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遥古城街道的对称美:四大街,八小街,七十二条蚰蜒巷
表里山河|平遥古城街道的对称美:四大街,八小街,七十二条蚰蜒巷山西学习平台2021-02-24订阅如果有人问你,你所在的城市有多少条街?我想大多数人都会觉得莫名其妙。对于多数人来说,即便闲着无聊,也不会走出家门一条街一条街地去辨识记录,或者捧张地图瞪大眼睛从各个方向去数。当然身在移动互联网的时代,人们只要在手机上输入这个问题,就会有成千上万条答案瞬间跳出来。然而在平遥,无论是客栈的老板还是旅行社的导游,都会一脸自豪地告诉你古城有“四大街,八小街,七十二条蚰蜒巷”,总共是八十四条街巷。从数字上不难发现,古城内无论是大街,还是小街,乃至小巷,都是偶数。这是巧合,还是有意为之?而且古城的大街小巷,纵横交错,井然有序,严整得像一块棋盘。
与丽江古城的街道自由分布不同,平遥古城的街道以对称为美。虽然都是明清建筑的遗迹,都成功申报世界文化遗产。但是由于丽江古城的原住民是纳西族,而平遥古城一直为汉人聚居地。身为西南少数民族的纳西族在明清时期受儒家思想影响较少,所以能够随心所欲地规划城市街道。而儒家思想根深蒂固的汉人,却不由自主地恪守礼制,凡事讲究尊卑秩序,讲求对称。除了儒家文化,当地人信奉道教、佛教的也很多。这样一个三教合一的城市,街道规划自然是三教合一的布局。以全城的中轴线南大街为例,它东边有文庙、城隍庙、清虚观,西边有武庙、县衙、集福寺。文庙和武庙形成了崇文尚武的格局,城隍庙和县衙构建了人神共治的形态,清虚观和集福寺产生了佛道并存的现象。
平遥古城的南大街又称明清一条街,大街的两侧高屋连脊,众商云集,密匝匝排着七八十处古店铺,招幌如林。随着晋商的崛起、票号的发展,这条全长422米的街道在鼎盛时期一度控制着大清王朝过半的金融机构,它也形象地被誉为中国的“华尔街”。然而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尽管今天的南大街不复当年的繁盛,但依旧是一处人来人往的热闹市井。除了南大街以外,古城的东大街、西大街、北大街,以及城隍庙街、衙门街都是商铺林立、游人如织的繁华街衢。而西大街更是诞生过中国现代银行的乡下祖父“日升昌”票号,为一时之雄儿。如果把古城的道路比作城市的血管,这些宽阔的街道就是古城的动脉血管,而那些狭窄的小巷则是古城的毛细血管。位于衙门街中段路北的闫家巷就是这样一条不起眼的毛细血管,一条悠长的甬道夹在高耸对峙的两堵砖墙之间,巷宽不足一米,只容得下两个身材偏瘦的人小心翼翼地擦身而过。相较于人潮汹涌的大街,这样的小巷实在落寞。它不像江南的巷,会留下油壁香车、遗簪坠珥的风流韵事,也不同于北京的胡同,矮矮的垣墙,让人联想到窃贼的飞檐走壁。
有人说,地名是文化的一部分,是维系和保存地域文化的载体,它承载着人们的生活和记忆。对于一座古城来说,那些五花八门的街巷名称,不但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而且有独特的民间传说。比如北京的烟袋斜街,安徽桐城的六尺巷。在平遥,这样的街巷比比皆是。在古城的东部,有一条贺兰桥街。沿着贺兰桥街前行,就会看到一座贺兰桥。关于贺兰桥有一个美丽的传说。据说这里曾是古城的最低处。由于地势低洼,一到雨天,四面八方的雨水裹挟着大量垃圾倏忽而至。等到雨过天晴,暑气蒸腾,垃圾发酵,臭不可闻。行人至此不是绕行就是掩面而过,附近人家也是苦不堪言。有一天,贺兰仙子驾临平遥,在他听得清虚观观主的诉苦后,施展仙术,把一个人人避而远之的垃圾场变为了“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的游玩观光之处。后来人们为了纪念贺兰仙子,把水上的一座桥称作“贺兰仙桥”。如今只剩贺兰桥。
而古城北部的举人街,据《平遥县志》记载,出过一位叫段腾龙的举人,举人街因此而得名。若说到以人名命名街巷,不得不提宋梦槐街。这宋梦槐是清末民国的人。他自幼聪明好学,仕途平步青云,在清末官秩四品。民国时期,军阀混战、日寇入侵,他曾两次用谋,使平遥转危为安,生灵免遭涂炭。漫步古城街头,特别是在一些丁字街处,人们总会发现嵌入墙面的条石上写有“泰山石敢当”的字样。据说是为了辟邪。古人认为泰山为天下正气所在。在古代,上至帝王将相,下到布衣百姓都喜欢到泰山祭拜。石敢当多用泰山石质材料。而十字路口、丁字街处这些地方最容易出现煞气,民间称为鬼道,也就是人鬼通行的地方。因此建在十字路口和丁字街处的房子为了压制邪气、煞气,就在正对路口的地方安放书有“泰山石敢当”的条石。
放置“泰山石敢当”这一传统并非平遥独有,在我国许多地方都可见到。而在砖墙缝隙嵌有铜钱和铁片,除了平遥古城,鲜少见到。据当地人讲这些在砖层之间嵌有铁片和铜钱的高墙的主人在过去都是富户,他们防止财往外流,所以建成铜墙铁壁。从建筑学的理论来讲,是为了加固墙壁。古城的街道布局体现了古人的智慧和思想,也暴露了古人的局限,的确与现代环形放射状的城市交通路网比较相形见绌,采光也不如现代城市考虑全面。然而古街上的建筑和传说却是现代城市无可比拟的。来源:平遥县融媒体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