旷视十年,AI三级跳

旷视科技,现在是一家创办10年的公司。

它是最早在中国打响名气的AI视觉明星,是一个全新ID时代的开启者,也是同时代独角兽中最快实现规模化营收的公司。

谈到这一波AI浪潮,往往标签就是谷歌和AlphaGo,而谈到中国AI创业,似乎开口就会是旷视和Face ……

但即便如此,对于旷视的不同认知也相差甚远。

有人依然停留在天才云集、清华姚班、AI独角兽的通识印象。

也有人看到旷视“AI IoT”的战略选择后,认定这可能不再是一家掌握“魔法”的酷公司。

更少有人能清晰表达旷视一路的“归去来兮”,理解背后运转的关键逻辑,划定关乎本质的边界与核心。

只是现在,10年一梦,连点成线。

宏观透视当前的旷视,不断升级打怪和求解的现实挑战,可以极简到3个自然数

1、2,3……就是旷视。

1:一套核心算法

旷视是一家靠算法起家的公司。

更准确来说,可以细分为两类。

一类是以深度学习(DL)和计算机视觉(CV)为基础的核心算法

十年前,深度学习露出了快速发展的苗头,旷视抓住了这个契机,立即决定将DL和CV进行结合;于是乎,便形成了现在特征鲜明的算法能力,包括面部识别、视频结构化、图像分类、物体检测、语义分割、动作识别等。

这类算法是旷视之始,是旷视算法演进的基础。

而除了将DL与CV结合之外,旷视在它们各自能力上,也进行了相应拓展,包括更底层的DL模型,以及计算摄影、屏下指纹识别、机器人导航CV能力。

基于核心算法的突破,旷视在全球AI顶级竞赛中揽获40个世界冠军,创下了前无古人的MS COCO三连冠纪录,获誉AI领域的“中国乒乓球队”。

另一类则是行业算法 (或者叫AIoT算法)。

这类算法的最大特点,就是碎片化和个性化,这点非常好理解,毕竟“千行千面”。而旷视的DL CV,更多的是解决数据的输入问题,但如若要形成行业数据的闭环,还需要具备数据挖掘和优化的算法能力。

旷视认为,未来十年算法将无处不在,并且成为每个行业“降本增效”最核心的引擎。因此,在明确“AI IoT”战略方向后,旷视利用自身能力和优势,推动了行业算法的创新,以实现价值闭环。

这其中包括在多设备调度优化、数据挖掘和分析等方面,实现了多设备之间的高效协同、数据挖掘分析和形成决策。

例如,旷视推出的河图智慧物流操作系统,就是通过同构仿真和AI调度优化的能力,实现了项目规划、仿真、实施、运营等全流程的数字化和智能化。

不过,在旷视的这个1中,算法之强,本质还不在于单个模型,而是旷视规模化、批量化生产算法的能力。

即算法生产引擎Brain

形象化理解,如果旷视的算法是,那么Brain 就是背后的

作为一个生产力工具,Brain 的形成有旷视业务需求的内因,也有当时缺乏可用开源平台的外因。

但内外因综合之下,最终使得Brain 成为了旷视工程实践和算法创新的有力支撑。

而且相比于TensorFlow等算法框架,Brain 包含了算法、数据和计算的统一。

成为了旷视数次在全球AI竞赛中击败谷歌、微软等巨头的“秘密武器”,是旷视研发不断逢山开路的保障。

所以归结起来,旷视的算法之路,经历了从核心算法突破,到行业算法落地和创新,再到算法生产平台的拓展过程。

而所谓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在旷视的定义里,AI是不断演进的算法能力。AI是旷视的核心能力,其后场景化落地中形成的边界感,也始终围绕这个核心。

算法就是旷视的1,有这个1才有后续落地的一切。

2:有“脑”有“躯干”,软硬结合的路径

AI浪潮,被视为智能化浪潮,是一场替代简单重复脑力劳动的革命。

而这种脑力驱动,来自算法。

但产业化落地,光有“脑”不行,必须还要有“躯干”合体。这个躯干,旷视认定是IoT。

在旷视看来,IoT是一种网络,所具备的特点就是“基于场景空间”、“以人为核心”、“软硬结合”。它是旷视AI技术落地的载体。

而所谓AI IoT,就是将AI的能力加进IoT场景中,实现从应用、数据中台、边缘设备和终端的全面智能化。

深度学习驱动的AI复兴,本质就是对数据的物尽其用。

但在现实生产中,用数据就得先有可用的数据,用石油就得先开采和部署石油管道。

所以物联网终端执行器、传感器,最核心的价值就是数据的在线化,部署AI算法后,数据就能发挥第一层作用。

智能手机有了刷脸模组,学习了用户面部数据,接下来就能展开刷脸解锁的应用。

但是,在物联网的执行器、传感器等组网之后,还需要在这些设备与应用之间增加一个智能的“大脑”,使其具备连接、分析和协同能力,这就是旷视着力打造的“AIoT操作系统”。

