诵读:【散文】那些日子从没走远,只是在你的不经意间
那些日子从没走远,只是在你的不经意间
原创/八戒
——那些日子虽然重复且简单一如从前,但没阻隔了思念!
小满来临的日子渭河平原该是怎样的一种景象,应该是最美最有情意的日子。那晴朗湛蓝的天空、一望无垠的麦田、热烈的风、寂静的河滩、布谷鸟的啼鸣……
总去想小满的满是什么意思,是不是寓意麦粒颗粒的饱满,还是雨水渐多将溢满了池塘,还是初夏的阳光洒下满地的温暖,抑或是一年收割后粮仓的富足。
小满后麦子不仅仅需要水分更需要最后的阳光,扬花、灌浆、腊熟都是需要阳光的。麦子也将结束她漫长的一生。五月的阳光此时将整个渭河滩渲染的生机勃勃。几朵时聚时散的云,那白杨细柳的树荫,野苜蓿紫色细碎的花朵,不时飞过的斑鸠,想来麦子最后的时光一定不会是寂寞的吧。
小满时也会下雨,当然不会下的太多太久。只是走出门外感觉空气更加清新宜人。这时村外的枣花开的正盛,那淡淡的香总是扑面而来。榆、槐、桐、椿树的叶子已尽丰满。远处的秦岭或白或青的脉络清晰可见。渭河水一如既往静静的东流,沉默的只是沧桑的两岸。
渭河南岸有个小村落,那是个被柳树笼罩的村落。从北岸望去只是柳树,从小我们就只叫她柳树园,总想过去看看柳树园背后的景象。想去看看哪里有多少人家。可是至今,虽然只有一河之隔终究没有去过。长大后知道她其实有个名字叫做——吊庄。关中人口中的这个“吊”其实有个意思就是某个地方东西或者南北有些长。但直到看过某个陕西作家书里也有过“吊庄”这个地名的出现才明白其中的意义。说是一个村子河两岸都有土地,到麦子收割时有些人为了不耽误时间也是为了方便,就将吃的喝的以及生活用品搬到河对岸,等到麦子完全收割完以后再后去碾打晾晒。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有的人干脆就在这里安营扎寨不回去了。这些大村子里的移民当初是不是以为发现了另一个桃花源呢?因为麦子,便有了两岸的亲情一个桃花源般的村落。
眼看着麦子黄了,集市上开始热闹起来,镰刀,磨石,铁叉,木锹,锹把,簸箕,草帽等等充盈了街道。每年的镰刀总要买几把的,若有细心的女主人必在每年收割完后将镰刀用油布包起来放在一个地方。但是粗心的人总会有的,等到找寻时翻箱倒柜满世界的找不到只有去集市上新买几把,然后急匆匆的在磨石上反复的去磨。但有经验的农人是不会用新镰刀的,新镰刀的刀刃不会很锋利而用了多年的镰刀反而轻快更锋利,就像人们口中说的割起麦子像喝凉水一般。
再买点好吃的,最好买点肉,趁麦子还没收呢,“闲了吃在腿上,忙了吃在嘴上”。在那些既苦又累累的日子还没到来充实一下身体!
每当麦收时总会想起儿时的事情,宽阔的麦场,跳跃翻滚的碌碡,高大的麦垛,穿梭不息的麦车。还有老屋墙上的那几些字——战三夏夺丰收。龙口夺食,颗粒归仓等等。那些字随着老屋的拆迁而逝去,那些曾在麦场里汗流浃背不分昼夜苦熬的人早已老去。那些岁月那些的人呐!
小满后的火车一定会很匆忙的,“伙计,收麦了,该回去了!”。这个时节应该是归乡的时候了。在他乡看惯那钢筋水泥的丛林,梦里一定有那只鸟在叫——“算黄算割”。那秋天般景象的麦田在等你,还有麦田里站着遥望你的那个人。
作者简介
八戒,70后,沙苑人氏。走不完的漂泊路,抒不完的思乡情。热爱生活,敬畏自然。喜欢旅行音乐,偶有诗歌散文发表。
主编:李跃峰
本期小编:草庐居士
诵读:李跃峰
投稿邮箱:879101005@qq.com
图片来源:网络搜索
备注:长按下面二维码关注
敬
请
关
注
心灵圣地,芝兰之室。
原创高地,温馨舒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