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圈里的伪科学之急救篇——心肺复苏术
说到急救,恐怕我们生活中遇到最多的就是溺水、触电和突发的心脑血管疾病引发的心脏骤停和呼吸停止了。这时候,学会正确的急救知识,把握住心脏停跳患者挽救的“黄金四分钟”,可以救很多人。
和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急救知识的普及率不仅非常低,而且还不断受到各种“民间偏方”的干扰而贻误抢救最佳时间。比如,相信不少人都见过下面这张图片:
以及朋友圈或者亲友群里面的这个图片:
真是这样吗?这种方法就是在五六十年代的急救手册中曾经使用过的“控水法”,随着医学的发展,控水法早就被证明有害无益,明显增加死亡率了。所以真的遇到溺水的情况,再别用这些“歪门邪道“,快别让这些错误的“偏方”害死更多人了!
那么,我们应该怎么做呢?正确的做法就是CPR(心肺复苏术)+AED(自动体外除颤)。目前在AED分布严重不足的情况下,学会CPR更为重要。前面提到过的“黄金四分钟“,是指面对心跳呼吸骤停的患者进行抢救的最佳时机,超过了这个时间,大脑就会因缺氧而造成不可逆的损伤。具体该怎么做?可以观看一下央视发布的这个完整视频,不过要注意,先让周围的人第一时间拨打120哦:
怎么样?其实这个CPR学起来也不是很难对吗?有一组让人非常汗颜的数据——发生在医院外的心跳呼吸骤停患者,一般发达国家抢救成功率是2~15%,美国的拉斯维加斯更是高达75%的救活率,而我国只有不到1%。
为什么我国和别的国家差距这么大?一方面是这方面的知识普及太缺乏,另一方面,不得不说一说大家的另一个担心了——万一人没救活或者救活了但是胸骨肋骨按压骨折了家属赖上我怎么办?是时候在这里给大家吃个定心丸了!2017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正式实施,其中第184条规定“因自愿实施紧急救助行为造成受助人损害的,救助人不承担民事责任”。这就是我们所说的“好人法“啊!有了好人法护体,还怕什么呢?放心大胆地去救人吧!
再多说两句,前两周,有这么一个新闻看的我很难受:
不过里面有一个细节,让我唏嘘不已:
看到了吗?车主可以说很尽责地拨打急救电话了,然而从发现代价司机出事儿到救护车到来,漫长的10分钟,因为不懂急救知识,不会CPR,我们眼看着一个正值壮年的生命在我们眼前消逝。试想如果车主或者周围围观群众里哪怕有一个人懂得急救常识,知道黄金四分钟的重要性,及时为代价司机实施心肺复苏术的话,至少,他会多一些机会,也多一些活下来的可能。真的不希望这样的遗憾一再出现在新闻里了。
这是一篇非常重要的“救命“的文章,请不吝转发。
猫叔:一个爱动物的行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