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o张大志的想法

学习反人性,于是我们学起来很快感到疲劳。顺应规律,我们就有机会成为学习高手。

有人发站内信,让我讲讲“如何快速建立知识体系?”

回答是:快不了。

我提倡基于成长型思维的学习,并非速成思维。正确的策略则是:始终在路上,始终不断成长,而不是快速的搭建所谓一劳永逸的体系去应付学习。即便真的搭建起来,也不牢固。

一个人的世界观也好,学习方式也好,知识体系也好,都是经年累月积累的结果。

日程设计体量小,作用大,掌握方法工作效率能顺利提升

日程设计是件小事,无非是规划自己每天做什么并监督回顾,可不要小看它,我们的努力能有成果,很大程度上依赖良好的日程设计。良好的日程设计可以保证持续投入。

*每天早晨用三到五分钟规划一下一天的工作和生活,不用精准到每一分钟把大事儿写下来。我们做好一天的规划,就可以随时停下来,也能随时开始,这就是计划的柔韧性。此处建议用清单法,很多手机app 都有这个功能,做完一件事就划掉一件事儿,晚上再回看今天完成的内容会很有成就感。

*使用电子日历可以与日程相结合。很多app 支持日历和便签相结合,我们可以在每周的周末或者月底回顾一下这个月所做的事儿,顺便就把周总结和月总结写完。这样做的好处是既增加了自己的成就感,又了解自己所做的事。

*使用纸质日历,一天只翻一次。

如果我们用纸质日历,每天只需要翻一次。早晨起来,我们把今天要做的事写在日历上,然后去做。第二天早晨再看头一天的内容,看看完成了多少,没完成的部分如果还需要做,那就移到新的一天。

*一天当中,越早开始工作越好。虽然有关科学研究说人分两种类型,一种是猫头鹰型,晚上有精力,一种是布谷鸟型,白天有精力在这里。实际情况则是晚上的时间并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长,除了杂事比较多,晚上也是身体状态下滑的时候,这是自然规律。如果入睡时间太晚,第二天会变得萎靡不振。我们尽量早睡早起,工作在早晨开始。

*设定日程要留白。有些人无论是学习还是工作,都喜欢把一天填得满满当当的,时间长了会让自己陷入琐事当中,没有机会回头看自己的成绩。如果日程设计非常紧凑,那就会失去灵活性。

*巧用人生清单法。巴菲特分享过“人生清单法”。有朋友向他请教,说怎么把这辈子过好,得到的回答是:“你把你人生当中认为最重要的二十五件事写下来,把后面二十件都划掉,只做重要的前五件。”

朋友又非常震惊。巴菲特的解释是:并非有时间再做其余二十件,而是该尽量不去做。全力做好对你来说一生中最重要的五件事就足够了。这就是巴菲特的人生清单法,这个方法也适用于日常管理。

比如:我们一天准备做二十五件事,先列出来,全力做最重要的五件。接下来的部分就要有别于巴菲特的人生清单法,不是不做,而是从余下的二十件事里再挑出五件,放在第二天做。如此每天往复循环,我们就会发现很多所谓重要的事其实根本不必做,只要抓重点就即可。减轻压力的同时还提升了效率。

我十年前在咨询公司里掌握了“关键因素驱动法”,一句话概括:找到事件前进的关键因素,把握关键因素就能推进工作。

*持续工作或者学习时,每隔45分钟就要休息5至10分钟。

这有别于番茄工作法的每25分钟一个周期。至于一个周期是25分钟,还是45分钟要考虑强度。如果你从事的工作强度很大,特别费神或者特别需要体力,那你就用番茄工作法。如果是日常性工作,难度没有那么大,我建议四十五分钟到一小时的工作之后适当休息。工作期间你多半会去看手机,表面。是四十五分钟,实际有效的时间很难超过半小时。

工作的时间段就相当于冲刺,冲刺之后再休息,这样下次才有劲儿回来继续努力一张一弛,文武之道。

了解学习技巧,建立属于自己的学习系统

不只是在学校才会学习,我们走入社会之后要考各种证,参加各种考试,掌握学习技巧变得很有必要。学习技巧和方法很多,我们从中找到适合自己的,不断磨练,效率会在不知不觉中提升。

