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王东迁是为了避犬戎吗?秦朝焚书,隐瞒了诸侯博弈的真相

在各方矛盾日益尖锐的西周晚期,王位继承权的归属问题点燃了战乱的导火索。最终,宜臼即位,是为周平王。自此,周朝王室走上了衰败之路。

周平王放弃镐京,迁都洛邑,而东周也始于“平王东迁”。之所以"东迁",似乎在历史研究中早已有了定论,人皆言“避犬戎”。而这一说法,基本都是源自司马迁在《周本纪》和《秦本纪》中的叙述。

《东周列国·春秋篇》周平王剧照

可笔者认为,这一说法看似合情合理,但其实并没有抓住事情的实质,仅仅是停留在“避犬戎”的表面现象上。因为,司马迁对于这一事件的描写语焉不详,其中一些具体的情节和当时所处的背景,还存在着很多的疑点。而这些疑点很值得我们去推敲,进而有可能会得出不同的结论。

那么,就让我们来分析一下,司马迁所叙的“平王东迁”究竟有哪些疑点。同时,也让我们尝试着还原一下“平王东迁”的真实情况。

秦烧天下诗书,埋藏了真相

秦一统之后,烧天下《诗》《书》。笔者认为,这是我们考证“平王东迁”这段历史的重要前提,也是司马迁在描述两周交替这段历史“语焉不详”的主要原因。

《秦始皇本纪》中记叙着这样一句话:“非《秦记》皆烧之”,而《秦记》又“不载日月,其文略不具”。由此说来,司马迁在作《史记》时,除了秦人所撰之外,再也没有其他的文献可以参考了。所以,这种“不客观性”,就是《史记》中“平王东迁”的“背景疑点”。

秦始皇画像

司马迁相对完整的采录了《秦记》中的记叙,然而能够“幸存”的《秦记》,不仅时间线非常的混乱,而且记叙和观点也非常的主观。

《秦记》所记,皆言秦王有功于周平王,而我们仔细审视《史记》行文后,就会发现其同样是处处偏袒秦国。可见,司马迁在无书可查、无可奈何的情况下,间接地受了《秦记》的影响。

笔者以“秦襄公将兵救周”的事件为例,来进行一下分析和论证:

首先,让我们理清各方之间的关系。秦襄公救周,此“周”为周幽王。由此可见,秦襄公和周幽王的对手是申侯和犬戎。然而,申侯所扶持的太子,就是周平王。也就是说,秦襄公与周平王是敌对的关系。

其次,我们在司马迁的叙述中,发现了疑点。他前脚刚说“秦襄公将兵救周”,而后马上就说“周避犬戎难,东徙雒邑,襄公以兵送周平王”。这是不正常的,也是存在矛盾的。说它不正常,是因为,从时间上看,这一叙述是不完整的,司马迁有意忽略了其间发生的“二王并立”战争;而说它矛盾,是因为,从“周”这个主语来看,前后叙述是矛盾的。

秦襄公画像

最后,我们来仔细想一想,两个仇敌竟然立刻“握手言和”,还能结伴东迁洛邑,怎么会这样?

笔者认为,之所以会如此,是因为秦人所作之书,粉饰了所有的一切。秦人已把历史的真相,埋藏在了熊熊火堆之中。

由此,笔者大胆猜测:真实的历史,是对秦国不利的。

秦襄公与周平王的真实关系

《左传》中记叙了“周二王并立”一事,虽然记叙不详,但是根据年表和史实,我们可以尝试着还原一下“平王东迁”前后的真实情况。在此,笔者得出以下四点结论:

一、周幽王死后,秦襄公并没有马上就派兵“送”周平王东迁。

二、有两个“二王并立”的局面产生。首先是周幽王与太子宜臼(周平王)并立,其次是周平王与携王并立。

三、在“二王并立”过程中,周边势力纷纷卷入斗争,影响了整个局势。

四、通过斗争,周边势力和诸侯提高了他们自己的地位。受益最大的不是周平王,而是他们。

《东周列国·春秋篇》周幽王剧照

那么,我们就以此来分析一下,秦与周之间的关系:

