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阳而生:培养乐观的情绪
塞式幸福法则——过去的就让它过去、未来不全是你想象、抓住现在的生活。
某著名民企“劝退34岁以上工程师”事件,以及另一著名民企“42岁工程师跳楼”事件刷爆朋友圈,曾让多少35岁和即将迈入35岁的职场人心惊。
“35岁危机”,它是人才市场上存在的一种现象,即许多用人单位在招聘员工时,都明文规定只要35岁以下者。
这种“35岁危机”不仅对求职者的影响较大,对那些企业在职员工也造成了不小的冲击。许多企业员工在过了35岁以后,都不免有些担心:公司裁员,一旦中年失业,生活就危险了。
如果此刻的你,正面临这样的危机,你将如何应对?
积极心理学之父,马丁·塞利格曼告诉我们,在遭受打击、沮丧时,乐观和希望可以帮到我们;面对有挑战性的工作时,它也可以帮助我们;拥有了乐观和希望,还能使我们健康。
《习得性无助》作者,积极心理学的核心创始人之一ChristopherPeterson认为,乐观涉及到认知、情感和动机成分。乐观的人更容易拥有好心情,更加不懈努力和成功,并且拥有更好的身体健康状况。
大量对如患有爱滋病等危及生命的病人的研究表明,那些始终保持乐观的人活得更长久一些。乐观的作用主要是在认知水平上起调节作用。一个乐观的人更可能习得促进健康的习惯并获得更多的社会支持。
01
你是一个乐观型的人么?
刚刚挨了老板的批评:
小A会想,老板现在情绪不佳(暂时的);
小B会想,我的老板就是个混蛋(永久的);
你很热情的和同事打招呼,但他都不怎么搭理你,被拒绝几次之后:
小A会想,对方最近不和你聊天(暂时的),你们之间是不是发生了什么事情,你希望找个机会和他沟通;
小B会想,这个人从来都不跟我交流(永久的),你不搭理我,我也懒得搭理你。
小B属于悲观型的人,他会把不幸的事情想成“永远”,“从来”,“总是”,把它归因到人格特质上。
小A属于乐观型的人,他会把不幸的事想成“有的时候”,“最近”,把它当成是偶发事件。
当我们遭遇失败,都会感到无助。就好比人受伤之后会感觉到痛,但伤痛会消失的。乐观的人会很快恢复;悲观的人会把痛苦当成积怨,再也消除不了。如果是很大的挫败,他们甚至永远都无法恢复。
永久性是时间维度的指标。永久性维度决定一个人会放弃多久,对坏事永久性的解释会造成长期的无助,而暂时性的解释则可以迅速恢复。
被遭遇裁员后:
小A想到自己不能再这家公司就职了(特定的),我需要调整下自己;
小B则想到所有的公司都不会要我(普遍的),我是个很糟糕的人,我对所有的事情都提不起兴趣。
当一个人把自己的失败归因于普遍性的问题,他会放弃每一件事,虽然失败的仅仅是生活中的一小部分;把失败当成特定事件来解释的人,虽然生活中的某一部分也会变得无助,但他相信其它部分还将继续前进。
普遍型是空间维度上的指标。普遍性维度,决定一个人会把无助带到生活的各个层面,还是只维持在原来的那个地方。
02
你感到充满希望么?
我们是否觉得有希望取决于两个维度的共同作用,找到好事的永久性和普遍性的原因,对不幸的事情做出暂时性和特定性的解释,是希望的两个支柱。
对不幸事情做出永久性和普遍性的解释,以及认为好事情是暂时的和特定的,这是绝望的原因。
比如:这次考试考砸了。
A:我没有想到(充满希望的)
B:我真的太差劲了(无望的);
和先生起了争执
A:可能他心情不太好(充满希望的);
B:他就是个完全没法沟通的人(无望的)。
对坏事的解释是暂时性的、特定性的,那么当他遇到挫折时,他会很快重新振作起来,对失败做永久和普遍解释的人,遇到压力就会垮掉,而且很难东山再起。
03
培养乐观的情绪
培养乐观的情绪,指出自己的悲观想法,并且反驳他。一旦你意识到了有悲观的想法,就用ABCDE的模式去反驳他。
A(adversity):代表不好的事情;
B(belief):代表当事件发生时自动浮现的念头想法;
C(consequene):代表这个想法所产生的后果;
D(disputation):代表反驳;
E(energization):代表你成功进行反驳后所受到的刺激。
回到我们之前的一个例子。
A:你很热情地和同事打招呼,但他都不怎么搭理你。(不好的事)
B:你觉得自己受伤了,这个人怎么可以这样子。(想法)
C:然后,你采取行动了,你不跟他说话了。(过程)
这个过程是,就是当A发生后,你就产生了C的行为。因为几次任务没完成好,让你很沮丧,你就打算放弃这份工作;孩子一直很不听话,让你很心烦,你就不想再管他了。
回到案例。这时候你自己的B,是觉得自己受伤,因为他这个人很莫名其妙也即是永久性、普遍性和个人化的,那么,你就是一个悲观者。如果你的看法是临时性,比如,你觉得你们之间是不是发生了什么事情才导致对方不和我说话,那么,你就是一个乐观型。
完成ABC的识别之后,也就是确定你是个悲观型之后,我们开始进入DE阶段。先是反驳,反驳自己,跟自己辩论。你必须像一个雄辩者一样,反驳自己。
(如果你是了乐观型,下面的文字可以跳过。)
D:你告诉自己,不会啊,他之前都不是这样子的,一直都对我很不错的,上次有个事情不会处理,她还很热情地帮了我等等。问问自己,能否从其他角度来看待这个事情,然后把重点放在可改变,特定的,非个人化的原因上,比如,会不会是发生什么事情,让他对我产生误解;或者他最近是不是心情不太好。(反驳)
E:激发是反驳带来的精神和行为的结果。
比如,当你的反驳产生效果,即你自己冷静下来,回想之前他也对我不错,那么,这是就开始激发你的行为了。
比如,把这件事当作没有发生一样,有可能最近他心情不好,没注意到自己;或者试着采取某种方式去核他通交流,看看是否他对我产生误解。
当我们碰到挫折时,我们对自己说的话常常是没有根据的。我们下意识的解释往往是扭曲的,它们是一种坏的习惯思维,这种习惯思维可能来自童年时的冲突,过于严苛的父母等等。我们不用否认它。
一个人担心他会找不到工作,或者难以胜任工作并不代表他真的就这样,这只不过是他们的想法而已,我们需要做的就用ABCDE模式,反驳它,找到证据、其他可能性、暗示自己等,把坏事变成好事。
最后,让我们像积极心理学所提倡的那样乐观地生活,回顾过去依旧幸福而满足,面对今天可以快乐而充盈,憧憬未来必定现实而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