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嫌弃的丹青圣手,仇英的一生

仇英 《桃园仙境图》(局部)

他出身低微,迫于生计,十二三岁就去做了漆工;
他不善诗文也不精书法,但在他不长的生命里,却创作了大量,流传后世的精美画作:人物、山水、花鸟、青绿、浅绛、水墨、工笔、白描、设色……无所不工、无所不能;
他的画少有江河千里,也无险峻构图,只是周身熟识的山水,勤劳的农夫、清雅的文人、调皮的儿童、谈笑的妇人。
那些细致入微的生活场景,单纯而不单调、平淡而不平凡,如同他的性情、认认真真,一丝不苟、既遵循法度也适时迸发。
日积月累,终以一个匠人的勤恳与谦恭,成为与沈周、文徵明、唐寅并称后世的明四家——他就是仇英。
仇英 《桃园仙境图》(局部)
倔强的小孩
仇英出生时,吴门画派的创始人沈周70多岁了,文徵明和唐伯虎也近而立之年。
但他们可能想不到,这个年龄和他们相差悬殊的小孩,日后竟能成为同他们比肩的一代丹青生手。
仇英生在苏州太仓县一个平民家里,父亲是一个漆匠。
虽说那时的苏州一带手工作坊林立,商品经济萌发,但仇英的家庭状况并不好,常常是饿着肚皮过日子。
于是,他不得不在十二三岁就出来给父亲帮工,学做漆匠营生。
提起漆匠,很多人都会带有一些鄙夷,但对仇英来说,那就是现实的生活,他没有选择的余地。