一、周幽王在位期间,秦襄公与周平王处于敌对状态。由于地理位置等因素,秦长期与戎共同生活,秦国渐渐成为人们眼中的“蛮夷之邦”。秦襄公为了提高秦国的地位,同时也为了摆脱戎的不利影响,用联姻的形式从周王室那里取得了正统的地位。开战之时,秦襄公救周,救得是周幽王和太子伯服。

二、第一次“二王并立”结束后,国都镐京已被秦襄公控制。秦襄公听从周幽王的召唤,来到宗周镐京畿内,抗击申国、缯国和犬戎的联军。申侯的联军虽然获得了最终的胜利,但是他们却离开了畿内,“尽取周赂而去”。此时这畿内的领土,哪怕只有断壁残垣,也被秦国纳入了自己的控制范围。

西周后期地图

三、此时,周平王在申国居住。他还待在姥爷申侯那里,等待进一步的指示。众所周知,晋、郑与周平王的关系是很亲密的。晋文侯杀掉了另一个“王”携王,结束了第二次“二王并立”;而郑武公与周平王是叔侄关系。由此可以看出,晋、郑两国是申国的同盟,也是周平王继承王位的拥护者。《左传》中记载,“周之东迁,晋、郑依焉”,在这段描述中,不见了秦国的踪影;而《史记》中,也没有秦国在这个时候与周平王相见的记录。所以,笔者认为,秦与周的关系,远没有晋、郑与周的关系密切。秦襄公在整个事件中受益颇丰,但是仍然不去见周天子,这与司马迁所记的“襄公以兵送周平王”的忠君之举相矛盾。

综上所述,笔者得出结论:周平王与秦襄公的关系向来都不好,他不敢,也没有办法回到镐京继承王位,因为此时的镐京已在秦襄公掌控之中。周平王只能在申、晋、郑等诸侯的拥护下,从申国出发,前往洛邑,进而定都在那里。

战争绘画

“平王东迁”的真实原因

《左传》中记载:“立平王于申,以本太子,故称天王”。这说明周平王从镐京出逃之后,一直待在申国,而后在申国称王。

我们摊开地图,就会发现:申国离犬戎很远,中间还夹着别的国家,他在申国避哪门子的犬戎!更何况犬戎是申国的盟军,正是他们,与申侯并肩作战,才击败了周幽王!

所以笔者认为,周平王没有任何理由,为了躲避犬戎而迁都洛邑。

那么,“平王东迁”的真正原因究竟是什么呢?实际上,这次迁都有许多的原因,笔者总结了最重要的三点:

一、为避秦。如果周平王回到旧都,必然会被秦襄公控制,而这种被仇人“挟以令诸侯”的感觉,肯定很不好。所以,镐京不能回,只能迁都。

《东周列国·春秋篇》郑武公剧照

二、申国国力衰退。根据史料中的记载,在“平王东迁”后的重大政治活动中,再也见不到申侯的身影了。可见,申国与周幽王的“骊山之战”,使申国的国力严重受损,进而失掉了话语权和争霸权。所以,周平王只能任由其他诸侯摆布了。

三、为晋、郑所迫。当时实力最为雄厚的四个国家是:晋、郑、秦、楚。除去前面已经讲过的秦国和相对比较偏远的楚国不谈,这一次东迁,对晋、郑两国是很有利的。这两个国家虽表面尊王,背地里却心怀鬼胎。他们需要把周天子安置在一个可以彼此制衡的地方,而洛邑就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因为洛邑地处中原,与晋、郑两国较近,方便他们控制周天子。

综上所述,“平王东迁”是周天子为势所迫、完全不得已的行为,而秦国一把火烧掉了真相,欺骗了司马迁。

其实,洞察当时的风云变幻,东迁并不是为了“避犬戎”,其本质还是各诸侯间的博弈,真是一盘“好棋”!

公众号:天地史话(微信号:heluoguangying)

(0)

相关推荐

  • 周平王的空头支票:秦国算不算东迁时的弃子?|史记秦次元007

    周幽王之变似乎给秦襄公提供了一个机会,同时也像是整个周王朝的一个弃子.同时,作为大秦一族的领头人,秦襄公也许并不在乎谁该成为周天子. 周王室父子内讧,周平王姬宜臼一派引狼入室,由自己的外公联合犬戎攻进 ...

