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恭达:为什么大众篆刻有这么大的魅力
言恭达教授在现场接受采访视频片段
言恭达教授在开幕式上致辞
6月26日上午,在“党瑞颂——大众篆刻'江成杯’全国大赛”颁奖礼上,清华大学教授、全国教育书画协会副会长兼篆刻艺术分会会长言恭达出席活动并为获奖代表颁奖。
为什么大众篆刻有这么大的魅力?颁奖礼后,言恭达接受记者专访,并从三个方面给出了权威解答。
篆刻艺术已进入生活美学
“区别于传统篆刻艺术局限于文人书斋,现在的篆刻艺术从书斋走到社会,从小众走向大众,已经进入到互联网时代的'日常生活审美化,审美艺术日常化’的大众生活美学当中。”言恭达认为,改革开放后,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大家追求的生活方式产生了从物质生活到精神生活的递进,这种精神诉求在篆刻艺术上、书法艺术上、绘画艺术上包括戏剧、曲艺都能够反映出来。“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人民需要精神的昂扬,而这种精神的充足都要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包括像篆刻、书法等形式,来使它能够真正发扬开来。”
言恭达说:“当篆刻进入到我们的生活美学的时候,我们就感觉得,大众篆刻,它的魅力是无穷的。”现在事实上,大量的,尤其是大中小学生,都已经非常喜欢(篆刻艺术),而且通过篆刻艺术,他已经开始了解中国文字的源头在哪里。它如何来篆刻等等。“广大的大中小学生,包括广大市民,通过进行传统文化的学习,可以把生活变得更加美好”
大众篆刻是美育精神的传播
“我们今天太需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美育精神的传承!”
言恭达说,从1917年到1919年,蔡元培两次提到美育,并强调,文化活动不能忘记美学。“2018年,领导人对中央美院的8位老教授的回信当中,就提出了弘扬中华美育精神。”
言恭达说,从美学到美育,是一个空间的传递,是把美学精神当中的中华优秀文化最宝贵的核心,通过大众的传播,进入到美育的传播。“大众篆刻的理念,实际上是一种美育精神的传播,它不再是我们一些专业的篆刻家在很小范围当中的一种交流,而恰恰现在要进入到大众生活当中,进入到美育传承当中。教育部已经发了多次文件,(要求)学生时代进入到成人时代的美育精神的传播能够到达一个新的高度。”
大众篆刻是一种文化创意形式
“今天的大众篆刻这样一种形式,实际上是一种文化创意的形式。”言恭达认为,大众篆刻的形式是一个时代的文化活动的一种标识。“这个标识就说明了整个时代应该由我们大众来参与文化,不再是少数人来玩赏的传统文化。”
言恭达说,大众篆刻延续了这个时代互联网的特点——有一种创意文化的格局。由于“我们的创意文化,我们的文化产业,可以通过这样的一种标识拓展开来”,这种格局将带领相关文化产业的兴起。
在言教授看来,此次篆刻大赛融入了新内容、新材料、新工艺,是篆刻艺术在大众生活当中不断美化,不断深化,不断优化。“而在优化当中,我们使它达到一种通化,这个通化就是我们和生活通融以后,还要跟国际空间的通化。”他认为,大众篆刻需要在推广与传播中坚持实用性与艺术性的统一,即将承继传统篆刻文化中的艺术高度与现代生活文化交流实用功能结合起来,“不但要提升大众篆刻作为当代大众生活方式普及的广度,更重要的是深度。”(交汇点:胡睿,郑舒,陈稼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