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必读,最美写雨妙句,陈与义三首诗写出大境界,第一首就惊艳

和尚有话说

雨最能挑动人的情思,春雨疏疏,温柔而细腻;夏雨潇潇,奔腾而澎湃;秋雨淅沥,寒冷而萧瑟。在雨中,能感受到生命的勃发,也体味生命的苍茫。

你记得多少写雨的绝妙诗句?

宋朝大诗人陈与义,在雨中抒发情思,或孤独哀吟,或惆怅思乡,或豪情洒脱,像极了人生的三种境界。王和尚解读陈与义经典诗作,哪一句诗触动了你的柔肠?

感受雨的魅力,触摸雨中诗人的温度,这三首诗,值得细读。

王和尚解读经典,体味中华文化的动人力量。

王和尚读五律:如何写雨

01.漂泊京城,诗句动人心魄:

雨 宋朝·陈与义

萧萧十日雨,稳送祝融归。

燕子今年别,梧桐昨梦非。

一凉恩到骨,四壁事多违。

衮衮繁华地,西风吹客衣。

祝融:传说中的火神,主夏季。这里指夏季。

先说下陈与义其人。陈与义是“江西诗派”的巨将之一,位属“一祖三宗”之一。江西诗派以杜甫为“祖”,黄庭坚,陈师道与陈与义,属于“三宗”,可见陈与义诗才之高,地位之隆。他生活在两宋之交,经历过“靖康之变”和北宋南渡。他早年生活落魄,在开封求官屡遭不顺,终年仅仅49岁。

这首诗漂亮至极。陈与义在开封求官不顺,心情非常压抑,写出来这首传世名作,值得字字推敲。

首联“萧萧十日雨,稳送祝融归。”秋雨潇潇,下了十天,夏天在雨中结束了,天气变得沁凉。这个起笔既写雨也写心情。连绵不断的阴雨,更容易让人产生郁闷情绪,特别是作者求官不顺,四顾无亲之时。炎热的夏天过去了,好像作者也渐渐放弃了希望,心中涌动的激情也渐渐消退。

第二联“燕子今年别,梧桐昨梦非”,情景双写,既写景也写情。关于这一联有不同版本,有一版做“燕子经年梦,梧桐昨暮非。”诸位觉得哪个版本好?为什么?

“燕子今年别,梧桐昨梦非”解释:秋天到了,燕子又要迁徙了,梧桐树也开始落叶,它关于夏天苍翠的梦也渐渐残破了。这一联写初秋之景,言外之意仍旧是写自己的失意。自己就像一只飞来飞去的燕子,夏天过去了,自己的找寻没有结果,却不得停止奔波。燕子有地方可以迁徙避寒,自己却没有退路。他求官不顺,做的美梦就像梧桐树一样,到了秋天就要凋零,没有丝毫希望了。这种景,更让作者感叹生活不顺且没有出路。

“燕子经年梦,梧桐昨暮非”解释:这一联更像一个流水对。一年来燕子都做着能安居此处的美梦,但是秋天到了,燕子又要迁徙。而作者是不是也渴望回家呢?他希望像燕子一样,能够回到自己可以避寒的港湾。但是,今天的梧桐树与昨天的梧桐树不一样了,因为秋天到了,梧桐树开始凋落,自己的梦似乎也要醒来,让人因清醒而难过,因凋落而伤情。

二联属于情景双写,景中有情。三联则属于议论和叙述,更侧重于写情。“一凉恩到骨”,这句妙绝。雨水真是对我的恩惠啊,这一点点恩惠真让我感激莫名,深入骨髓。

这句写得非常用力,意涵也非常丰富。

其一,写作者对雨的感激之情,秋雨让作者感到凉爽和清醒,所以感激它。

其二,这句有深深的言外之意。作者此刻一无所有,一点点秋雨都让他如此感激,可见他多么渴望提携与安慰。这就反写出他此刻心情的极度苦闷。

其三,作者对雨的恩赐有这么强烈的感激,可见他求官时所面临的上官,对他是多么不近人情,甚至不如秋雨一样对他稍加呵护。作者如此写感激,其实也有愤激之意。

而下句“四壁事多违”则简单多了。作者家徒四壁,如今事事不如意,处处皆烦恼。这也是他为何极力感激秋雨的原因。秋雨让他感觉凉爽,也可暂时忘记眼前的烦恼。“违”即违背违逆,不顺之意。这句写作者面临的现实,也把自己穷苦潦倒的现状写足了。