仇英《桐阴昼静图》

仇英小时候性格倔强,当时坊间流行一种叫“二踢脚”的游戏,就是单脚站立,另一只脚横放在支撑脚的膝盖上,然后孩子们互相撞击为乐,如果谁的个头小,就会被撞得人仰马翻。
这本应是大块头孩子爱玩的游戏,但瘦小的仇英总是能坚持到最后。
其实他也没什么诀窍,不过是大块头向他撞来时,要么快速躲闪,要么咬紧牙关,支撑的脚死死咬住地面不放。
这样时间久了,大块头反倒忍不住腿脚麻酸,长叹一声认输。
仇英摹宋画
生活中的仇英也是一样倔强坚忍,当漆工要学会识色、调色,甚至是设计图案,还要经常跟画商画店打交道。
也因此,年少的仇英常常能看到各种好画。
每当有机会,他总是默默瞻仰一番,久久不肯离去。
当然,贫穷的仇英买不起这些昂贵的画卷,他只是轻轻地来,悄悄地去,忍受着老板的白眼和有钱人的讥嘲。
即便这样,他一有空就跑去画店,蹲在窗口,偷偷地描摹着,虽无人喝彩,但也十分快乐。
仇英摹的宋画已经到了乱真、夺真的程度
闯荡苏州城
故乡总是安放不了肉身,和多数年轻人一样,大概十七八岁,仇英做出了一生中最重要的决定:
他离开了太仓,告别老病的父母,孤身一人来到繁华的苏州城,为心中的绘画梦想拼博一次。
15世纪的苏州是社会与艺术的大熔炉,如同西方正在进行文艺复兴的佛罗伦萨,艺术迸发的热情,正在点燃每一颗激荡不安的灵魂。
仇英《摹清明上河图》局部
仇英来到苏州毫不犹豫地选择在桃花坞落脚。
一是因这一带手工业作坊云集,玉器铺、家具铺、镶嵌铺、扇子铺、灯铺、琴铺、金银器作坊应有尽有,画匠、漆工比比皆是。此时毫无名气的他只能先以自己擅长的漆工为生。
二是因当时如日中天的吴门画家大都寓居于此,仇英早有耳闻。
唐寅的“桃花坞别墅”自不待言,文徵明的“文衙弄”和祝允明的“三茅观巷”也在这里,可谓才俊云蒸,彪炳一时。
仇英《摹清明上河图》局部
仇英在一家手工作坊干活,白天兢兢业业地做漆匠,晚上就偷偷地作画,常常一画就是一个通宵。
待到晨鸡高唤,他就快速地用冷水冲冲脸,便投入到第二天的辛劳中。
有时作坊主派他到外面干活,他便趁机到一些繁华的庙宇、歌楼找一块地方作画。
在喧闹的苏州城,当时像他这样的工匠和画人非常多,他就这样全神投入到自己的创作中。
上天确实喜欢眷顾努力的人,有一天,正当仇英一如以往地坐在街角画画时,文徵明发现了他。
仇英《摹清明上河图》局部
幸遇文征明
文徵明发现仇英时,仇英的画技并不高超,但在他雅拙的笔触中,却有一股淳朴的气韵在流动,这正是文徵明所欣赏的。
通过和仇英一番交谈后,当听闻他艰苦的出身时,文徵明更不由得对仇英高看一眼。从此以后,他对这个朴实勤奋晚辈极力提携。
公元1517年,文徵明第一次邀仇英绘制《湘夫人》,那年文徵明四十八岁,仇英大概不过二十岁,刚刚走上画画这条路,无论从画工还是心里,都没有达到成熟画家的境界。
文徵明的画
据记载,当时文徵明“使仇实父设色。两易皆不满。乃自设之以赠画履吉先生。”
说是文徵明让仇英设色,改了两次都不满意,最后自己动手了。
想必这件事对仇英是一个不小的打击,但仇英并没有感到委屈,反倒觉得自己有些辜负了文徵明的期望。
于是仇英开始发奋地钻研设色,这使得他后来在设色上达到的高度很少有人能超越。
仇英《桃源图卷》局部
就连董其昌这个严苛的评论家,也不得不承认仇英手上功夫的了得,尤其是仇英的青绿山水。
他说:李昭道一派为赵伯驹、伯骕,精工之极而又有士气,后人仿之者,得其工不能得起雅,若元之丁野夫、钱舜举(钱选)是也。盖五百年而有仇实父,在若文太史(文徵明)极相推服,太史于此一家画,不能不逊仇氏。
这话大意是说,画史上画青绿山水的画家不少,但许多人的画里只有精工,没有雅气。五百年了,才有一个仇英。
在青绿山水上,甚至文徵明与他相比也是逊色的。
的确,很少人能像仇英一样,把赭石、太白、石青、石绿这些颜色搭配得那么好,典雅又简淡。
仇英《浔阳送别图》局部
拜师周臣
苏州自古学风既盛,前辈带后辈一直都是吴中的传统。
公元1526年,唐寅去世,一代才子的文采风流就此终结,而这一年文徵明也以岁贡入京,授翰林诏待。
对仇英来说,心中自是万分不舍,而文徵明对刚刚崭露头角的仇英,也十分放心不下。
眼前唐寅既逝,祝允明也重病缠身,当时的苏州画坛除了周臣,更无第二人可以托付。
于是文徵明让仇英带着自己的画,前往周家。
文徵明的面子周臣当然不能不给,而且他看了仇英作的《送朱子羽令沿山图》气魄不凡,大有前途,便欣然同意收下这个继唐寅之后的又一弟子。
周臣或许想不到,他无意中收的这两位弟子,日后都有青出于蓝胜于蓝之名。
仇英《浔阳送别图》局部
得到周臣的指点后,仇英的画技突飞猛进。
仇英自小就是个极其认真的人,他临摹历代名画一丝不苟,几乎可以乱真。
身处苏州这个繁华地,耳边自然少不了丝竹之声、歌妓之美,但仇英也充耳不闻,视而不见,只是一心作画,还不时地把画寄到京城,让文徵明点评。
虽然找不到关于仇英勤奋学画的记载,但画为心声,从他留下来的一些画中,我们仍可以看见他长久的勤恳与谦恭。
仇英的画很少有唐伯虎的洒脱挥霍,大都是苦心经营,工整典雅,笔笔落到实处,需要时间的积累和认真的谋划。
仇英《汉宫春晓图》局部
从《汉宫春晓图》就足以探见仇英的画工之精妍,心思之细密。
这幅长达近六米的画,描绘了皇家春季宫闱中嫔妃们(一百余人)的日常生活。
画中有的在伏案读书,有的在梳妆打扮,有的在奏乐、在闲谈、在斗草、在扑蝶、在赏花、在刺绣。
还有引人注目的围棋活动,棋坪上布衣寥寥,纵横棋道清晰可辨。画中的每位嫔妃各有姿态,各具姿色,充满了活泼快乐的气氛。
仇英一生中委实画了不少巨幅长卷,有一幅画是不能不提的,那就是《摹清明上河图》卷。

仇英 《汉宫春晓图》(局部)