此外,AI落地必须要讲场景,明确限定区域。

而不同场景有不同的IoT设备,需要配备不同的AI算法,软硬结合的落地方式,也就成了题中之义。

比如城市公共空间、建筑楼宇,以及面向工业的物流仓储空间和工厂空间等等,场景不同,需要的AI软硬件也不同,而且交付的对象也千差万别……

只有把算法、软件和硬件的各要素能力,集成固化成终端可交付产品,才能定价交付,才能实现商业化、规模化落地。

所以旷视被外界所熟知的是战略选择——AI IoT,在消费物联网、城市物联网和供应链物联网三大场景展开落地,但易于忽略的是,这种战略选择,其路径决定于软硬结合,以及由此带来的客户价值积累。

实际上,软硬结合也是AI业内的大共识。

特斯拉自研AI算法后进一步自研打造AI硬件,依图、地平线等进军芯片也都是基于AI算法和需求的重新定义。

上一个时代的软硬结合,是基于现有硬件,打造与之匹配的算法和软件。

而在IoT时代,软件和硬件是天然结合的,需要协同设计和联合优化,其本身就是软硬一体的。

3:三大场景的“边界”

边界不是终点,边界只是意味着技术到商业是否实现了闭环,这是企业阶段性有所为有所不为的选择结果。

而旷视,在算法为核心、AI IoT的软硬结合为落地方式之下,现阶段选择了三大场景,也暗合其商业价值增长的短期、中期和长期。

第一大场景,消费物联网。最典型如智能手机为主的消费电子上的面部识别、屏下指纹及计算摄影相关的解决方案。

AI能力应用的终端(手机)已经非常成熟,规模化起量也很快,毛利率不高但边际效应明显,对于AI能力供应商而言,被认为是十亿美元市场。

从2012年开始,旷视就开始给OEM手机厂商和App,提供解决方案。

除了最知名的刷脸、屏下指纹模组,还包括在AI降噪、多摄虚化、夜景超画质以及视频虚化等方面的计算摄影供应。

除了手机终端的应用之外,旷视还在基于Face 人工智能开放平台,为互联网金融、网约车、线上租赁平台等企业和开发者,提供数十种AI能力及SaaS产品服务。

第二大场景,城市物联网

比如面向城市区域内的公共安全、交通管理、城市管理、楼宇园区等场景,提供智慧城市解决方案。作为城市智能化和新兴基础设施的核心组成,这被认为是百亿美元的市场。

旷视在该领域于2015年入局,推出过洞灵慧 边缘盒子、盘古九霄 新型交互设备等AIoT设备。

而2020年来,大众对于城市物联网最具感知的,可能莫过于商场、地铁站和机场等公共场景的AI识别和测温了。

第三大场景,供应链物联网

集中体现在物流领域,相比消费和城市两大场景,旷视在这个场景入局最晚——2017年,但软硬件一体化能力也展现得最充分。

有AI算法,有软件——操作系统河图,还进一步基于AI定义硬件——打造了AMR机器人、SLAM导航智能无人叉车、智能圆盘播种机、人工智能堆垛机……

在供应链物流场景中,一方面客户可以是衣食住行用全领域,另一方面之前的“大小脑”智能化程度不高,可以全方位升级改造。这也是该场景被认为有千亿美元潜力的原因。

目前,旷视在供应链物联网领域,据称已经累计向鞋服、医药、智能制造、零售电商等不同行业提供了仓库、工厂及零售店的升级改造,客户数已近百位。

所以整体纵览之后,旷视在这三大场景的发展,有些正处于成熟期,有些尚处于发展期。三大业务板块市场成熟度、商业前景和规模,都有先后之分。

而万佛朝宗,虽然场景领域有不同,构建的闭环边界有不同,但三大业务板块的AI产业化落地的思路一以贯之:从软件到软硬结合,从AI走向AIoT。

而从AI算法→软件平台→软硬结合,也被旷视认为是AI产业落地的最小路径

更是旷视十年摸石头过河探索出的核心经验。

如何评价?

如今,站在现在来总结梳理,自然可以把旷视以1、2,3来审视。

不过极简如斯,过程却可能并非一蹴而就,背后都是旷视从算法到硬件,从代码空间到现实场景的10年探索和求解。

而从旷视出发,作为中国AI创业的头雁代表,其发展和演进路径,也是中国原创AI一派的缩影,是前所未有的技术创新到商业模式落地的缩影。

在AI浪潮之前,中国的创业者都是基于硅谷成熟的技术创新之上的商业模式创新,于是产生规模化商业价值的时间也就更快。

但AI浪潮不同,算法的创新天然需要与行业和数据结合,而行业错综复杂,需求高度不确定,这造成AI商业价值的落地的周期相对较长。

旷视用了10年,可能就是最具代表性的说明。

此外,软硬件一体的AI时代落地趋势,一次次被强化和证明。

无论是因为自动驾驶能力而自研芯片的特斯拉,还是旷视的算法天才们下工厂、走进仓库,在物流供应链一线打造机器人……都是这个趋势的明确注脚。

向重而生、落地为王,也在成为AI价值兑现和交付的风向,也只有朝着这个方向,才能构建从技术到商业的价值闭环。

如果说,AI落地是一道摆在所有人面前的时代级应用题。

那旷视解题的过程和答案,就是这份1、2,3…数列。

—  —

(0)

相关推荐

  • 旷视科技计划以CDR方式登陆科创板,聚焦三大落地场景

    旷视科技在过去一年中陆续发布了一系列软硬件产品. 本文为IPO早知道原创 作者|Stone Jin 微信公众号|ipozaozhidao 据IPO早知道消息,北京证监局官网1月12日晚间披露,旷视科技 ...