所以作者尾联继续抒发感慨,用了强烈的对比手法。“衮衮繁华地,西风吹客衣”,开封是当时首都,处处繁华昌盛,人人鲜衣怒马,个个心满意足,但是作者呢?作者只感到凄凉的秋风吹拂着他单薄的衣服。

如此对比,更见作者的窘迫与潦倒。作者这一句既有深深的愤懑,更多的是无奈和凄凉。以“西风吹客衣”来结束全诗,画面定格,作者的形象也跃然纸上。

这首诗是陈与义的名篇之一,写得沉郁顿挫,感慨悲凉,很能表现作者孤独窘迫却又无计可施的状态。用笔非常有力,以景写情,抒发感慨,足可以字字细品。而诗中弥漫的不仅仅是悲伤之情,更有一种将要离开的无奈之思。如此“无情”的繁华地,留在这里何用?不如归去,不如归去,或许这是作者内心纠结的想法吧。

02.淡然潇洒,内含豪情力量

雨 宋·陈与义

云物澹清晓,无风溪树闲。

柴门对急雨,壮观满空山。

春发苍茫内,鸟鸣篁竹间。

儿童笑老子,衣湿不知还。

这首诗比较疏狂洒脱,明丽轻快。首联:早上的云彩清澹飘逸,没有风,溪边的树静静站立。这联写未雨之景,写云、写树,起句清新明快。先写清澹,无风,是为了下文“急雨”做铺垫,虽未有“山雨欲来风满楼”之势,与二联对比倒也颇有趣味。

突然来了一阵急雨,打破了宁静。二联所写,突如其来,声势满纸。尤其“壮观满空山”,写景壮阔宏大,虽然未写明“壮观”为何物,却足以引起联想。

好比李商隐诗句“夕阳无限好”,夕阳到底怎么好,作者没写,只断语说“无限好”,至于怎么好留给读者自己想象。这种手法属于“化实为虚”。尤其“满”“空”二字,细读非常有力。

江西诗派写诗,特别注重炼字,笔触瘦硬凌厉。比如“壮观”,“满”“空”等字。尤其三联写雨中之“壮观”。急雨萧萧,大地苍茫,万物好像积蓄满力量,瞬间蓬勃生发出来一样。“春发苍茫内”,一句特别有力,诸位能读出其中积蓄的雄壮力量么?

另外,“春”仍旧是概写,没写草树,而是以一个“春”字涵盖完毕,好像万物都于此尽情地展现生命力。写雨景用“苍茫”,写春生用“发”都很有力。

清朝张维屏有诗写“新雷”说“千红万紫安排着,只待新雷第一声”,也是说花草一冬蓄积了很多力量,亟待春雷鸣响而爆发。其意与陈与义“春发苍茫内”有几分类似。

提醒一下,观此处为仄。《康熙字典》解释:壮观,奇观,谓景趣壮丽,事端奇伟有可观者。上句写静中蓄积的力量,而下句“鸟鸣篁竹间”则是写动景。前句写植物,后句写动物,且“鸟鸣”也属于”春发”之景。这是对仗技巧。

说一下中二联的对仗。二联对仗属于宽对,“柴门”对“壮观”是可以的。三联“苍茫”“篁竹”,严格说是句中自对。苍对茫,篁对竹,是可以的。

写律诗,第三联对仗要注意对得工稳,而第二联对仗可稍微放宽。但是,如果诗意绝妙,对仗,音律都是可以从权的。律诗之“律”首要要求在“声律”,而不是文字“对仗”。这一点,请喜欢律诗的朋友注意。

作者为何把雨写得如此壮阔,把春景写得如此有力?这是在为尾联服务的,也是为整首诗的情绪服务的。作者此刻的行迹是怎样的呢?早上云物恬静,突然来了一阵急雨,作者此刻在柴门外看雨,是谓“柴门对急雨”。然后作者却行走在雨中,看到“壮观满空山”,“春发苍茫内”,听到“鸟鸣篁竹间”。正因为作者不顾雨大,行走在户外,才会有尾联“儿童笑老子,衣湿不知还。”

作者在雨中抒发豪兴,像孩子一样充满新奇与活力,这就是中二联如此写景的缘由。作者为何如此豪兴呢?或许因为春雨滋生了希望,也或许作者心如赤子,看到雨就忍不住去雨中游赏,也或许,这是诗人“发癫狂”,以此来表达自己的豪情与洒脱,所以引起童子的嘲笑。