*学习中出现畏难是正常现象。

人在面对未知和新领域时都充满担忧。无论是孩子还是大人都是如此。因为现在是一个知识越来越多的时代,无论是我们遇到的问题,还是要学习的知识都越来越复杂。所以,每个人都应该打造自己的“学习系统”,面对新知识,我们要把“新知识装进自己的学习系统”,如此能够降低恐惧,更好的掌握知识。

*刻苦用功,尽情开心。什么叫刻苦用功,尽情开心?就是学或者玩的时候都要竭尽全力。

这比一般用功有点快乐要强很多。我们竭尽全力把事儿做完了,做完之后就会觉得放松,接下来尽情去玩。

与此相对照的是,一般用功有点快乐,一般用功就是这事没做完是吧,也没做利索,然后就歇会儿歇会儿玩会儿,等会儿回来再接着做。这种断断续续的用功和休闲,其实不利于我们完成工作。如果你学习,那效率肯定很低。摸摸这儿,摸摸那儿。一会儿一天过去了,也没学啥。

*保持情绪高涨的方法,适当做地点切换。

以读书为例,你在一个环境读书在另一个环境做笔记,这样可以有效调动我们的环境记忆,既把知识记得更牢,工作中也是如此。

如果你一上午在一个办公室里开会,到下午就会觉得很疲劳。这背后的机制就是我们非常容易熟悉一个环境。一旦熟悉了,环境刺激度就下降了,精神也随之萎靡。

*机械式学习不可取。虽然机械式学习有效果,但是不可取。

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社会,学习一个新知识的时候,有人就把这个知识拿过来,反复机械式记忆,能记住然后很快忘记。很多人会说可以根据艾宾浩斯曲线再复习,可这样还有什么乐趣呢?完全是为了通过考试摧残自己。

要灵活的学习,无论是学习方法和学习内容,都要找到一些有效的策略,而不是机械式学习。机械式学习背后就是懒,不愿意找寻有效方法。

*学会就累了怎么办?

比如说我最近在学微积分,书还没开始读就觉得很难,这种叫思维疲劳。解决方法是:事先罗列出可能出现的问题。

学习中的疲劳感源于大脑在短时间内接触了太多信息,只要我们能够走在问题前面,开始之前把可能出现的问题都罗列下来,然后初步思考答案,再动手学。这些问题不出现当然好,只要出现,我们就是有备而来,已经模拟了相关情况,效率自然就高。

提前列出问题如同买保险的目的是为了在重大问题出现的时候,能够维持现金流的平衡。如果重大问题不出现,也不会有人说:“我没得病,那保险不就白买了!”

*掌握中心思想。

无论是学一门课还是去做老板安排的工作,抓住中心思想,了解对方想达到的目的都是很有必要的。很多人在工作中总是不得要领,多半就源于他没有了解老板的主要思想。

学习时,无论我们学自然科学还是非自然科学,这门学科的主要目的是什么?核心思想又是什么?学之前如果没有搞清楚,那就只能在学习的过程中逐步明确,后一种方法会消耗更多精力。

*遇到困难,第一时间写下解决方案。

遇到困难的有效应对方法是:第一时间写出解决方案。

想多少写多少,想到哪写到哪。不要担心方案比较简陋,或者是写的不对,关键是我们有针对性的提出自己的策略和方案,就相当于有了一块垫脚石或者敲门砖。在此基础上就能慢慢前进。面对任何难题,开始这个动作总是其中最困难的部分。第一时间写出解决方案胜过苦思冥想的一事无成。

无论初始方案有多简陋,要把它先写下来。

*随身携带难题,时不时浏览。

学习或者工作中遇到问题,有时无法马上解决,接下来就是把这个问题写下来,随身带。

你写的过程也是思考的过程,用文字描述了问题。

你走哪儿随时拿出来看,说不定就能有灵光一现找到解决方法的时候,这里要提醒大家,不要用手机记。

难题都是写在纸上。为什么不能用手机?手机是切碎我们经历的工具。你能把手机拿出来。还没有打开相关应用,精神已经被别的带走了。举个例子。如果我在便签里写一个难题,本来拿起手机想看便签的,可我总得先刷新闻,看微信,时间就过去了。君子不立于危墙之下。如果知道哪些方式可能对我们不利,那就要离这种方式或者这种环境远些。

