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错,我就是那个喜欢焦虑的人啊!

文/小宋老师

01.

我是一个特别容易感到焦虑的人。

我的神经总是紧绷着,就像是大草原上一头正在觅食的小鹿,时刻警惕着周围环境的变化,努力防范任何潜在的威胁和攻击,很难做到全然的放松。

焦虑对于我的意义就是,它就像是我的一层隐形保护衣,让我们时刻保持警惕,避免让自己受伤。

由于很容易焦虑、很容易想得太多,所以我的脾胃一直不太怎么好(中医说思虑伤脾)。虽然吃得很多,但是我一直很难长胖。十几年来,我的体重一直保持在135斤左右。

也许我的潜意识是这样考虑的,为了让自己保持轻盈的状态,从而以最快的速度逃避威胁,我的身体不允许自己多长任何一斤额外的肉。

02.

今天,我想通过这篇文章,对“焦虑”进行一个深度的剖析,让大家看清它的真实面目,从而更好地战胜焦虑,更准确地说,学会与焦虑共存。

美国著名的存在主义心理治疗代表人物罗洛.梅在《焦虑的意义》一书中,给焦虑下的定义是:“焦虑是当人感到自己某种重要的价值受到威胁时,产生出的扩散性的不安。”

这里面所说的重要的价值,主要是指别人的认可和爱。说得具体一点就是,一个容易感到焦虑的人,往往是害怕无法得到别人的认可与爱。

以我自己为例。为了得到别人的认可,我会拼命地读书和学习,拼命地在朋友圈展示自己所取得的任何一点小的成就;而为了得到别人的爱,我会特别考虑别人的感受,会表现得过分地客气和礼貌。

我所做的这一切努力,只不过是为了和焦虑感保持一定的距离。

就像是《焦虑的意义》这本书中所提到的一个来访者南希一样,她是一位重度焦虑症患者。她对每个人都很好,很少和人发生冲突。

当她迟到的时候,她会不停地向别人道歉;当有人帮助她的时候,她会不停地向别人说“谢谢”;她很少会向别人发脾气,即使她有充分的理由。

在这些行为的背后,其实就是南希害怕无法得到别人的认可与爱。

03.

如果我们对一个容易感到焦虑的人的成长经历进行一番探析,就不难发现,这个人在成长的过程中往往是缺少父母的充分关爱,从而变得缺乏安全感。

因为,如果在童年时期,一个小孩无法得到父母充分的关爱,或者是父母很少在孩子身边陪伴,孩子长大后就很容易对“获得别人的关爱和认可”这件事缺乏信心,在处理人际关系或者是做其他事情的过程中,就很容易感到焦虑。

我的一个来访者,是一名大学生,总是觉得时间不够用,很容易对时间感到焦虑。很多时候,他都要忙到凌晨两点才肯睡下去。

开始的时候,我以为这只是一个简单的成长性心理问题,只需要教给他一些时间管理的方法就可以了。后来我才发现,事情远远没有这么简单。

问题的关键在于,他感觉所有的事情都很重要,哪一件事情他都不想放弃。无论是老师布置的课后作业,还是社团负责人交给他去写的活动策划书,又或者是他给自己制定的每天要背20个英语单词的计划,每一件事情他都想做到尽善尽美。

他不想让老师失望、不想让社团负责人失望、不想让自己失望。换言之,他想得到所有人的认可。

我问他同父母的关系怎么样?他说关系很好。我感觉有点不符合常理,于是进一步追问。后来,他说出了实情。

原来,父母在他小的时候就把他放在外公外婆家寄养了,一直到他上初中的时候才重新把他接到身边。因为长期缺少父母充分的关爱,他变得极度缺乏安全感。

由于缺乏安全感,所以我的这位来访者在“得到别人认可”这件事上就显得信心不足,因此他凡事都想去做到尽善尽美,如果做不到尽善尽美,就很容易陷入焦虑。

04.

我和这位来访者有着类似的成长经历,同样也是一个很容易感到焦虑的人。好在我比较系统地学习了心理学,坚持不断地去进行自我分析、坚持不断地用学到的心理学知识去改造自己。

我知道,像我这种缺乏安全感的人,生命的底色就是灰色的。如果我对自己放任自流、放弃去改变自己的非理性思维、放弃去采取更加积极的行动,那么,我很容易有心理问题,甚至很容易饱受心理疾病的困扰。

例如,在读研究生的时候,我曾经因为对未来的焦虑而失眠整整一年。在刚刚工作的时候,我因为担心得不到别人的认可而经常生活在苦闷之中。

而之前的痛苦经历告诉我:不要逃避问题,积极地去改变自己,是我唯一的自我救赎之路。

05.

在长期和“焦虑”贴身肉搏的过程当中,我总结出了以下三条经验和大家分享。

首先,学会区分健康与不健康的焦虑。

在《控制焦虑》这本书中,美国知名的心理学家埃利斯将焦虑分成了两种,一种是健康的焦虑,一种是不健康的焦虑。

健康的焦虑几乎都是因为现实或理性的恐惧而产生;而不健康的焦虑,是来自于不切实际的想象。

如果你是因为明天要参加一个重要的考试而感到有些焦虑,这是健康的焦虑。如果你认为考试考不好,整个人生就完蛋了,这就是不健康的焦虑。

如果你经常会有这种不健康的焦虑,强烈推荐你去读读埃利斯的系列丛书(例如《理性情绪》),因为他的书是专门讲如何矫正非理性思维的。

其次,看到焦虑背后所隐藏的成长意义。

永远不要幻想把焦虑彻底踢出我们的生活,而要尝试和焦虑做朋友。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正是焦虑的存在,我们才会体会到成长的喜悦,以及战胜困难时的心旷神怡。

其实,一个成年人比一个青少年更加容易感到焦虑。这并不是说明,成年人的心理素质越来越差。而是因为,成年人的生活压力越来越大,眼界越变越宽,接触到的未知也越来越多,焦虑也就随之而来。

想想最近自己感到焦虑的事情,无论是工作上的一些挑战,还是博士论文的开题,或者是出版第二本书的前期筹备,哪一件事情都不省心。但是,这些诱发焦虑情绪的事情,都是有助于个人成长的。我相信,战胜这些焦虑,自己就可以变得更加强大。

最后,善于用计划和行动去化解焦虑。

前两天,我给老妈打电话说,以前自己平均每天睡七个小时都觉得状态还可以。现在冬天来了,每天睡八个小时都不想起。老妈看问题的角度比较特别,她寻思了一下告诉我说,

“能多睡是一件好事。而且,过完年你就32岁了,上了年纪的人就是容易多睡。”听完我就忍不住笑了起来。

虽然我现在的生活和工作都很繁忙,让我感到焦虑的事情有很多,但是我现在能吃能睡,很少像以前那样容易失眠了。这也许是因为家庭所带来的温暖,人生奋斗的大方向已经确定所带来的安心,让我不再有什么深层次的焦虑了。

但我觉得还有一点非常重要,那就是无论遇到什么样让人感到焦虑的事情,我都懂得去用明确的计划和具体的行动去化解焦虑。

我一直都在坚持做周计划和日计划,无论碰到什么样的事情,我都会尝试把这件事情给细化或分解,然后列入待办清单。接下来,就是用具体的行动去化解焦虑。这个习惯坚持久了,就会形成一种对生活的掌控感。

毕竟,如果你不去掌控焦虑,你就会被焦虑所掌控。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