作者的洒脱疏狂,与“童子”形成对比,可见作者兴致颇高,也不在乎别人的看法,更不在乎雨水打湿了衣服。

解释下“老子”一词。传统诗词中有个特别之处。自称“老夫”者,诗词中的感情多沉郁慷慨,或自比其老,如辛弃疾有词“西风梨枣山园,儿童偷把长竿。莫遣旁人惊去,老夫静处闲看”。而自称“老子”者,诗词感情则多疏狂潇洒,以暗示自己不服老,比如黄庭坚有词说“老子平生,江南江北,最爱临风笛。”

03.真情流露,抒发思乡之情 

试院书怀 宋·陈与义

细读平安字,愁边失岁华。

疏疏一帘雨,淡淡满枝花。

投老诗成癖,经春梦到家。

茫然十年事,倚杖数栖鸦。

先来看题目。作者此时在开封任省试考官,“书院”就是科举考试的考场。而书怀,则是抒发情怀愁怀之意。这就暗示,全诗的重点在写情,而不在写景。

读完家信的感受是什么呢?“愁边失岁华”,作者陷入了乡愁之中,他突然感觉,这十年来荒废了时日,岁月悄悄溜走,直到看到家信,才发现自己已经苍老,离家已经如此之久了。这样的起笔,干脆有力,上下相应。请注意“细读”和“失”等词的深意。

正是有“失岁华”三字,才引起二联的写景。这是写此刻之景,写景妙绝。雨是淅淅沥沥的,花是淡淡瑟缩的,而作者此刻的心情就不言而喻了。特别是“淡淡”与“满”相连。春花娇艳鲜丽,在作者眼中却是“淡淡”的。细雨如愁,遮挡了窗帘,也遮挡了自己的望眼。这一联,把雨中萧瑟之景写得非常漂亮,值得细细品读。

为何每到春天都涌起思乡之情呢?因为,景色越美,越反衬自己寥落;每到春天,都越发感叹时光流逝。但是,官职在身,又不能回家,只好借诗抒发愁绪。

诗写至此,诸位应该能够感受到,作者所书之怀,不仅仅是思乡之情,也有年华将逝之慨,更有生活不如意之叹。年华已老,却客居外地;仕途不顺,又无法回归,这才是他纠结的根源,也是他为何读到家信,会有如此浓重的情绪。

所以尾联继续感叹:在外十年是怎样度过的呢?回头想来,一片茫然,一身寥落,一腔愁绪,却无法排遣,只好拄着拐杖,数一数树上栖息的乌鸦。

“倚杖数栖鸦”,这句妙绝,原因有三。

其一,以景结束全文,显得苍茫无限,韵味悠长。

其二,乌鸦尚有树枝可栖,自己呢?越发衬托自己归途渺渺,无枝可依的愁绪。何况作者此时已经年老,这种孤独感就更加强烈了。

其三,“数”字,用得漂亮。如果只是看归鸦,尚能承受,难就难在还要“数一数”。这个“数”字,就把孤独、忧愁却又无法排遣的情绪写到了极点。

更多妙文

钱钟书的好诗,你读过几首?这七首诗幽默睿智,犀利有趣,请收藏

青春不散场!14位古代状元绝妙诗词,为2021年考生加油

夏天来读好诗,陈师道与杨万里的三首五律,字字精彩,值得细细品

诗圣杜甫的夜晚情思,三首诗细读落泪,饱含家国情怀,诗法可学

不拜师  不收徒  不断读书

不崇古  不媚俗  不违初心

六不和尚

(0)

相关推荐

  • 古诗词中“梧桐”意象解读

    我国古代诗词中,以"梧桐"为主要意象的作品还真是不少.例如有: 凤凰鸣兮,于彼高冈.梧桐生兮,于彼朝阳.(节选自<诗经·大雅·卷阿>) 东西植松柏,左右种梧桐.枝枝相覆 ...

  • 散文诗||梧桐树下

    梧桐树下 微风吹拂在脸上撩拨着秋意,走在全城闻名的梧桐一条路上,看不见斑驳的光影,在幽幽碎光中,显得更加神秘幽静. 在温柔的蒙蒙细雨中,徐徐的清风里,梧桐叶在渐渐的泛黄,用一种特殊的语言,诉说着这个城 ...