*八天一小时的复习强过一天八小时。

如果我们需要记忆的东西特别多,连续很长时间,比如八小时的背诵和记忆,只会让大脑变得比较疲劳。如果有知识需要花费八小时记忆,正确的策略是分八天,每天用一个小时,这里就要提到脑的蔡格尼克记忆效应(Zeigarnik effect;又称蔡加尼克效应)就是我们对没有做完的事印象反而更深,如此有利于我们第二天顺利开始。蔡格尼克有一次去餐馆儿发现这样一个现象,服务员对没结账的桌上的那些菜都能记得非常清楚。你一旦结账,他就把这事忘了。后来经过多年的研究发现,这确实是个脑科学的规律。

*四步提升听课效果。

第一,当堂提问,有问题就及时问,这很关键。

第二,多与老师交流,有助于更好的吸收知识。

第三,请教同学,你理解的可能与同学理解的角度不一样,这就互补了。

第四,及时复习笔记,巩固相关知识之后,想办法在现实当中运用。

在草稿纸上列也好,在答题纸上也好,总之要列,否则的话容易跑偏。

第五,留点时间做检查。

*真正的学习高手不会在考前熬夜。

很多人上大学的时候考前一天晚上不睡,全力复习,第二天考六十分。考过即忘,这不是学习是自残,平时不努力的学生才这样。

真正的高手把努力都放在平时,这样时间也比较充裕,而且这些人上课认真听讲,课后认真复习,还会利用业余时间复习。

与此相对,学习比较差的人是怎么做的呢?

上课不认真听课,听课后不认真做作业笔记,要么是不写,要么就是写的不认真,写完了不整理。第二天考试了,头天晚上熬通宵,自认为能够抓住梳理的重点,或者看一下老师的讲义。也许考试能得六十分,反正及格就行了。

这种人走入职场之后不会太顺利。虽然大学里的知识未必社会上都用得到,可“临时突击的思想”扎根于这些人的心灵之中。公司给他们安排任务做的也是吊儿郎当,等到马上要交付了,他熬个夜把事做完。

这里并不是否定熬夜,此前在职场上那二十多年里,我也有熬夜的时候,但那是因为有紧急任务,而不是缘于我平时的不努力。

有句话叫:平时多流汗,战时少流血。

*卡片法辅助学习。

一般人把知识点写在卡片上,然后随身带,这只做对了一半。前半部分把问题写在卡片上,后半部分是把问题的答案写在另一面。这样我们在复习的时候先看问题,然后想答案。如果能想出来,那就不用翻开卡的反面。想不出来,再查看反面的答案。

*实现主动而有效的复习。

复习分两种,被动复习和主动复习。

被动复习是在考试或者演讲之前把相关内容再读一遍,读笔记,读课本,被资料牵着鼻子走,投入精力和时间一点儿都不少,效率却不高。

主动复习是让思考参与进来,以思考为主线,以资料为辅,这样让相关知识的内容为我们所用。我们是知识的主人,而不是它的奴隶。

主动明显强于被动。不只是主动复习,主动学习也是如此。

有效复习并非是我们复习的时候再看一遍笔记,看见原文或者看一遍老师划的重点,这只能叫复习,未必有效。根据脑科学的研究,最有效的复习方法是闭上眼把我们要复习的知识进行复述。

这些都是基于主动复习的基础上要主动复习,或者我们拿张白纸把相关的知识点写下来,能写多少证明,我们能掌握多少。我们用笔写或者口述所学的内容,其实就是重塑知识。

*有效复习三步曲

第一步,在本子上列下这堂课后所有的练习题,以此作为线索。

第二步,带着问题学。边学边找问题的回答。

第三步,找出那些一时无法回答的问题,然后重新回到课本寻找答案。

*消灭问号是有效学习的基础。

我相信大家在考试的时候会遇到这种情况,开始一马平川后来发现有些题不会做。好像能做,又好像不能做。这多半是因为在学习中没有消灭所有问号,知识掌握的不牢固,有问题没解决。此处就要用上错题本和问题本。用错题本把之前错题都记下来,时不时看一眼知道自己错在哪,为什么错。

