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中赏荷:果然美韵别致
早晨起来,天灰蒙蒙的,地湿漉漉的,下着小雨,还起了北京少见的雾,一副久违的南国气象。对于久居京城的南方人,北京的敦厚、大气、雍容、现代,自不必说,却终是觉得少了一些雨雾,淡了一丝意境。正好仲夏是赏荷的季节,据说尤其是雨天。机遇难得,我决计去河边赏荷。
来到河边最近的一处荷塘,雨停了。站在桥上,一眼望去,细长的荷塘慢慢消失在不远处的晨雾中,错落铺开的大片翠绿的菏叶之间,稀稀拉拉点缀着一些红色的荷花。看来,这里的荷花还未到盛开的时节。我没有失望。许是天还早,园中并无行人,置身于鸟鸣林幽的荷塘边,雾气蔼蔼,一片静谧,不时传来几阵清脆的布谷鸟叫,很是悦耳。顿时,早将身后喧嚣的都市悄悄消解于无形。
悠悠然,我走到了一处茅屋小亭,旁边是一处大不的荷塘,被围在一丛丛高挑茂密的芦草之中。这里荷花盛开,竞呈美艳,成全了我的赏荷之愿。不禁感叹,雨天的荷花,果然美韵别致!雨雾的细细滋养,让荷花更为清雅、无邪;雨雾的轻柔浸润,让荷花更显娇艳、纯洁。朵朵荷花娇而不媚,细腻脱俗。那些沾在花瓣上的小水珠和留在菏叶上的大水滴,晶莹剔透,精巧灵动。这些,都像是在共同宣示着荷花独有的气质和灵性。我想,这或许正是古人讲“出水芙蓉”、“出淤泥而不染”的最初意象吧。
不经意间,下起了小雨,我心里激起一阵欣喜。这时,已来到先前所见细长荷塘的另一头。但见此处荷塘直抵大运河。河上,正驶过一条古色大游船,船上稀落站了七八个人,也并不撑伞,兴许也是在享受北京稀贵的细雨。船上还依稀传来几声喊叫,像是对着我这边的荷塘。沿着荷塘继续前行,看见零零散散来了些人,有和我一样特意来赏荷的,有骑车路过的——不时观望这片荷塘。这里的荷花,虽不如茅屋小荷塘那般盛开,但由于荷塘细长成片,郁郁葱葱,即便荷花零星点缀,也蔚然成景。我轻松而小心地走在塘畔倾斜的草地上,听着细雨均匀拍打在菏叶上的沙沙声,伴着脚下松软草地被踩踏而挤出雨水的吱吱声,极富节奏感,如同一支轻快而柔和的曲子。一路稀稀的荷花,可谓风姿百态。有的遮遮掩掩,藏在菏叶后面,探出半个身子;有的当仁不让,果断挺身高处放肆盛开,卓尔不群;有的含苞待放,静饮雨露;有的三两结伴绽开,相映成趣……
不知不觉,雨又停了。我正好回到来时的桥头,告别了荷塘。路上,我想到了美学大师朱光潜先生的一个观点:没有“自然美”,“美”就不“自然”,只是“自然”就还没有成为“美”。确实,自然之美,不全在于自然,也不全在于心里,而在于我们心灵与自然的交融关系。就如同这仲夏的雨中荷塘,若是我不去寻它,它的盛开、它的美,于我何干?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