  • 东周的衰微主要还是因为领土太大,队伍不好带了

    中国历史上曾有四个王朝被分为两部分,分别是周.汉.晋与宋,执政皇族没有变更,但是统治重心与综合国力却发生了转变,在法统上延续着王朝的走势.上述四朝中,东周王室衰微最为明显,东迁之后,威命不行,王纲解纽 ...

  • 历史大事件:平王东迁

    周平王是谁呢? 在烽火戏诸侯的故事中,申侯引犬戎入侵,杀了周幽王,扶持了自己的外孙即位,这个外孙就是周平王. 平王即位后不久,就考虑把都城从镐京东迁至洛邑, 为什么要东迁呢?主要有两个原因: 1.犬戎 ...

  • 秦国发家史之襄公建秦

    春 秋 战 国 秦朝作为中国第一个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大佬,在史册上留下了它厚实的身影,可是当我们回顾历史发现,秦国是在平王东迁后才出道当大哥,这是怎么回事呢?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回顾秦国的早期逆袭. ...

  • 幽王烽火戏诸侯,平王东迁西周亡 | 西周史话连载15

    每天一篇中国史,本篇系经典中国通史之<西周史话>连载15,欢迎收看. 周宣王在位49年死去以后,他的儿子宫涅即位,这就是西周有名的腐朽昏聩的末代天子--周幽王.幽王一继位,周王朝就相继遇到 ...

  • 周平王为什么非要东迁,为了躲避犬戎?司马迁想错了

    周平王为什么非要东迁,为了躲避犬戎?司马迁想错了

  • 幽王烽火戏诸侯,平王东迁西周亡 | 经典中国通史51

    周宣王在位49年死去以后,他的儿子宫涅即位,这就是西周有名的腐朽昏聩的末代天子--周幽王.幽王一继位,周王朝就相继遇到了严重自然灾害的沉重打击. 首先是宣王末年和幽王初年发生的旱灾,使得全国的河流.泉 ...

  • 曾经确信无疑的历史大难题:公元前771年西周覆灭,平王东迁是在哪年?

    一 公元前771年,申侯联合犬戎.鄫人灭了西周.此后,镐京毁于兵火.周平王无奈,于公元前770年东迁至成周洛邑,东周就此开端. 平王东迁 西周灭亡后,第二年周平王就东迁,这是秦汉以来人们一致深信不疑的 ...

  • 从平王东迁到天下归秦,多幅地图展示群雄扩张和小国消亡过程

    春秋初期有170多个国家,到战国只剩下7雄,地图展示群雄扩张过程. 公元前771年,申后之父申侯勾结犬戎攻破镐京.周幽王最后被杀于骊山,西周灭亡.周平王在即位后第二年(公元前770年),在郑.秦.晋等 ...

  • “平王东迁”成转折点,周天子权威日益降低,衰亡的种子已经埋下

    周桓王与诸侯的角逐惨败 周平王选择东迁,其实为后来诸侯国走向独立.周王室逐渐衰微具有重要影响,毕竟之前的镐京,可是西周一直以来的都城,尽管洛邑作为西周的东都,其实发展也还不错,但是关乎国家根基的都城问 ...

  • 平王东迁[平王东迁]

    背景 王室内乱 西周末年,王室内部矛盾重重.公元前781年,宣王子幽王即位.幽王十分宠幸褒姒,甚至不惜用烽火戏弄诸侯而博其一笑,各诸侯十分不满.为讨好褒姒,幽王不顾王室的反对,废太子宜臼而立褒姒之子伯 ...

  • 历史潮流(东周)之平王东迁

    公元前771年,犬戎攻破镐京,烽火戏诸侯玩笑开的太过了,诸侯无人勤王,周幽王被杀于骊山,西周灭亡.犬戎退后,诸侯拥立前太子宜臼为王,是为周平王.镐京毁于战火,又受犬戎威胁,平王即位后第二年迁都至雒邑. ...

  • UC头条平王东迁后,周王室为什么不组建武装力量以摆脱被控制的命运呢?

    宗周六师是西周时期建立的正规常备军,负责守卫都城,抵御外族入侵.东周时期的周王室为什么没有建立这样一支武装力量以制衡诸侯列国呢?下面趣历史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 历史上的周王室,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