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子进村后,如何甄别隐藏的八路军和老百姓?

中国的抗战是由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组成的,其中正面战场以正规战为主,敌后战场以游击战为主。抗战初期,国共双方都进行了敌后游击战的战略布局,但是随着时局的发展,国民党的敌后抗战因为各种原因而逐渐走向失败,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抗战却在异常艰难的环境下坚持了下来,并获得了极大的发展壮大。

武汉会战后,抗战进入相持阶段,日军放弃了“速胜战”的想法,转而全力准备“持久战”,为了实现“以战养战”的企图,日军将中国战场(不含东北、台湾)划分为治安区和作战区,治安区以稳定为主,负责向日本提供各种战略资源,作战区则全力打击重庆国民政府的抗战意志,迫使其屈服。

日军华北方面军司令寺内寿一(中)和华中派遣军司令畑俊六(右)

日军划分的所谓治安区以华北为主。虽然占领了华北,但日军实际控制区只限于一些重要的城市和主要交通线两侧,广大农村和山区掌握在各种抗日力量手中,包括留在敌后的国民党部队、深入敌后开辟根据地的八路军以及原有的土匪、地方自卫队等等。

为了打击抗日力量,维持华北治安,以实现彻底掌控华北,变华北为日军战争资源供应地的企图,从1939年1月到1942年10月,日军华北方面军对华北实施三次“治安肃正” 作战和5次“治安强化”运动,前3次是全面讨伐,消灭一切抗日势力,后5次是重点打击八路军极其敌后抗日根据地。

日军关于进行治安战的报道

从1939年11月到1938年秋,八路军深入敌后开展游击战,先后在华北创建了晋察冀、晋绥、晋冀豫、冀鲁豫、山东五大敌后抗日根据地,军队从3万多人发展到22万人,对日构成了很大的威胁。

八路军五大敌后根据地的分布情况

根据《论游击战》说所说,纵观整个人类战争史,中国的游击战是一种非常新颖的战争形式,它不是在内线配合正规军作战,而是在外线单独作战,且是遍布整个广阔战场的大规模游击战。因此,战略防御和战略进攻等一系列事情,都可能在敌后战场发生。战争的长期性和残酷性,决定了敌后游击战将会面对许多异乎寻常的事情。

八路军要存在和发展,必须依靠地后根据地的各种物资供给。然而,由于处于敌后,根据地的安全无法得到保证,日军深入根据地进行扫荡时,八路军往往无力抵抗,只能动员民众坚壁清野,然后分散转移。而一旦因为各种原因来不及转移,日军就会占领村子,实施报复,其中重要的一项就是找出共产党员和八路军士兵。

八路军帮助群众打扫院子

八路军的游击战能够长期坚持并发挥出较大威力,在很大程度上依靠兵民合一的体制,部队和民众往往一起生产、一起作战,脱掉军装之后,根本分不清那是士兵哪是老百姓,而对于非正规武壮部队,连军装都没有,就更难分清了。这时候,影视剧中经典的一幕就出现了:日军在空地上集合村民,然后让随军翻译逼问村民,谁是八路,合作的大大滴有赏,不合作就死啦死啦滴。

影视剧场景

事实上,这种粗暴的逼问效果并不好。一方面军民情深,民众不愿告密,另一方面,告密就成了汉奸,锄奸队会报复。此外,日本人虽然残暴,但有时候也有争取民心的举措,因为一味施暴,并不符合日军整体战略目标。

日军抓捕中国民众

在这种情况下,华北日军通过摸索和研究,总结了一套甄别八路军和老百姓的方法,这套方法比较有技术含量,能够最大限度的消除不良影响,也能更精准的找到目标人员。

具体方法如下:

方法一:长期有规律的生活是不容易改掉的。因此,突然或连续使之操练军队的各种动作,就能区别是否是军人。

众所周知,军人经过军训后,对军事口令、军训动作形成条件反射和肌肉记忆,日军利用这一点,集合民众后,要求连续做“立正”、“稍息”动作,或者在谈话和休息使,出其不意突然喊口令,就可以根据瞬间的动作,判断是一般老百姓还是军人。

八路军进行军事训练

有时候,日军也会在早上突然吹八路军的起床号,然后看对方的反应;如果是老八路、老八路,听到别人讲话时,一般会习惯性起立或站立,这些都是日军判断的突破口。

方法二:进行身体检查。

长期从事某一职业,身体的某些地方会异于常人。比如士兵由于长期扛枪,肩膀和脖子会形成扛枪的膙子(身体因摩擦多而生的硬皮);农民赤膊劳动,身体较黑,八路军穿军装,皮肤相对较白。当然,由于八路军常常和农民一起劳动,单纯依靠皮肤颜色难以判断,需结合其他线索综合分析。

方法三:审讯和简单的谈话。

简单的谈话,如果认真研究,包能发现很多信息。

比如,问一个人出任年月,如果回答公历而不说民国某年某月者,多是党员。讯问时,如果对党外的事侃侃而谈,却对党内的事三缄其口,多是党员。直接讯问是不是党员时,如果被讯问对象保持镇定,并能说出一大堆不是党员的理由,多是党员。

日军的淫威

其次,考验讯问对象的“共有观念”,党员的共有意识比较浓,私有意识淡薄,如果给讯问对象一包香烟,讯问对象转头将香烟分给别人,或者吃饭时礼让别人的,多是党员,一般人没那么高的觉悟。

