,术前MRI,T1WI增强扫描图像。

同一患者,栓塞治疗3月后MRI随访,病灶缩小。

同一患者,栓塞治疗3月后, MRI增强扫描,提示病灶完全坏死。

子宫腺肌症患者,术前T2WI成像,病灶呈混杂信号。

同一患者,栓塞治疗术后3月随访,病灶无明显变化。

同一患者,栓塞治疗术后3月随访,T1WI增强后扫描,病灶无坏死。

6.随着小颗粒栓塞剂的应用,栓塞治疗后不育症的发生率必然增加,因此,有生育要求的子宫腺肌症患者应该成为血管内栓塞治疗的禁忌;

7.由于上述原因,栓塞治疗前的MRI检查显得至关重要;关于子宫腺肌症的MRI诊断内容可以参考上一篇文章《子宫腺肌症的MRI诊断》,这里不再赘述。

8.在采用1-2-3法进行栓塞治疗时,术后疼痛的程度会增加,需要更加精细的术后疼痛管理。

术后疼痛是子宫腺肌症栓塞治疗比较棘手的问题,解决方法如下:

1. 术后镇痛泵的使用,注意同时使用止呕药和抗便秘药;

2. 上腹下神经阻滞;

3. 术后使用非甾体类抗炎药,如芬必得,凯芬等;

4. 分次栓塞,每次栓塞一侧子宫动脉。

参考文献:

1.Man Deuk Kim,  Yong Min Kim, Hyun Cheol Kim, Jung Hyun Cho,  Hyung Gon Kang,  Chan Lee,  Hee Jin Kim,  and Jong Tae Lee. Uterine Artery Embolization for Symptomatic Adenomyosis: A New Technical Development of the 1-2-3 Protocol and Predictive Factors of MR Imaging Affecting Outcomes. J Vasc Interv Radiol 2011; 22:497–502

2.Meridith J. Englander.  Uterine Artery Embolization for the Treatment of Adenomyosis. Seminars in Interventional Radiology. 2008 Dec; 25(4): 387–393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