临摹清明上河图
在经历了早年的艰辛岁月后,仇英终于在苏州画坛站稳了脚跟,获得一席之地。
他的许多作品为社会所接受,许多追慕风雅的商贾争相购买,众多收藏家也争先强后地邀请他作画。
这时的仇英再也不用为生计发愁,也不用再去做低贱的漆匠营生,展现在他面前的是一片坦途。
他的交游范围也进一步扩大,开始和一些富家、收藏家相识,如项元汴、周六观、陈官、王献臣、徐宗成、朱子羽等。
这些人从某种程度上说是仇英后半生的衣食父母,仇英基本是住到他们家中作画,也因此,仇英有机会临摹历代名家名画,饱览群书,这使他的艺术修养更上一层楼。
于是他雄心勃勃,在画风上也开始新的攀登。
仇英《摹清明上河图》局部
仇英《摹清明上河图》是根据宋代张择端《清明上河图》所创作的。
说创作是因为仇英的《摹清明上河图》对照原图,无论在形制、大小、结构、情节、笔法、艺术表现上都有很大的差异。
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描绘的是北宋都城汴梁在清明节时的繁华景象。仇英绘制的是明中叶苏州城繁华富庶的景象。
从保存情况来看,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全长525厘米,高25.5厘米。仇英的《摹清明上河图》全长987.5厘米,高30.5厘米。
仇英除了在前者的高度上有所增加外,长度几乎延长了近一倍。
《清明上河图》大约绘制了五百多个人物,而仇英画了七百多个栩栩如生的人物,这些人物表情生动,有神采。
仇英《摹清明上河图》局部
从画面中可以看到,有富家公子骑着高头大马悠然自得地踏青,也有富贵小姐坐着轿子,还有不少人围着戏台在看戏。
河道里停泊着往来的商船,两岸的河拱桥上人来人往,有农夫、商人、手工业者,有官员、读书人、算命先生、各种各样的摊贩,五花八门、形形色色。
还有各式各样的店铺、酒肆、作坊、茶馆、牌号都挂有自己醒目的牌号。街市上纷然杂陈的喧闹景象,被仇英描画得有理有条。
同时远山近水、绿树楼阁,互相点缀,互相衬托。江南所特有的典雅、清秀、婉约历历在目,引人入胜。
《摹清明上河图》仇英整整画了四年,他在画上自题,“画四年始竞”。
可见仇英为这幅画付出了大量的时间和心血,着实表现出了仇英式的惊人毅力和卓越才华。
仇英《摹清明上河图》局部
自卑与突破
其实,作为职业画家的仇英,一直都被放在一个尴尬的位置上。
虽然在当时,他的画得到极大的认可,但他从来就没有被当时的人书写为画家,正史对他的记录也几乎为零,就连仇英的生卒年都是一个大约的时间,关于他的故事也只能偶尔从在一些名人题识中窥见一些蛛丝马迹。

原本由于出身低微,仇英与文徵明、唐寅以及周臣等画家接触的时候,内心是自卑的。

这些文人们的结伴雅集、访胜纪游、文会读书、品茶赏月,乃至怀念送别,都是诗文风流,而这些却都与仇英无关,他就像陪伴在才子身边的童子一样,只有尴尬的附庸跟随和凑热闹的份。

仇英努力画出来的画,文徵明和唐寅等人可随意在上面题跋诗文,而文徵明等人的画作,却从来不见仇英的题诗。

仇英《赤壁赋图》局部

接近半生时光的客居作画,使仇英在中年后,终于逐渐摆脱原本画作给人的“低级”、“工拙”的打工画家印象,他也开始表达自己的情调和情怀,创作了一系列文人水墨山水。

例如《柳下眠琴图》、《蕉阴结夏图》、《松阴琴院图》、《莲溪渔隐图》、《西园雅集图》和《独乐园》,已都是仇英迥然凡尘的抒发性灵之作。

自此,仇英正式登堂入室,确立了其大家的地位。

仇英《莲溪渔隐图》局部
关于仇英,虽然历史只留下了只言片语,但他的画依然很诚实地展现了他。
仇英的画往往只写一名字,盖个图章,也许有人会说仇英不善诗文,这是藏拙的表现。
然而,通过后天的努力,仇英的修养远不止于此,这更像是一种克制的温柔,不过分表达,只是希望人们看到他一笔一笔的坦诚与勤恳。
小心翼翼地把自己藏在画的后面,这其中的诚实和谦逊足以打动世人的心。
左下角是仇英在《浔阳送别图》上的落款
张丑在《清河书画舫》中说:(仇英)山石师王维,林木师李成,人物师吴元瑜,设色师赵伯驹,资诸家之长而浑合之,种种臻妙。
出身低微的仇英,一生都在夹缝中求生存,不屈不挠地刻苦努力,把自己生命中能遇见之所有的古人和今人,都当做自己的老师。
谦卑地学习、临摹,取百家之长,不断打破自己的局限,走出了一条独特的艺术之路,终成影响深远的大画家。

仇英《春游晚归图》

王稺登在《吴郡丹青志》一书中评价仇英:发翠毫金,丝丹缕素,精丽艳逸,无惭古人。

而身为高官、原本门户偏见极深的大书画家董其昌,也在所著《画眼》里赞叹仇英道:

