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导读(三)——为政第二(1-12)

【为政第二引语】

《为政》篇包括24章。主要阐述治理国家的政治准则和施政方法。孔子主张用道德来教育和感化天下人,使之去恶从善,以期达到社会和国家的和谐稳定、兴旺发达。

本篇的著名语句有:“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君子不器”;“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人而不信,不知其可也”;“见义不为,无勇也”等。

内容涉及孔子“为政以德”的思想、如何谋求官职和从政为官的基本原则、学习与思考的关系、孔子本人学习和修养的过程、温故而知新的学习方法,以及对孝、悌等道德范畴的进一步阐述。

为政以德

2.1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注释】

(1)为政以德:“以”,用。此句是说统治者应以道德进行统治,即“德治”。

(2)北辰:北极星。

(3)所:处所,位置。

(4)共:同“拱”,环绕的意思。

【译文参考】

孔子说:“以道德教化来治理国家,就会像北极星那样,自己居于一定的位置,而群星都会环绕在它的周围。”

思无邪

2.2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注释】

(1)诗三百:“诗”,指《诗经》一书,此书实有305篇,三百只是举其整数。

(2)蔽:概括的意思。

(3)思无邪:“思”,思想。出自《诗经·鲁颂》。“无邪”,纯正、直。

【译文参考】

孔子说:“《诗经》三百多篇,用一句话概括它,就是:“思想纯正,没有邪念。”

以德治国 以礼治国

2.3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注释】

(1)道:引导。

(2)齐:整齐、约束。

(3)免:避免、躲避。

(4)格:至、正。

【译文参考】

孔子说:“用行政命令来治理民众,用刑罚约束他们,老百姓会为如何免受处罚(处心积虑),而没有羞耻之心;用德行来教化人民,用礼制来规范人民,百姓不但会有羞耻之心,而且能改过向善。”

终生学习

2.4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注释】

(1)有:同“又”。

(2)天命:指不能为人力所支配的事情。

【译文参考】

孔子说:“我十五岁时立志求学;三十岁时能运用所学的道理,立身行事;四十岁时能通达一切事理,没有疑惑;五十岁时能知道什么是人力不可违的天命;六十岁时凡所听到的都能融会贯通,心里不再有起伏不平;七十岁时能心里怎么想就怎么说、怎么做,都不会逾越道德规范。”

无违

2.5孟(yì)懿子问孝,子曰:“无违。”(fán)樊迟御,子告之曰:“孟孙问孝于我,我对曰'无违’。”樊迟曰:“何谓也?”子曰:“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

【注释】

(1)孟懿子:鲁国的大夫,三家之一,姓仲孙,名何忌,“懿”是谥号。其父临终前要他向孔子学礼。

(2)樊迟:姓樊名须,字子迟。孔子的弟子,比孔子小46岁。他曾和冉求一起帮助季康子进行革新。

(3)御:驾驭马车。

(4)孟孙:指孟懿子。

【译文参考】

孟懿子向老师请教孝道。孔子说:“孝就是不要违逆。”樊迟为老师驾车,孔子告诉他说:“孟孙问我什么是孝,我回答他不要违逆。”樊迟说:“这是什么意思呢?”孔子说:“父母在世的时候,做儿女的应当按照礼节来侍奉;父母过世了,要按照礼节来安葬,按照礼节来祭祀。”

(只为孟懿子不能再问,故孔子未及明言其意,怕他人误解,借机言明。)

唯其疾之忧


2.6孟武伯问孝,子曰:“父母唯其疾之忧。”

【注释】

(1)孟武伯:孟懿子的儿子,名(zhì)彘。武是他的(shì)谥号。

【译文参考】

孟武伯向孔子请教孝道。孔子说:“父母亲唯独担忧你的疾病。

(孝亲当知父母爱子之切,忧之也深。孔子盖谓武伯生于富贵之家,长于逸乐之地,故劝诫为子若能体亲之心。慎起居,节饮食,戒色戒斗,兢兢焉不至于疾,以贻父母之忧,则自然身体康宁,而有以慰亲之心矣。)”

孝敬

2·7子游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

【注释】

(1)子游:姓言名偃,字子游,春秋末吴国人,与子夏、子张齐名,比孔子小45岁。孔子的著名弟子,胸襟广阔,“孔门十哲”之一。曾为武城宰(县令)。由于祭礼意见不合于曾子师弟,而被迫离开鲁国,是南方之孔子学说的传播者。子游的儒学思想曾为历代人们所推崇。

【译文参考】

子游向孔子请教孝道,孔子说:“如今所谓的孝,只是能够赡养父母就行了。然而,就是犬马都能够得到饲养。如果对父母没有恭敬的心,那么赡养父母与饲养犬马又有什么区别呢?”

色 难

2·8子夏问孝,子曰:“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zhuàn)馔,曾是以为孝乎?”

【注释】

(1)色难:“色”,脸色。“难”,不容易的意思。面有倦容、难色、不悦为色难。

(2)服其劳:“服”,从事、担负。服劳即服侍。

(3)先生:先生指长者或父母;前面说的弟子,指晚辈、儿女等。

(4)馔:饮食、吃喝。

【译文参考】

子夏问什么是孝,孔子说:“(奉侍父母)难在永远保持和颜悦色。仅仅是有了事情时,儿女负责服务操劳,有了酒食,先让长辈享用,难道能认为这样就可以算是孝了吗?”

大智若愚

2·9子曰:“吾与回言,终日不违,如愚。退而省其私,亦足以发,回也不愚。”

【注释】

(1)回:姓颜名回,字子渊,鲁国人,比孔子小30岁,极富学问,为人谦逊好学,“不迁怒,不贰过”, 素以德行著称,是孔子的得意门生。

他严格按照孔子关于“仁”“礼”的要求,“敏于事而慎于言”。故孔子常称赞颜回具有君子四德,即强于行义,弱于受谏,怵于待禄,慎于治身。他终生所向往的就是出现一个“君臣一心,上下和睦,丰衣足食,老少康健,四方咸服,天下安宁”的无战争、无饥饿的理想社会。

(2)不违:不提相反的意见和问题,看气象如昏愚无知一般。

(3)退而省其私:考察颜回私下里的言行,都与老师所言相和,躬行实践,件件不差,可见其心领神会,无疑而不问,非不能疑而不知问。因其上智好学,最能悟道,为孔子得意门生。

【译文参考】

孔子说:“我整天给颜回讲学,他只是默然听受,从来不曾提反对意见和疑问,好像很愚笨的样子。等他退下之后,我考察他私下的言论,发现他对我所讲授的内容还能有所发挥,可见颜回其实并不愚笨。”

识人之明

2·10子曰:“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sōu)廋哉?人焉廋哉?”

【注释】

(1)所以:所做的事情,言行的动机。

(2)所由:走过的道路,做事的手段。

(3)所安:能安心做什么,做事的目的。

(4)(sōu)廋:隐藏、藏匿。

【译文参考】

孔子说:“(观察一个人)要看他言行的动机,观察他做事的手段,考察他做事的目的,(这样)谁还能隐藏得了呢?谁还能隐藏得了呢?”

温故知新

2·11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译文参考】

孔子说:“能从学过的知识当中,领悟出新的道理来,(这样的人)就可以当老师了。”

广泛学习

2·12子曰:“君子不器。”

【注释】

(1)器:器具。

【译文参考】

孔子说:“君子不要像器皿那样固定不变(用途单一)。”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