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莱坞煽情之作《完美的世界》,空洞的伪思考,却让人刻骨铭心
虽然类似的电影有很多,但是这部电影却让我刻骨铭心,即使是有一些空洞的伪思考在里面,《完美的世界》可以称得上是标准的好莱坞煽情之作,内心遗失温情的坏人,却在那个幼小而稚嫩的灵魂身上找到了久违的温暖;父爱的缺失对孩子成长不可磨灭的影响贯穿始终,父亲和孩子的彼此救赎诠释温情。娓娓道来的叙事,稍显煽情的手法,但结局还是崩溃,哭到无法自已。也许坏人的好总是比好人的好来得更感人。
原创声明:本文由得心电影编辑得心原创,感谢分享,文章未经允许严禁转载抄袭,发现必究!
在合适的时间,看一部合适的电影,你会收获很多;人生太短,等不及茶凉,若是常驻,得心愿奉上一篇最真实精彩的影评陪你走完这一场!
伊斯特伍德当了导演后真的很疯,几乎每一部电影都是这种虐心片,《完美的世界》中有情有义的悍匪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结尾略带悲剧色彩。小男孩和男主简直就是绝配,前者等待着后者从苦闷的家庭中解救,后者等待着前者救赎心灵,两个人一旦相遇就会碰撞出火花,演绎出美好单纯的故事,创造出一个完美的世界。
也许有人认为这是好莱坞的陈词滥调,看完整部片子完全没什么感觉,只看到了浓浓的煽情气息。土鳖故事;而且真不明白为什么要弄双线叙事,东木头自己演的那条线有什么意义?简直就是一部空洞的伪思考电影,而且女配角有些多余。伊斯特伍德的电影有个很大的问题,他对宽银幕的理解非常奇怪,用色上强调色反差,画面调色比较重,又以冷色调为主,镜头普遍是不完整的中景近景,这就让画面看起来很闷,好像是赤裸裸在告诉别人:我没有才华,这是电影。
一个有圣母心强迫症的越狱罪犯,在挟持8岁男孩逃亡过程中,坚持不懈地以正义的力量惩罚对小孩子不好的人,结果被男孩射了一枪,却毫不生气,在临死前还不忘感化男孩的母亲,最后被一群无脑警察打死的故事。这么假而虚伪的故事拍出来,我开始怀疑伊斯特伍德一点儿也不会叙事。138分钟,完全没必要这么长,况且它如一条水平线那样波澜不惊,男配女配也搞不清存在的必要。为了煽情而煽情,仿佛听到编剧的咆哮:“哭!都给我哭!”
不管怎样,你可以把这部电影看作是包装在犯罪片下的儿童片。说是犯罪片,却是一部很温情的情感片,一个逃犯,给了小人质最多的父爱,教会了做人的很多行为。向往阿拉斯加也许就是向往心中的完美世界。儿童和越狱囚犯之间的感情令人动容,这组戏剧性极强的关系形成一种互助互补,带领孩子成长,也带给囚犯心灵的救赎;孩子和囚犯之间互相的宽慰,很多细节都很刻骨铭心。
也许你会说,没有完美的人,何来完美的世界?对于片名和本片的主旨,只能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故事相当完美,每一个人物都塑造得有血有肉。最后的结局让人怅然若失,克林特老爷子很巧妙地甩了几个段子,使罪犯的道别不显得那么矫情。完美的世界虽然结局不完美,很残酷,但是也很震撼。
从菲利普的角度来看,他给了孩子一些孩子父母约束限制的活动,取得了孩子一时的喜爱,但欢喜过后,孩子就会想到回家和妈妈。从那些无辜甚至极富善意的路人角度来说,他是一个不折不扣的恶魔,仅是因为自己的世界观来干预主宰他人的生活。有孩子的父母都知道,管教孩子,绝对不是百依百顺,片中那种对待孩子的方式实在太过平常,但那绝不代表你不爱自己的孩子。
这是伍德老爷子导演代表作之一,情感深沉,内心世界丰富,乌托邦式的完美世界让人欢喜让人忧,众多不完美的事物相互碰撞交集结合,孕育出一个新生命的喜悦伴随着忧伤,因其分娩出来的必然是一个满是残缺的世界。完美的世界本就只能是理想,其实,Butch和Buzz的这段经历不就是两个孩子的美好旅途吗?
自认为看电影有点麻木的我,又一次流出了眼泪。倒不是觉得有多悲伤,只是为了布奇带着微笑在阳光下死去的那一刻,终于到了一个自我世界中的完美世界。里面讽刺很多,笑点很多,但残酷中又能闪现点点温情,看完后又能让人细细回味,真是一部刻骨铭心的好电影。同时《完美的世界》将公路片、伦理片、警匪片等诸多片种熔于一炉,适应了当代美国电影的新趋向-类型交汇。于是,有了修正型公路片一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