仇英为近代高手之一,兼有南宋二赵之雄……赵伯驹后身,即令文(徵明)、周(臣)未尽其法。

文徵明之子文嘉,在观摩仇英的《玉堂春色图》后,更感慨万千,写下如下诗句:

仇英负俊才,善得丹青理。

盛年遂凋落,遗笔空山水。

至今艺苑名,清风满人耳。

仇英《双勾兰花图》

明嘉靖三十一年(1552年),仇英五十九岁。这一年,他又画了两幅作品,分别是《玉洞烧丹图》和《职贡图》,都由他的好友文徵明题跋诗文。

是年冬,仇英走完了其于坎坷中自强不息的一生。

北风萧瑟,大地悲歌,仇英阖目长眠,携走了一腔烦恼,留下了百卷丹青。

有斐君子,终不可谖兮。

仇英一生,只为丹青而来,砥砺自心,喁喁独行,精勤几十载,其人品其艺术,都是给人间留下的最美画卷。

(0)

相关推荐

  • 仇英:从漆匠逆袭成为“明四家”,笔下画作惊为天人!

    . 仇英<捉柳花图> 提到明朝的画坛大家,一般人都会想到唐寅.文征明,他们书画一绝,极具传奇色彩,相比他们而言,同为明朝四家之一的仇英,就仿佛默默无闻,但仇英的一生,可以算是一路" ...

  • 仇英——躲在画面背后的丹青圣手(一)

    与历代诸多大画家不同的是,仇英出生在江苏太仓一个平民家庭,父亲是一个漆匠.家里的生活条件不好,经常过着饥一顿饱一顿的日子.于是,12岁起仇英就开始做帮工,跟着父亲一起做漆匠营生. 做一个漆匠需要学会设 ...

  • 画出十大传世名画之一的仇英,名气为何不如唐伯虎?

    本 文 约 3520 字 阅 读 需 要 9 min                                弘治十五.六年(1502或1503年),在江苏太仓一户贫苦人家诞生一名男婴,取名仇英 ...

  • 丹青圣手仇英:笔墨求天地,丹青意无穷

    在画史上,仇英占有一代大家的地位,其中比较重要的一点乃其青绿绘画的造诣.青绿绘画,指以矿物颜料石青.石绿敷色的作品,有大青绿.小青绿之分.前者盛行于唐以前,画法以双钩廓填为主,少皴笔,着色浓重,装饰性 ...

  • 仇英——躲在画面背后的丹青圣手(二)#国...

    仇英--躲在画面背后的丹青圣手(二)#国画# #这才是国风# #画家活下去# 正在街角画画的仇英遇见的这个人是--文徵明.那个时候文徵明(简称"文")48岁,在苏州已是无人不知的书 ...

  • 仇英——躲在画面背后的丹青圣手(三)

    在绘画上得到周臣的真传,仇英(简称"仇")如虎添翼.他忘我地.全力以赴投入绘事当中.从流传下来的仇的画作中,我们完全可以感受到他的苦心经营.笔笔用心和工整细致,这一切没有大量的时间 ...

  • 仇英——躲在画面背后的丹青圣手(完结篇)...

    虽然在当时画坛已有很大名气,但仇英(简称"仇")的社会地位却并不高.正史对他记录几乎为零,连生卒年都是模糊的.出身低微的仇与文徵明(简称"文").唐寅(简称&q ...

  • 仇英,一生只为丹青美

    仇英是明代有代表性的画家之一,与沈周,文征明和唐寅被后世并称为"明四家",亦称"吴门四杰".沈.文.唐三家,不仅以画取胜,且佐以诗句题跋,就画格而言,唐,仇相接 ...

  • 被嫌弃的阿黛尔·雨果的一生

    1885年5月22日,法国作家雨果去世 图为影片<阿黛尔·雨果的故事>(1975)的剧照 原载:<世界文化>2020年第6期 作者:毛旭 阿黛尔·雨果在18岁时做了一个梦,梦见 ...

  • 品读丹青|齐白石为什么一生喜画白菜

    白菜,是最普通的蔬菜.但在北方这冷得冻掉耳朵的天气里,白菜却是不可缺少的蔬菜.围炉吃火锅时,若少了白菜,往往吃得索然无味.兴起时煮一碗简单的汤,那么白菜豆腐可以让人身心满足.肉吃厌了时,凉拌白菜清爽可 ...

  • 被嫌弃,不应是父母一生的命运

    明珠絮语-教育|美文|人生感悟 联系:mingzhu786(转载)hbliuchanghai(商务) mingzhudz(读者) 原创首发|明珠絮语(ID:tsliuchanghai),转载请联系授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