  • 【远方·安宁有约】江苏总社《寂寞梧桐》作者•筱筱篱菊

    寂寞梧桐 文/筱筱篱菊 小小的院落,你种下一棵梧桐,装点风景. 夜幕沉沉,月华如水,你常常站在梧桐树下,静静思索.梧桐叶窸窣有声,有一片落在你的肩上,你毫无察觉. 我溜过你的身旁,不敢惊扰,不敢靠近, ...

  • 榷文(第二十五辑)

    榷文(第二十五辑) 在本辑的<榷文>中,我推出了两组"母子文"样式组合的文章.所谓"母子"样式组合,即前一篇文章只是一个情境,或是景物,或是事件,而 ...

  • 【张红芳】雨 打 梧 桐

    文/张红芳 雨打梧桐 雨打梧桐 醉了半生 声声入耳 两鬓已秋 泪滴梧桐 蹉跎半生 青春永逝 黄叶飘零 漫漫长夜 心扉轻叩 天籁之音 魂迁梦萦 寒蛩和鸣 离歌声声 秋日将逝 逼来严冬 人生一世  草木一 ...

  • 桐树 : 桐花万里丹山路,雏凤清于老凤声

    桐树 | 桐花万里丹山路,雏凤清于老凤声 明  仇英<桐荫书静图>桐,树名,也叫"荣",属落叶大乔木.别名青桐.又称国桐.南北朝陶弘景<本草经集注>载:云: ...

  • 诗佛王维最美一首诗,全篇都是千古名句,惊艳千年,成就千古名篇

    纵观我国古典诗词史,因怀念某人而作的相思诗词数不胜数,其中不乏有流传千古的名作.最能代表相思的意象,恐怕非红豆莫属了.温庭筠说:"玲珑骰子安红豆,入骨相思知不知":牛希济说:&qu ...

  • 《唐诗三百首》最美的一首诗,流传千年,让人惊艳!

    诗歌,在唐朝发展到了顶峰.当时有名的优秀诗人数不胜数,而这些作品大多被收藏在<全唐诗>当中,共计五万多首.而在<唐诗三百首>中更是选取了311首流传最广的作品.今天一起来欣赏的 ...

  • 这首诗写出了春天独特的美,因为喜欢,后两句人人会背

    关于春天的诗可是真不少,比如"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比如"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再比如"云淡风轻近午天,傍花随柳过前川&quo ...

  • 夏日读原创好诗,40首诗写出生活之美,平凡烟火色,细如清泉流淌

    生活处处有诗,看你如何用心感受.人间情,烟火色,才是从心底流淌的诗意之美. 草木葱茏,云雨山河,都能挑动人的情思:浮生百态,红尘袅袅,岂不是人生滋味? 品一盏清茶,读一卷诗书,让心平和,让时光悠然. ...

  • 沧浪诗壁:过年有好诗,22首诗写尽思乡情,美如温柔春风

    和尚有话说 春天悄悄来临,楼头尚有残雪,柳丝已有妩媚之态. 时逢年关,春色渐萌,辞旧迎新,更增几分诗意与力量.读一首诗,噙香满口,握一下拳,时光的流沙已经散落天涯. 归途已渺,家乡渐近,路口的那一抹微 ...

  • 白居易最深情的六首诗 写给元稹的最后一句成网红金句

    有人这样评价白居易和元稹: 他们不是穿一条裤子的关系,是穿一条内裤的关系. 这句话虽然有一点粗俗,但是,形容他们的关系却是十分恰当. 白居易留下许多深情的名句,其中,许多都是写给元稹的,因为太过深情, ...

  • 李煜最肉麻的一首诗,写女子最美的部位...【图文】

                李煜为世人所知,我想更多的是因为他的才华,而不是因为他的地位.他是一个伟大的词人,但他绝对不是一个优秀的帝王.一个没准备做帝王的人,上天竟然让他做到了,这让那些打破脑袋想当帝王 ...

  • 杜甫两首诗写暮春,句句经典,还有一句是千古名言

    杜甫是一个现实派的诗人,他的诗歌忧国伤时,关注社会政治,感慨民生多艰,风格沉郁顿挫,大多有一种悲悯情怀.他很少去写风花雪月,很少去写那些闲适的时令诗. 但是他有<曲江二首>,就是写春天里暮 ...

  • 王安石这首诗写得很美,也是达到了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境界

    苏轼评价王维的诗说了八个字: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这种点评是很令人服气,以至于千百年来,后人一直引用苏轼的评语去审视王维的作品,可见苏轼不仅诗写得好,另外对于前辈作品的理解也是很到位.王维作为盛唐时期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