方法四:检查衣服。

八路军化妆成便衣时,搞来的衣服不是自己的衣服,往往不合身,有的甚至穿民众不要的袜子。有时候时间紧急或者凑不齐一身衣服,只能上身穿便衣,下身还是军裤。检查便衣时,要仔细观察衣服脏的地方正不正常,看衣服上的土是不是当地的土。

日军搜查中国民众

方法五:检查随身携带物。

以往日军检查时,往往只查“良民证”。随着形势的发展,日军发现“良民证”越来越不可靠。敢外出活动的人,尤其深入日军占领区活动的人,都会准备好“良民证”以应对检查,所以,有“良民证”的人反而更可疑。鉴于中国人不重视指纹,日军往往会用放大镜仔细检查“良民证”上的指纹,是否与持证人的指纹相匹配。

抗战时期的“良民证”

除了“良民证”之外,还要注意其他物品,比如党员要进城活动,会带较多的金钱,党员讲究卫生,会随身携带牙粉,为了方便传递情报,地下工作人员会配备手表、自行车等等。

方法六:其他方法。

向小孩打听。小孩子不善于说谎,只要适当的引导,就可以打听到秘密。集合讯问时,暗中观察下面人的表情,如果频频窥视或者偷看讲话者的目光,即是可疑者。

日军哄骗中国儿童

日军的这套甄别办法,对隐藏在民众之中的党员和士兵构成了较大威胁。加上日军深入根据地扫荡的时候,正是“治安肃正”作战和“治安强化”运动风头正盛之时,整个敌后抗战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困境。因此,八路军只有靠不停闪转挪腾,才能在残酷的环境中生存下去。

直达1943年,太平洋战争出现转折,日军不断从华北抽调兵力,八路军才逐渐掌握敌后战场的主动权,并再次发展壮大,有能力对付日军的扫荡。


参考资料:《论游击战》《华北治安战》

(0)

相关推荐

  • 华北抗日民军在沙区的战斗故事一

    朱程(资料图片) □记者马国福 核心提示 华北抗日民军是在朱德和彭德怀亲切关怀下建立起来的一支抗日劲旅.粉碎国民党的第一次反共高潮以后,华北抗日民军随二纵东出太行,挺进冀鲁豫平原,以沙区根据地为中心, ...

  • 一次让日军“得不偿失”的战俘交换

    抗战期间,我渤海军区八路军与日军进行过一次战俘交换,这次交换可谓是"一本万利",八路军用一名日军战俘交换了40多名被日军关押的抗日骨干,和大量的武器装备. 从不吃亏的日军为何不惜代 ...

  • 日军的三大弱点使其对游击作战很是头疼(日军治安战)

    文|白孟宸 1938 年秋季,冀中青纱帐里的八路军游击队反击日寇围攻 1940年百团大战之后,日军惊恐地发现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武装已经隐蔽地在敌后根据地建立起一支强大的力量.时任日本侵略军北支方面军第一 ...

  • 丁建国‖抗战诗史十六章一一开创敌后抗日根据地

               2021.09.18星期六            作者简介 丁建国    男,1969年生,汉族,河南南阳人,研究生学历,副主任医师,中华诗词学会会员.公开发表<皇汉一声誓 ...

  • 电影百团大战观后感

    抗战历史影片<百团大战>观后感 同乐镇政府: 岑春徽 2021.4.8 在镇党委.政府的组织下,于2021年4月8日晚集中在地质公园管理局影视厅观看了电影<百团大战>,战争的残 ...

  • 胶东 日军 扫荡

    日军自占领胶东后,"扫荡"的主要目的在于消灭抗日武装,因此特别强调所谓"消灭战略与消灭战术".由于战线过长,兵力不足,因而不得不以"分散配置,集中突击 ...

  • 意义

    百团大战沉重打击了敌华北方面军的"囚笼政策",对日军震动极大 .经过这一战役,日军内部进行了深刻的反省,总结经验教训 ,对情报机构进行了空前的改革和加强 ,进一步明确了在华北作战以 ...

  • 【每天老照片】-1万-6648-揭秘:抗战中日军为何要把60%以上的兵力来对付中共?

    抗日战争中,从1941年起,日军开始把侵华主要兵力用来对付八路军和新四军的敌后战场. 其中,1941年日军动用侵华兵力的75%.1942年动用侵华日军兵力的63%,对付中共领导的敌后战场.在华北战区, ...

  • 八路军史

    版权信息 第一章 中国全国性抗日战争爆发,八路军出师华北抗日前线 第一节 中国全国性抗日战争爆发和共产党的抗战路线与战略方针 第二节 红军主力改编为八路军,朱德.彭德怀通电就职 第三节 实行军事战略转 ...

  • 关家垴战役

    关家垴战斗,是1940年10月30日到31日进行的抗日战争中百团大战的第三阶段进行的一次最大的进攻战役.八路军集合3个旅2个团,在副总司令彭德怀的督战下,对日军冈崎支队500多人进行围歼,血战2昼夜, ...

  • 第一块抗日根据地

    晋察冀抗日根据地,是抗日战争时期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在敌后创建的第一块根据地.它位于华北北部,包括当时热河和察哈尔省的全部.河北省大部.山西省东北部.绥远省东部和辽宁省西部广大地区,处于华北抗战最前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