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亚萍“教练式育儿”火上热搜:一个被父母尊重的孩子,到底有多爽?
如果孩子玩游戏你会怎么做?是严厉制止?还是放任不管?
近日,世界冠军邓亚萍在参加综艺《夸就对了》时,说到儿子喜欢打游戏,并想成为职业电竞选手。她表示自己非常尊重孩子的想法,并开明地说:“电竞世界冠军也是冠军,没什么不一样。”
但是,她认为“玩”和“职业”是两码事,于是她专门去考察了国内两家最顶级的电竞俱乐部,理智地为儿子分析了电竞选手的竞争残酷性和未来职业道路,把电竞选手的现状一一摆在孩子面前,让他自己做选择。
当得知职业电竞选手每天要训练十二小时,比自己练乒乓球还要辛苦时,孩子自己就放弃了这个想法,选择继续练自己相对有优势的乒乓球。
邓亚萍这种明确分析利弊和讲究作战方法的教育方式,被网友戏称为“教练式育儿”。
当被主持人问会不会担心孩子长大之后怪她时,邓亚萍自信地表示不会:“相反,他会感激我。”
在孩子不能清楚的认识自己、把控自己时,他不知道哪些事情对他更有帮助,这时家长要适时出手,给孩子提供一些建议和选择。
有调查研究显示:从小被理智的父母培养出来的孩子,不仅情绪稳定,而且自控力很好,相比于那些被情绪化父母养大的孩子,普遍更为优秀。
邓亚萍无疑给家长们做了一个很好的育儿示范:当孩子面临选择时,父母在尊重孩子意愿的前提下,理性客观地为孩子分析利弊,一起做出一个更加合理的选择。
壹
育儿不需要“我要我觉得”的专横
大家还记得前两年火热的“明言明语”吗?黄晓明在参加某综艺节目时,说出了“我不要你觉得,我要我觉得”这一金句,尽显“霸道总裁”范儿,更成为了当年的网络十大流行语之一。
综艺节目里说“明言明语”,或许有利于制造节目效果或立某某人设,但在日常育儿过程中,若还是“霸道总裁上身”,会有什么后果呢?
文文从小就很喜欢画画,一直利用课余时间自学绘画。到了高中的时候,她的素描本已经有厚厚的好几本了,就连老师看了都觉得她很有天赋,建议她可以参加美术艺考。
但当她满怀欣喜地和父母商量时,妈妈却无情地拒绝了她:
“我看你就是不想好好学习,天天弄这些没用的耽误时间乱花钱!别给你学习不好找借口!”
文文苦苦哀求妈妈,想让她看一眼自己的画再下决定,妈妈却很不耐烦,把画本扔了一地。
多年后,文文参加了工作。一次搬家收拾东西,文文和妈妈翻到了上学时候的素描本。妈妈打开看了看说:“没想到你画的真挺好,早知道我就让你去学美术了!”
妈妈的肯定,让文文难过不已。对于妈妈来说。这只是无关紧要的一件事,但是文文却因此错过了一生的梦想……
其实文文的妈妈代表了很多中国家长,因两代人成长环境、接触的事物不同,所以在许多问题的选择上会产生观念上的分歧,而家长更习惯于用自己的认知去评断孩子的选择,甚至替孩子选择。
有研究表明:总是由父母做决定的孩子,长大后常常缺乏判断力和选择的能力,而且缺乏责任感。
诚然,家长的认知普遍要高于孩子,但这并不代表孩子没有认知。当孩子面临选择时,父母要多聆听孩子的意愿和想法,并以过来人的经验给出自己的分析和建议,引导孩子做出自己的选择。
贰
尊重孩子的选择,不是无限度的包容
美国著名作家M·斯科特·派克在《少有人走的路》一书中说:
“真正爱孩子的父母都明白,爱孩子就要尊重他们的意愿和感受,尊重他们做决定的权利。”
看到这里,有的家长可能会说:行,尊重孩子还不简单,以后孩子想做什么就随他去吧!
这样做,看似给了孩子极大的自由,可同时也给了孩子极大的纵容。
尊重孩子,我们要搞清楚尊重的关键在哪里。
我们尊重孩子,给予孩子权利和责任,是为了让他们与这个世界有更多的接触,让他们在与真实世界的互动中获得更多能力,强大自己。
我们常说的“让孩子懂事”,“懂事”也不是指听大人话,而是明白事理和规则,明白每件事的原因和后果,以及事物与自己的关系。
尊重是有界限的,我们不能为了“尊重”孩子,而对他不管不顾,他说什么就是什么,这其实是给孩子营造了一个以他为中心的虚假世界,这对于孩子的成长而言,有害无利。
而尊重的界限在哪里?就是孩子心智能力和身体能力的底线,超出这个底线的事情,就需要家长及时出手干预。
叁
情绪解决不了问题
教育孩子要理智
很多父母教育孩子的方法是发脾气、摔东西,以情绪来管教孩子。
小夏就是如此,她觉得自己家孩子做事情认死理、不愿听别人的建议,每次都把她气得不行,非得她嗷嗷乱喊一通,孩子才肯听话。
但是孩子也特别委屈,觉得妈妈一点都不尊重他,就认为自己的想法是对的,只要不按她的想法做,就生气,发脾气。
后来,小夏朋友告诉她不要总是发脾气,教育孩子要理智、讲究方法。
小夏自己也知道孩子越来越大了,不能总是吼骂,于是也开始有意识的控制自己的脾气,告诫自己要理智对待孩子。
孩子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他不是父母的附属,有自己的想法,不可能完全复制父母的言行,按照父母的意愿去活。
而且,作为父母,我们一定要明白一件事:孩子虽小,但不代表他们不懂事,只要我们尊重孩子,好好和孩子沟通,他们是可以理解父母的。
Professor点评:
在日常家庭教育中,遇事时家长要先稳定自己的情绪,理智地对待问题。不妨给孩子提供一些试错的机会,这样不仅能让孩子积累经验,还能让孩子明白父母的苦心,进步成长,成为更好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