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为什么说“强大处下,柔弱处上”?
开经语
宣道贵德抱无得一 行善利生济世救人
虚静恬淡寂寞无为 知强守柔神定气闲
求真返朴天地人和 慈心大用智慧超逸
道常无名玄同无碍 上德无己法雨无边
学习道德经,开启大智慧
经文:万物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河上公注:柔脆是“和气存也”;枯槁是“和气去也。”僵硬已经极为可悲,枯槁更为可悲。草木的柔脆少于人,尤其少于赤子。因为草木无情,没有妙心。
老子此处用人(有妙心)和万物草木(无妙心)对比,只有用枯槁也形容。老子这里的比喻是有深沉含义的。从进化论来说,植物(草木)早于动物,无妙心的动物早于有妙心的人。
虽然动物的和气多于植物的和气,但除有妙心的人之外的所有动物和所有植物(万物)都是极为可悲的,因为和气极少。华人远古圣者说了一句最为经典的话:“人为万物之灵”。人是有灵性的,灵性是最妙的。
因此人即是万物之一,又不是万物。人是超越的。此句经文“万物草木”有二重含义,一是拿植物与人比,二是拿万物与人比,把人置于万物之上,因为其有灵性(妙心),人本质上不属于万物。这就是“万物”一词的含义。
有注释家把“万物”删去,则老子的玄妙奥旨就失去了。只有人因为有妙心,可以修心而恢复和气,甚至恢复至柔之和气(至无)。人恢复了至柔和气,回到无始之无,那就可以“无有入无间”,可以穿越任何边际,甚至可以穿越俗谛之无边际,到达真谛之无边际。
这就是逍遥游。妙心没有任何障碍,但失去和气的肉体是有障碍的,甚至是无处不是障碍。身灭灭已,寂灭为乐。入寂灭的妙心是法喜充满。
第二段经文::故坚强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是以兵强则灭,木强则折。【王弼本:是以兵强则不胜】
世人眼中的坚强就是强横,如同尸体的僵硬,和气彻底枯竭,当然就是“死之徒”。只有和气才是生命的维系者,生命成长的过程就是逐渐失去和气的过程,逞强更加加速和气的耗竭,是催命符。
只有修妙心,恢复和气,延缓和气的衰竭,那才是“生之徒”。老子说“兵强则灭”。用兵是人类最大的危害,是最失和气的,所以说“兵强则灭”。这在三十章、三十一章中已经对战争进行了呵斥。这里重提前面的经文,是学人加深对经义的理解。
老子又说“木强则折”。大风来了,倒下的不是柔软的小树,而是刚强的大树。人摔跤时摔断的是刚强(僵硬)的骨头,而不是肌肉。
第三段经文:强大处下,柔弱处上。【强大为下,柔弱为上。不该示强。】
王弼注:强大是“木之本也”;柔弱是“枝条是也。”此句经文有二种相反的解读(相反解读在《道德经》很常见,但义理是相同的)。
一是说“真正的强大应该处下,相反,处上者是最柔弱的”,这是褒扬树本,贬斥枝条。第二种解读是“因为显示强大而实际处于下位,不显示强大而显示柔弱反而处于上位。”这是褒扬枝条。二种解读都可以,但后者为上。
河上公注:“兴物造功,大木处下,小物处上。大道抑强扶弱,自然之效。”意思是大木在下,枝条在上也在宣示无上教理,就是抑强扶弱。老子入玄同大定,放眼望去,任何一物一事都在宣说守柔不争的教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