问题本是把掌握不牢的知识,转化成问题写下来,有空就巩固相关知识。

*五步提升考试成绩。

第一,浏览卷面合理分配时间。这样我们就能根据考试的时长分配精力,不会快考完了,你发现有一道大题没做。

第二,先审题再作答。不见很多人上来就开始答,根本就没有看清问题是什么。写的内容还挺多,老师也只能给个安慰分。

第三,做题顺序从易到难。考试是捡分的过程,你看哪个题最容易,你百分之百把握,就先做把这分儿捡起来了,越捡越多,越到后来越有信心。

第四,回答大题之前先列提纲。

学习能带来成就感和满足感。如果学习方向是我们有兴趣,方法也正确,那么学习就是能为我们带来成就感和满足的体验,这是无论是金钱的收益还是职位的提升都不能代替的。

读书是最简单有效的学习,这里为你准备好了几个策略

首先分享一个记笔记的小策略,提升效率。

无论是听课还是开会,有种人拿个本儿上来就开始写别人说什么,他写什么,这样效率就低。

我在这里分享的方法是在开始之前把纸分成三部分,记录主题、论据以及结论。无论是开会还是听课,肯定有主题。

老师讲课很多时候是个论证的过程。

这个方法是康奈尔笔记法,运用得当,我们就能在正式进入工作和学习之前,在脑中建立一个框架,效率就会有所提升。

这两条线怎么画呢?一横一竖,横线靠近页面的下半部分,竖线靠近页面的右半部分。把纸分成三部分,分别写主题、论据以及结论。

*如何快速抓住文字资料的核心?

有的时候我们学习或者工作中要读很多的文字资料,快速抓住核心就是一个关键。这里我分享方法,首先是读论点,包括作者反对的。

其次,看一下事件和人物。第三,看背景。

如果你没空,那么只看作者的论点以及他反对什么就够了。

时间多一点呢,就看人物和故事,再有空就看一下背景资料,这样就逐级掌握了文字资料的核心。如果你没空,就只抓核心。

*看书要做笔记,让笔记更有效率。

首先记录问题和答案。其次,不懂你就得问,绝不能不懂装懂,而且得及时问。第三,记录详细的步骤。第四是加备注,无论是课堂笔记还是会议纪要。过一阵儿,你会发现信息损失很多,这是大脑的遗忘过程,备注可以帮我们有效回顾。

*如何提升阅读效率?

答案是不要什么都赌。有些人讲提升阅读效率就是如何提高速度。而我在这想说的是少读不要什么都读。

与其提升阅读效率,还不如干脆摒弃不读那些不值得读的东西。

哪怕是老师布置的,哪怕是老板布置的,我们也要有所取舍。

如果试图用有限的精力去阅读那些无限的内容,不是效率提不起来,就是精神比较萎靡,这对我们的自信是个打击。

提升阅读效率最好的方法就是只读那些必须读的,只读好书。

什么是好书呢?每个人的标准不一样,这里分享一个我的标准,那就是经历过时间筛选的书,一般都不会太差。

“以输出倒逼输入”的核心是坚持写作

如何写好一篇文章?

首先是大量阅读资料,其次组织论点。第三,确定论据。第四,用简洁的语言进行呈现。总之,想写好文章和做其他工作一样,需要一系列缜密思考和练习。

*如何能确定一个令人兴奋的主题呢?

这里分享两句话,世上的事只要用这两句话来总结就够了。第一句是关你屁事,第二句是关我屁事。能够让读者有兴趣的主题,就一定要跟读者有关系。

举个例子,如果写职场类文章,大家更关心的是如何升职加薪,如何避免被开除,如何在内斗中取胜。如果我写怎么按部就班的升迁,那估计看的人不多。因为读者会问,那又能怎么样呢?跟我没有什么关系。我看不看你这个文章都能按部就班的升职。

*如何确定标题?

文章的标题,这里的建议是先草拟一个题目。随着文章的深入和展开,我们会发现有可能最终写出来的内容跟题目配不上。不过没关系,只要用心写。收集资料足够多,内容夯实之后可以回来再修改标题,无论是文章的标题还是小标题,都是这个建议。

*如何起一个吸引人的文章标题?

