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论】《道德经注》序言中第一句话就说:“道德经,非谈道德之书也。”道德经这本书,并不是谈论世俗所谓“道德品格”之类的书。为什么这么说呢?徐大椿对本章的注解,就特别应和这句话。上善若水,难道不是讲道德品格和善良的意思吗?还真不是。上一章讲到,圣人治世要追求天长地久,要像天地生养万物那样“后其身、外其身”,这样天下才能长治久安。本章承接上一章的意思,讲述圣人治理天下的具体方法,那就是,像水一样行事。像水一样,又是什么样呢?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所恶,故几于道【上善,至善之人也。利万物,谓灌溉万物。不争,谓不取资于物。处众人所恶,谓舍高而就下也。此乃近道之事,故曰几于道】【白话】上善,是指至善之人。利万物,是指像水一样灌溉万物。不争,是指像水一样不取资于万物。处众人所恶,是说水往低处流,人往高处走,圣人治世就像水一样,舍高而就下。像水一样行事,是近道之事,所以说“几于道”。
【注释】
①处众人所恶:《道德经》通行本为“处众人之所恶”。
【明论】徐大椿对本章的注解,跳开了人伦品德的层面,而回归到了水的自然属性来解读。我们仅仅从字面的意思就能理解到,“善”不是指品性善良的意思。“利”也不是利他的意思,水灌溉万物,并不一定就是利,也有可能是害,比如洪涝和干旱。水利万物,只是水按照自身的本性而表现出来的行为,至于是利是害,是利己还是利他,都不过是人们根据自己的心理倾向,而强加给水的“品格”特质。徐大椿此处的注解比较浅显,没有展开阐释其引申含义,我们来拓展一下。徐大椿注解“水利万物而不争”,是说像水一样不取资于万物。其实,“不争”还有另一层含义。这段话,是以水喻道,而不是讲现实中的水。水除了灌溉万物,又是怎么与万物相交的呢?《孙子兵法》里讲的很透彻。《孙子兵法·虚实篇》:“夫兵形象水,水之行避高而趋下,兵之形避实而击虚;水因地而制流,兵因敌而制胜。故兵无常势,水无常形。能因敌变化而取胜者,谓之神。”
由此可见,“水善利万物而不争”的“不争”,很显然不是“不争辩、不争斗”的意思,而是说,水应对万物,避高而趋下,避实而击虚,因地之行而制流,因物之性而制胜,始终不会被万物所束缚和伤害。正如后面第二十二章中所说的,“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水应对万物是如此,圣人以道莅天下,也是如此。普通人治身和处世,也应该像水一样,合道而行,应物无穷,游刃有余。
从这一点来看,《道德经》这一章的内涵,既适用于圣王治理天下,也适用于个人体道明道,修身处世。
理解了本章中以水喻道的含义,也就能明白,上善若水的“善”字,是指合道的、高明的、很好的方法或行为。“上善”就是最高明的,指至善之人。那么,至善之人又是怎么样的呢?我们同样可以结合后面的章节来理解。《道德经》第八十一章说:“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因此,“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的意思是说,最高明的治世之法,是像水一样行事。善于治天下的圣人,行天道而不行人道,利万物而不害,通万物而不争。“上善若水”这一章,或许是《道德经》被世人误读最严重的一章,而且被误读的解释,还流传得特别广。
大多数人都把“上善若水”的“善”字,解读为“品性善良”的意思,于是,为了能把本章的意思说圆了,就只好往人伦琐碎的事情上一路狂奔。
比如,“水善利万物而不争”的“利”解释为利他,“不争”解释为不争斗、不争辩,“心善渊”解释为无条件地宽恕与包容。善良的人啊,一心只做善事,他不分忠奸贤愚,对谁都客客气气,他与人相处总是“以德报怨”,别人打了他的左脸一巴掌,他就把右脸也伸过去,还要凑上去关心人家的手打疼了没有;“处众人所恶”则解释为吃亏是福,别人不愿意干的脏活累活,他抢着干,别人不愿意吃的亏,他抢着吃,这样就像一个得道圣人了。
诸如此类的解释,不胜枚举。最后,把《道德经》整本书都彻底解读成了一本世俗的劝善书和规训小册子。
如果《道德经》只是一本世俗的劝善书,又怎么会被誉为中华传统文化经典之首呢?上善若水,根本就不是讲道德品格和善良的意思,而是说,圣人像水一样以天道治理天下。那么,圣人治天下的具体方法和状态,又是怎么样的呢?下文接着展开叙述。【白话】所有的举动,最好的方式莫过于循天而行、应时而动。夫惟不争,故无尤矣【上文所云,皆所以利万物而不与万物争者也,尚安所召尤哉】【白话】上文所述,都是“利万物而不与万物争”的具体方法和表现,能这样治理天下,哪里还会招致祸患和过失呢?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所恶,故几于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惟不争,故无尤矣。【白话】最高明的治世之法,是像水一样行事。水善于通利万物,而不与万物相争。水自然而行,处下而不处上,是世人所厌恶之举,却接近于合道之事。圣人像水一样合道而行,居身像大地一样安定,存心像深渊一样深静,与人相处则宅心仁厚,立言则名副其实,为政则天下大治,行事则能干而功成、无为而无不为。圣人的所有举动,都能循天而行、应时而动。
圣人以道莅天下,利而不害,为而不争,因此根本不会招致祸患和过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