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炉!2021年广东高考前两百名分布情况
广东2021年概况
广东高考竞争之烈位居全国前列,其中尤以上“一本”难度最大。省内各市及各大高中2021年高考尖子生概况
一、无论资本还是人才,“虹吸效应”极为明显
就这份榜单而言,全省理科前150名和文科前50名概况
广东21座地市中,两座一线城市——省城兼副省级城市广州和计划单列市兼副省级城市深圳属第一梯队,广州有8所高中共47人入列,深圳有8所高中共45人入列;
新一线城市佛山、经济特区汕头、新一线城市东莞和粤西中心城市湛江属第二梯队,佛山有4所共24人入列,汕头有3所共19人入列,东莞有4所共17人入列,湛江有3所共14人入列;
省内三所二线城市中山、珠海、惠州和广东人口兼能源大市茂名属第三梯队,中山有2所8人入列,珠海有1所7人入列,茂名有3所6人入列,惠州有1所5人入列。
其他还有7座城市1-2人入列,其中潮州2人上榜,河源、江门、梅州、清远、汕尾和肇庆这6座城市各1人,由于人数太少,称不上第四梯队。
除上述城市外,还有揭阳、韶关、阳江和云浮四座城市缺席,均为非珠三角城市,其中韶关是过去的重工业基地和粤北中心城市,揭阳是过去教育基底较好的滨海人口大市。
就这份榜单而言,全省理科前150名和文科前50名概况
广东21座地市中,两座一线城市——省城兼副省级城市广州和计划单列市兼副省级城市深圳属第一梯队,广州有8所高中共47人入列,深圳有8所高中共45人入列;
新一线城市佛山、经济特区汕头、新一线城市东莞和粤西中心城市湛江属第二梯队,佛山有4所共24人入列,汕头有3所共19人入列,东莞有4所共17人入列,湛江有3所共14人入列;
省内三所二线城市中山、珠海、惠州和广东人口兼能源大市茂名属第三梯队,中山有2所8人入列,珠海有1所7人入列,茂名有3所6人入列,惠州有1所5人入列。
其他还有7座城市1-2人入列,其中潮州2人上榜,河源、江门、梅州、清远、汕尾和肇庆这6座城市各1人,由于人数太少,称不上第四梯队。
除上述城市外,还有揭阳、韶关、阳江和云浮四座城市缺席,均为非珠三角城市,其中韶关是过去的重工业基地和粤北中心城市,揭阳是过去教育基底较好的滨海人口大市。
下面简要分析各梯队各市的“教育强处”:
①广州和深圳均有几大名校坐镇,要么“东边不亮西边亮”,要么“百花齐放”,足够多的名校意味着有足够多的佳选
广州“六大名校”华师附中、省实、广州二中、广雅中学、执信中学和广州六中今年表现都不俗,其中经常出现“大年”的广州二中今年又“大”了一把,此外,近些年强势崛起的广州大学附属中学几乎稳坐“广州前四”宝座,办学地点设在大学城的广大附中未来或有更为惊艳的表现。而如黄冈中学广州分校这类民校和广州中学、天河外国语等新兴公办名校也有厚积薄发之势
深圳“三大名校”深中、深实、深外一如既往的强势,而十年来高水平稳定发挥的深圳高级中学也早已成为人们心目中的“深圳四大名校”之一,除这四所外,四大区重点名校宝安中学、翠园中学、红岭中学和育才中学也都经常有不俗表现,外加民办学校的偶尔冒泡,以深中为发光轴的深系确实很强;
②佛山、汕头、东莞和湛江这四强,除佛山外,其它几市发挥不算稳定,个别市可能升级也可能掉队
佛山有三大公办强校:佛山一中、南海石门和顺德一中加持,外加曾受网民诟病的民办“国华纪念”(省外生源问题),“3+1”形成总量稳定的发挥体系,总体而言,佛山长期在全省3-5名之间,稳居第二梯队;
汕头基本是“1+1”体系,即过去在省里争雄的公办汕头金中和如今在省里争雄的民办潮实,而汕头一中、潮阳一中、聿怀中学和澄海中学这些过去表现不俗的公办强校如今已不复当年之勇,光靠“金实”这两大巨头发挥,强势时可与广深争霸,弱势时则可能被佛莞翻过身位;
东莞基本是“1+3”体系,即公办的东莞中学和民办的东莞东华、光明中学和松山湖学校,其中东莞东华是省级巨头,过去在光靠东莞中学发光发热的年代,东莞教育于省内相对弱势,而在东莞民校尤其是东莞东华强势崛起后,东莞高分生数量有时可与广深掰手腕,而与汕头佛山相比,则总体差距不大;
湛江基本是“1+1”体系,过去,湛江的教育在粤西都算不得最强势,原因便在于湛江几乎是湛江一中独唱风骚,相比身边多点开花的茂名来说稳定性不佳,近年来,湛江也开始构建起类似汕头的“1+1”体系,湛江一中一如既往地稳定外加廉江实验的强势发挥,湛江也成功挺进了第二梯队;
③第三梯队不太稳定,偶尔出现“大年”时实力接近第二梯队
中山以中山纪念中学和中山一中为两强,两所学校在高考的表现上不算抢眼,不过中山纪念中学的奥赛情况属全省前三的存在;
珠海基本靠珠海一中独撑大局,强势的珠海一中在高分生层面也曾冲进全省数一数二的行列;
惠州的情况与珠海类似,只是相比擅长理科的珠海一中而言,惠州一中在文科方面似乎更亮眼;
茂名是个弱版“佛山”,其以茂名一中为核心,高州中学、化州一中和信宜中学偶尔会有非常亮眼的成绩。
④说说1-2人入列的城市