此处的建议是在三十字以内讲一个有头有尾的小故事,包括三部分:问题、方案和结果。

*好文章的四个要素:发人深省、见解独到,直接了当,内涵丰富。

发人深省是别人看完这篇文章之后觉得有启发。比如说写水浒的文章,同样是水浒,为什么别人看了有那样的见解?为什么别人看完之后写的文章,我就没想到这个角度呢?

是见解独到是言人所不能言,不是哗众取宠,而是确实有不一样的见地。这需要长期的沉淀和练习。

第三个标准就是直截了当,别绕弯,大伙都忙。如果我们见朋友聊天儿上来,上来先一通赋比兴,你放心话还没说完,人就走了。因为大伙儿没空,所以直截了当很重要,直接并不代表简陋。

内涵丰富是指我们在写文章之前要收集丰富的资料,让文章看起来比较丰满,而且论点要随着问题的深入展开,在展开的过程中得到提升。

*在正式写作之前,一定要有大量的资料积累。缜密的论证,无疑需要大量翔实可靠的背景资料来充实。

这样我们才有机会信手拈来,随用随取。与此相对,如果资料准备不那么充分,你写一段查一段,那文章的气运肯定不顺。这里分享的常识,你写的难受,读者读起来更难受。

*写作前先讨论。

在正式写文章之前,我们已经准备好了论点、论据、论证以及大量的背景资料,不要马上开始写。此处,我建议你找几个朋友先聊一下,告诉他们已经准备好写哪些内容,听一下他们的意见。这里的奥妙就是我们在讲述的过程就是梳理自己思路的过程,有可能对方没有提出不同的意见,我们就知道应该如何改了。这源于收集资料和陈述论点是两个不同的方向。

*创作中使用的两种资料。

一种是一般性资料,一种是具体资料。什么是一般性资料,包括关于一些确定论题的整体性评论,比如说传记。

具体资料指包含具体观点的资料,比如说学术论文或者期刊,一般我们写文章需要后一种。

*怎样确定资源积累足够多?

首先列出论证论点所需要的关键内容,包括具体的问题和事件。

第二,列出对所有论证论点有可能有用的内容。

第三,围绕第一条和第二条,从资料当中对应刚才写的那些内容每一点,至少拿三个有价值的资料出来。如果拿不出,那就要再次积累和收集,说明不够。

这里我们就知道写文章并不容易,不过如果能按照我刚才说的方法写,那写出来的一定比较精彩。

*列提纲的技巧。

积累好资料下一步要列提纲,列提纲,这里就两个忌讳,第一是太过简单,第二太过详细。

什么叫太过简单,每一部分就三五个字,等你到动笔的时候,都不知道自己具体想写什么,这就不行。

那什么是太详细的提纲和内容之间的最大不同是提纲是森林,内容是树木,你不能只见树木,不见森林,要详略得当。一篇三千字的文章,我建议你先列到二级目录。

每一部分提纲不少于十个字,列好提纲再开始写的时候就会比较顺。既不会因为太简略想不起我们要写什么,也不会因为写的太细而失之整体感。

*写的时候要把想和写分开。

如果是写篇文章,那么收集资料、列提纲和写作应该是三块分开进行。如果是录视频,那分开的应该是写剧本和录制,大家觉得有点奇怪,为什么不要一气呵成呢?我先写剧本,然后直接录不就完了嘛。原因是人的脑力也是有限的。而刚才说的几件事儿都非常的秏神,如果我们一定要一气呵成,多半会降低质量。相反,把思考和创作分开进行。我们就可以很好的运用脑力。你累了就歇一会儿。与此同时,在创作的时候还可以弥补思考当中的一些缺陷和不足。

*文章修改三部曲。

第一,优化结构,看看结构上有什么需要调整,过渡句和过渡段有没有加上。

第二,高声朗读读出来更容易发现其中的问题。

第三,再次浏览,在交稿之前,最后再看一遍,查漏补缺。

*如何判断修改完善,可以交稿?

有些内容比如论文有自己的交稿时限,无论写的怎样到时候就要交。可我们自己写文章就没有一个时限,可以无限的修改下去。那什么时候算是改好了?