  • 旷视科技:坚持收敛和聚焦 打造AIoT时代的操作系统

    日前,科技部副部长李萌一行来到北京旷视科技有限公司调研并进行座谈交流,在参观了由旷视科技自主研发的人脸识别.图像识别."城市大脑".智能机器人等人工智能核心技术以及相关产品的落地应 ...

  • 人工智能迎政策红利时代 旷视科技加速推进AI落地

    "十四五"规划多次提及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强调要利用新技术加速赋能实体经济,建设科技强国.在"十四五"规划开局的2021年,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前沿领域有望迎来政策 ...

  • 小米核心技术整体亮相,5G+AIoT双引擎智造未来

    2017年11月,小米召开了首届开发者大会,正式宣布小米IoT平台已成为全球第一,并首次开放AIoT能力与功能模块,帮助更多传统家电厂商和开发者拥抱IoT时代. 短短一年之后,当小米第二届AIoT开发 ...

  • 旷视科技重磅发布智能机器人网络协同大脑—河图

    2019年1月16日,中国人工智能企业旷视科技在北京举办机器人战略发布会,重磅发布了旷视机器人战略的核心产品--"河图(Hetu)",同时分享了旷视在物联网组网前夜的思考.开拓.部 ...

  • 智能物流这块蛋糕,旷视准备怎么吃?

    智能物流作为北京旷视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旷视")三大业务板块之一,成为其深度布局的重点领域.2018年2月,旷视宣布收购移动机器人公司艾瑞思,2019年年初,旷视发布机器人协同 ...

  • 百度、小米、旷视、美团AI大佬论道:人工智能产业的下一个十年

    2020 年 6 月 22 日,在智源大会圆桌论坛--"人工智能产业的下一个十年"板块,智源研究院运营副院长刘江与百度 CTO 王海峰.小米副总裁崔宝秋.旷视首席科学家孙剑.美团首 ...

  • 旷视科技图谋“AI第一股”背后

    鼓吹多年的人工智能风口,开始密集上岸. 8月25日晚间,国内人工智能独角兽企业旷视科技在港交所提交招股说明书,拟冲刺成为AI第一股. 一直以来人工智能被业内推崇为下一代互联网必然趋势,不仅是李开复等人 ...

  • 旷视艾瑞思机器人的“AI+IOT”战略

    文/新战略机器人全媒体 王博文 4月8日晚,旷视科技(Face++)宣布收购艾瑞思机器人,进军智能机器人业务.AGV行业,乃至整个人工智能领域都在好奇--艾瑞思机器人有哪些值得收购的亮点?被收购后的艾 ...

  • 旷视赴港抢占AI第一股 半年亏损52亿 平均年薪43万

    导 读 港股IPO热潮明显降温之际,国内科创板发展风头正劲,旷视科技选择在此时.此地上市,很可能是公司急需补充现金流. 作者 | 苗弋 自带独角兽光环的旷视科技,马上要以AI第一股头衔抢滩资本市场. ...

  • 资本的AI野望,旷视的上市迷局

    导 读 2012年拿到联想之星的天使轮融资后,旷视的资本之路走得很顺畅,几乎每年拿下一轮新的融资.旷视投资方的名单也是群星荟萃,创新工场.启明创投.蚂蚁金服.国风投⋯⋯ 作者丨安多 2016年,双创最 ...

  • AI公司一级市场估值泡沫有多严重?旷视上市即为行业的审判日

    "教授.博士的价值." 作者:徐晶琳 编辑:tuya 出品:财经涂鸦(ID:caijingtuya) 根据公司情报专家<财经涂鸦>消息,在8月30日下午举行的2019世 ...

  • 昇腾AI的三级跳

    如果回溯整个昇腾AI计算产业的发展历程,会发现两个节点非常重要.一个是昇腾AI作为算力底座,形成了完整的产品体系:第二个是昇腾AI构建了全栈开放的软硬件平台,发展出了广泛的应用生态.应该很多人会好奇, ...

  • 旷视递交招股书:要做AI真正第一股 阿里蚂蚁金服联想是股东

    雷帝网 雷建平 8月25日报道 人工智能企业旷视科技今日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一旦旷视成功上市,旷视也将成为在香港和全球首家上市的真正人工智能企业. 当前,阿里巴巴.蚂蚁金服.联想.创新工场等均为旷视科 ...

  • 旷视科技闯关港股,何以领先“AI四小龙”?

    据路透社报道,港交所已经批准了北京旷视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旷视科技")的IPO申请.这意味着经历了去年年底的波折后,旷视科技融资5亿美元的IPO计划已经重回正轨,也意味着旷视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