潮州虽有2人入列,但未见得潮州教育强势如初,潮州金中这些年的表现不算抢眼,而曾亮点多多的饶平二中则“隐身”已久;
河源过去曾是全省经济文化教育最弱市之一,如今有1人入列已属不易,河源中学上榜的背后是经济的崛起;
江门的情况与茂名类似,属多点开花类型,只是学校规模相对小得多,有1人入列大致算稳定发挥;
梅州属人口大市,过去教育基础较好,如今虽不算抢眼,但域内“一超”梅县东山中学和县属的兴宁一中、蕉岭中学也偶有亮点,有1人入列与过往情况基本一致;
清远的情况与河源类似,清远中学可对比河源中学,有1人入列亦是可喜可贺;
汕尾自近代以来虽走过不少响当当的大人物,但教育基础相对较弱,一直缺乏“中心名校”,近些年来可谓民校挑大梁,此1人或可见成果;
肇庆可以说是弱化版的惠州,同为人口和面积大市,肇庆中学挑大梁,遇上大年的时候,肇庆中学亦有不俗表现。
⑤其它四市
揭阳显得十分尴尬,自古教育基础非常好、人才辈出、不乏名校、江海之城、人口大市。但近些年来成绩多少有些难看,究其原因或是揭阳的公办民校衰落,而域内强校则“变来变去”,如今只剩较为稳定的揭阳一中可以靠“大年”冲一把,而普宁二中、揭东一中、棉湖中学等公办名校早已在金榜上销声匿迹,前些年在省内名噪四方的华美实验学校由于是民校,资金和师资稳定性远不如公办学校,地方在公办教育上的投入不足,若倚仗民校发挥,退潮时便会裸露短板,加上本地中考高分生的分布情况明显有些“畸形”(上重点高中线的学生绝大多数来自学费高昂的民办初中,这意味着绝大多数最优质的的高中资源为少部分家庭富裕的学生所拥有);
韶关地处北江中心地带,无论是历史底蕴还是教育基础与惠州、肇庆相似,亦主要靠北江中学大放异彩,其如今经济远不比惠州,亦不如肇庆;
阳江和云浮都是较为年轻的“小市”,不同的是阳江是中心城区凸显的滨海城市,经济实力较强,阳江一中偶尔有神级发挥,而云浮则是“小市大县”,域内最强高中是县属罗定中学,而罗定中学在省内还算不得强校。
二、传统强域粤东地区持续走弱
像揭阳、梅州这些过去既是人口大市也是教育强市如今的高考成绩表现相当不理想。
从“七普”最新数据来看,揭阳常住人口为557万多,列全省第八;梅州市常住人口为387万多,列全省第十四。都算得上是人口大市,但在这份达200人的尖子生榜单中,揭阳缺席,梅州亦只有1人上榜。2018年以前,揭阳高考还曾走出过多名省尖子生,其中全省总分第一的文理科各有1名(均来自民办的普宁华美实验学校),而梅州高考亦在7年前走出过1名全省文科总分第一。
是什么原因导致揭阳、梅州这类地市的“高考成绩不理想”。我们在“七普”数据里一样可以找到答案:广东省出现人口负增长的市差不多都出在粤东——人口出现负增长量严重的几个市分别是梅州、揭阳、汕尾、潮州、河源;负增长率最高的几个市分别是梅州、汕尾、揭阳、河源和潮州。换而言之,粤东只有旧日的“广东老二”汕头不存在人口负增长!然而,在长达十年里,汕头的人口增长率仅2.06%,在全省21市的人口增长率中排第14,可以说也没比其它粤东城市强多少了。这充分说明粤东人口流失严重,而人口流失的原因是什么?一是本地经济落后,二是周边存在强势经济圈对其进行虹吸;
广东各市人口增长概况,粤东地区相当绿
从中国南方城市夜景卫星图和人口性别比来看,粤东地区看似还算明亮,但城市人口持续减少,有走弱之势
除了人口增长量和率,“七普”的另一份数据——各市每10万人口中拥有的各类受教育程度人数:揭阳、汕尾以绝对劣势排倒数一二,潮州则倒数第三,汕头和梅州亦居倒数十名之列。这充分说明本土产业非常低端、高校资源匮乏、需要中高级知识分子的机构很少。且不与粤中(粤港澳大湾区)比较,即便较之粤西、粤北,粤东的产业都要落后不少。粤西如湛江、茂名有大型国企、大体量高校和重要机构,人才需求量较大;粤北则一直主要靠国企贡献经济能量;而粤东则一直主要靠劳动力密集型的加工业支撑门面,其当下产业概况较之上世纪80年代亦无太大差别,工业上依旧主要是非常低端的人力加工,而商贸上除了更多地转战虚拟平台外并无大的变化。粤东的揭阳虽是滨海人口大市,但至今亦无在校本科生,足见投入之不足,中心城市亦得益于李嘉诚基金会助力,小规模招生的汕头大学算得是小有名气。粤东诸市中,也就梅州在国企和教育基地的投入上比较上得了台面,其它的还有很多短板要补。
上世纪20-80年代,汕头是广东省第二大城市,粤东有真正意义上的中心,县镇群广布,珠三角还未能对粤东西北形成虹吸效应。
表面上看,汕头似乎还是“瘦死的骆驼比马大”,但其发光点乃是民办的潮阳实验学校,一旦民办学校的模式难以为继,粤东教育可能就将寂寂无名了。
总的来看,较之粤中西北,粤东教育是在走下坡路,需解决的问题较多,包括“增强粤东中心城市的带动力、加快都市圈同城化进程”“加大公共教育文化等基础设施投入”“升级产业、壮大经济”等。
粤中依旧强势,粤东地区如今的教育水平较之古代确实已无太多亮点
名校概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