此处分享一个简单的技巧。

如果我们在写的时候已经竭尽全力,还做过两到三遍修改,那就可以交了。要记住这样一个事实,如果你想改,可以永远改下去,可以永远不交,这就相悖于我们写文章的初衷。

综上所述,本文主要分享“如何基于成长型思维成为一名学习

面对纷繁复杂的世界,我们有必要运用成长型思维模式,始终学习,始终前进。

(0)

相关推荐

  • 过完年快速归回学习的方法,语文想提高学习能力,请做好这件事,既积累知识又能练字……

    过了初五,年就基本要过完了.家长复工,孩子们也要重新回到学习中来.玩了这么多天,想要收心估计也是不容易的.单就语文学习来说,过年期间可能不少同学连课外书都没碰过一遍.没有了阅读积累,除了写作业,你还能 ...

  • 学习的积累与记忆

    人的记忆是有限的,特别是自学者,学习时间比较零散,更难记住所学的东西.这里,介绍几种学习资料的种类和记忆方法,也许能帮助你把学过的东西变成自己的知识财富. 资料的种类: 1.摘录卡.这是使用最多的卡片 ...

  • 女人的身体,男人的目光¦张大志

    关于高考,所有过来人对其是又爱又恨,爱恨两茫茫.高考改变了许多人的命运,尤其是那些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家子弟,这是他们洗净脚上的泥巴,跳出农门走入城市的最佳选择,这其中就包括我在内.但直到今天,我仍然不 ...

  • 张秦的想法

    张秦 阅读带给来的乐趣也如此,即使心乱如麻,麻木不惑,鸡毛遍地,在书中也有一方奇妙的领地:平和与宁静,澄清与柔软,忧郁和私密-- 即使身为奴隶,心灵仍是自由的. 敢于孤独的勇气 周国平 写于 2020 ...

  • 石开、刘彦湖、张公者对篆书的一点想法

    意不在篆 当代篆书创作三人谈 石开.刘彦湖.张公者 文|韩少玄 1 一.哪位.或者那几位书法家的创作,可以代表当下篆书艺术创作的最高水准? 二.假若站在书法史的高度加以审视,当下以篆书为主攻对象的书法 ...

  • 道成咨询阿米巴|想法有多深,账目就能有多细。老板最想要的,都在这张表里!

    经营会计责任者能够充分运用经营思维.通过会计手法对经营过程及结果的数据进行活用从而帮助经营者指导全员的经营. 作为经营TOP的参谋,不只是会用登载在财务报表上的会计科目以及数字等一般性经营分析指标,还 ...

  • 【槐树街183号】张建成小说 | 李艳的想法

    ---------------- 李艳的想法 文/张建成 入冬以后,街上烤红薯摊点多了起来. 省医院门诊大楼出入口台阶上,近几天出现了一个烤红薯摊点.摊主刘大娘站在烤红薯车子上,不断抬头东张西望,似乎 ...

  • 【张芷墨】我有一个想法

    我有一个想法 福清市实验小学三年一班  张芷墨 指导老师:吴丽铭 最近我发现爱玩手机的人非常多. 有一次在等红绿灯的时候,开两轮的妈妈趁机拿起手机津津有味地看了起来.绿灯亮了,她都没察觉.后面的车都在 ...

  • 一幅照片胜过千言万语,40张罕见的历史照片改变你的想法

    历史是一个任人打扮的小姑娘,谁掌握了话语权,谁就能书写历史. 由于我国当前在国际上缺少话语权,被人随意的指责和污蔑,要不是有乌合麒麟这样的画手通过图画向国际社会表达和记录历史,也不知道N年之后别人会如 ...

  • 汇报工作没重点?学会画3张空间关系图,快速又准确表达你的想法

    有朋友问:怎样把复杂的内容有条理地说清楚,清晰地向别人传达自己的想法呢? 他讲,和领导汇报工作,向客户宣讲方案或者和同事们聚会聊天的时候,总感觉自己说话啰嗦,不受别人重视,有什么方法解决说话少条理的毛 ...

  • 张祖庆《我有一个想法》课堂实录+听课随想

    11月18日上午,我在温州聆听了张祖庆老师执教的三年级习作课<我有一个想法>,这是我第二次听张老师的课,不论是张老师的课,还是他的文章.讲座,正如今天习作课的题目一样,常常能让我获得一些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