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一饮何时用炙甘草何时用大枣?
作者/张芳芬
中医元气神机法于一阴一阳分立两方:归一饮与观复汤。人体之圆运动的生长之气不足时,用归一饮。阴病治阳,临床上使用较多的正是归一饮。
在《元气·神机—先秦中医之道》(张东著)一书中提到归一饮即可选用炙甘草为君,也可用红枣为君,那么何时用炙甘草何时用大枣呢?不少学习元气神机法的学员都提到了这个问题。
要弄清这个问题,可以从两个方面着手:一是二者的药性;二是从经方的应用中找到二者的区别。
首先了解一下二者的药性:
1、甘草:
《本草》曰:味甘、平。主五脏六腑寒热邪气,坚筋骨,长肌肉;倍力,金创肿,解毒。
《雷公炮制论》曰:生则分身、梢而泻火,炙则健脾胃而和中。
《本草经解》曰:肺主气,脾统血,肺为五脏之长,脾为万物之母;味甘可以解寒,气平可以清热;甘草甘平,入肺入脾,所以主五脏六腑寒热邪气也。
《长沙药解》曰:备冲和之正味,秉淳厚之良资,入金木两家之界,归水火二气之间,培植中州,养育四旁,交媾精神之妙药,调济气血之灵丹。
《汤液本草》曰:甘者令人中满,中满者勿食甘,甘缓而壅气,非中满所宜也。
2、大枣:
《本草》曰:味甘,平。主心腹邪气,安中,养脾,助十二经,平胃气,通九窍,补少气、少津液,身中不足,大惊,四肢重,和百药。
《本草经集注》:补中益气,强力,除烦闷,心下悬,肠澼。
《本草经解》曰:……血气足则神安,所以定大惊。
《长沙药解》曰:……补太阴己土之精,化阳明戊土之气。生津润肺而除燥,养血滋肝而息风,疗脾胃衰损,调经脉虚芤。
《用药法象》:调荣卫,生津液。
《精校本草新编》曰:大枣,味甘,气温,阳也,降也。……惟中满及热疾忌食,齿痛并风疾禁尝。
从以上论述可看出,甘草、大枣均能和中、补中益气、缓和药性;但各有所长,甘草长于补气、止咳、解毒;大枣长于养血安神、调荣卫,生津液。
其次,看看经方是如何使用甘草、大枣的:
1、《伤寒论》中分别以二者命名方剂的有:炙甘草汤、甘麦大枣汤、十枣汤等。
炙甘草汤用治“脉结代,心动悸”之气虚、血弱、虚劳证,方中炙甘草四两为君药(虽有认为生地黄为君的,但笔者并不赞同),堪当益气补心之大任。大枣既能养心补气,也能生津滋阴。
甘麦大枣汤治疗妇人脏躁,方中大栆养血和营、生津润燥;补益脾气,缓肝急并治心虚;甘草甘缓和中,养心以缓急迫为主;
十枣汤:芫花熬、甘遂、大戟,右三味,等分,各别捣为散。以水一升半,先煮大枣肥者十枚,取八合,去滓,内药末。
方中用肥大枣煎汤调服,以缓和诸药、顾护胃气,使邪去而不伤正。
综上所述,建议有以下情形的,归一饮可优先选用大枣为君:
1、患者有阴虚/血虚,如经常熬夜的、耗散过多的
2、胃阴脾阴不足者尤其适合
3、无局部热证的
建议有以下情形的,归一饮可优先选用炙甘草为君:
1、患者有气虚,尤其心气虚、脾气虚、肺气虚的可用炙甘草
2、需解毒泻火的可用生甘草
3、出现局部热证的可用生甘草
最后,需注意炙甘草、大枣的禁忌症,尤其是长期用药时需有此意识:
甘草:非中满者所宜也;甘缓而壅气;
大枣:惟中满及热疾忌食,齿痛并风疾禁尝。
故有痰湿的患者少用甘味药,尤其是甘草,但痰湿者可用大枣,因为大枣除了甘甜之味以外,还有芳香之气,芳香可化湿,芳香可醒脾,故痰湿者仍可用大枣,但不可用甘草。痰湿者长期用甘草常常会出现水肿、腹泻等症状均是湿象,现代药理以为是醛固酮增多症,其实就是湿邪的表现,而用大枣则不会出现此种现象。但胃之湿过重,用大枣也会有反酸之症,故应加茯苓等治标之药。
曾有少数患者服用一段时间的归一饮后出现牙痛等“上火”症状,可尝试更换方中的大枣为生甘草继续使用。
以上所谓归一饮优先选择炙甘草/大枣为君,当然还是应首先考虑在元气神机法的和中、归一的基础上,根据患者的情形考虑用药的。即归一饮在促进生长之气的基础上,扬长避短的选择君药,也可根据患者的情形君药选用炙甘草、大枣各一半应用。
(作者:张芳芬,西学中,北京博爱堂中医医院执业中医师,世中联老年专委会理事)
声明:
本公众号所刊发的所有医案,患者均可溯源。医案真实可信,传播才有意义。
想听中医微课堂?
扫描一下,
良医与你一路同行。
欢迎投稿:qiankunzhongyi@126.com
良医之路
“良医之路”公众号为北京良医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倾力打造的文化平台,以复兴中医为使命,站在古中医的源头,逐渐破解中医的的秘密。
每一篇文章均为原创,或传播中医的原理、或展示当下的病例,致力于传播优秀的传统文化、培养中医的精英。
原创
反对抄袭
否则将投诉
独家
引用请标明出处
中医
用心传播
真中医
张 东
主讲人张东,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心血管科主任医师,医学博士,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师承博士后,全国名老中医学术继承人。北京中医药大学第二批临床特聘专家。
2016年6月出版《元气 . 神机—先秦中医之道》一书,该书得到了中医院士王永炎、西医院士樊代明的高度好评(详见书中序言)。从中医理论到临床,从中医源头到三生万物,该书已指导了不少中医师治疗疑难杂症,并取得了不俗的临床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