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幸福吗?——幸福也是需要勇气的

发布时间:2021-04-29

“幸福在哪里、朋友我告诉你……”,这一首歌陪伴了60、70人的青春,也引领了两代人的梦想。

如果你要问“人们为什么都这么努力、这么付出”,八九不离十都会说为了幸福吧。

既然人们口口声声说要幸福,时时刻刻都想要寻觅幸福,那为什么现在物质的文化生活越来越富裕丰盛时,人们的幸福感、幸福指数却越来越低了呢?

说真的,“幸福”这个词的确是博大而深远的带有哲学意义的名词,鄙人不敢妄加决断。今天,也只是从自己所体会、经历的不同的面向来和大家一起讨论讨论这个关乎每一个人的一生的话题--幸福

01

幸福是自定义还是他定义

要想知道为什么幸福感越来越低了,就要先来看看怎么叫幸福,幸福是怎么定义的。

搜狗百科:幸福是指一个人得到满足而产生的喜悦,并希望一直保持现状的心理情绪,是人类的一种情感。

也就是说,幸福是一个人需求得到满足时的心理状态,也就是一种情绪。

这是真的吗?幸福仅仅是一种情绪吗?

  • 有人说,有钱有闲有人爱就是幸福;

  • 有人说:有事做,有人爱,有梦想就是幸福;

  • 有人说,啥也不干,天天玩游戏还有钱花就是幸福;

  • 有人说,到达成功的巅峰就是幸福;

  • 有人说,那怕和喜欢的人四目相对就是幸福;

  • 当你渴了的时候,一杯水就是幸福:

  • 当你累了的时候,一张床一个肩膀就是幸福;

  • 解放前的时候,有的人觉得能够吃到一顿饱饭就是幸福;

  • 70年代的时候觉得楼上楼下电灯电话就是幸福;

……

就像1000个人心里有1000个哈姆雷特一样,1000个人定义的幸福也是不一样的。

每一个人都是基于自己当下的需求来定义幸福的。

有人认为幸福是一种感觉;有人认为幸福是一种思维方式;有人认为幸福是一种能力;有人认为幸福是一种行动……

而且,随着每个人年龄的增长、阅历的丰富、社会环境的变化,每一个人对幸福的定义就会不停的重新刷新、重新建构。

比如,孩子刚刚出生时,父母觉得孩子健康就是幸福;然后,考上好大学就是幸福;然后,找一份好工作就是幸福……

但不管你如何看待幸福,只要你定义了什么样的是幸福,你就会在你定义的范围内寻找幸福,来获得对应的幸福感。

有一个故事:说在海边的沙滩上,一个富人和一个乞丐都在沙滩上懒洋洋地晒着太阳。

富人对乞丐说:“你看起来年富力强的,为什么要去做一个乞丐呢?干嘛不去创业挣钱呢?”

乞丐问:“我创业挣钱干嘛?”

然后富翁说了一大堆创业挣钱的好处,说到最后就说“你可以像我一样在这里晒太阳啊。”

乞丐说:“我现在不就和你一样在晒太阳吗?”

关于这个故事有很多版本的解读。今天在这里,我想解读的是:看起来富翁和乞丐都在享受着晒太阳的幸福,但付出之后获得的幸福和不劳而获获得的幸福那个感觉能一样吗?

但乞丐就认定了他那样的幸福,所以他做了乞丐;富翁认定了他那样的幸福,所以他成了富翁。

由此可见,幸福其实是一种自定义的概念,与定义的人有关,与他人无关。

02

你的幸福,谁说了算

幸福既然是自定义的,自然是由定义的那个人说了算。

比如说,梵高原本是家世显赫的芬兰贵族出身。父亲为他安排了最体面最安逸的画廊工作。父亲认为那是他能够给到梵高的幸福。

但是梵高却看不惯那些附庸风雅之人对画的亵渎,选择自己创作。哪怕是穷困潦倒、哪怕是疾病缠身也不放弃。在梵高看来,追求自己的心之所向才是幸福。

而国画大师吴冠中也有“不能画,毋宁死”的幸福抉择。

所以,追求幸福,你是在追求自己的幸福,还是想给别人幸福呢?

别人是否幸福,也只有他自己有话语权,有决定权,你永远不可能真正的知晓,你也给不了别人想要的幸福。就像那一句“有一种冷,叫妈妈觉得我冷”。

问题是,在现实生活中,太多的人、尤其是父母,非要把自己认为的幸福强加给孩子。结果反倒是出力不讨好。

你的幸福,你说了算;他的幸福,也是他说了算。定义权、选择权、决定权在他不在你。不要因为干扰别人的幸福而导致自己的不幸福。

这就是阿德勒提出的“课题分离”。

03

什么是小幸福,什么是大幸福

幸福分小幸福和大幸福。

小幸福是一种需要的满足感,需要满足了就幸福,需要不满足就不幸福。

比如说在大雨中奔跑的时候,打上一辆出租车就是幸福;比如说在心情极度悲伤的时候,朋友递过来的一张纸巾或配偶的一个拥抱就是幸福。

小幸福是靠外在的支持得以满足的幸福,是一种当下的、阶段性的幸福感。但没有人是可以永远满足的。就像渔夫和金鱼的故事里面那个老太婆一样,人的需求是在满足了这一个之后又有了另外一个,没完没了。

我接触过一个省会城市的房地产开发商。资产很多个亿。但是他一点儿都不幸福。他说,大学同学聚会时,他都是最穷的那一个。唯一安慰的是他还活着,身体还好。

这也是为什么现在的物质文化精神文化愈丰盛,人们的幸福指数越低。

所以如果你的幸福是建立在需要被满足的基础之上,就很难幸福了,更很难一直幸福。需要被满足的时候那个幸福是片段的,是短暂的、是随着环境的变化而变化的、而且也不一定每一次都奏效,所以只能是小幸福。

现实生活中,我们绝大多数人的绝大部分时间得到的都是小幸福。而我们却总是把短暂的愉悦感当做真实的幸福。所以也总是在经历情绪的过山车,一会儿幸福感爆棚,一会儿痛苦的要死要活。

大幸福是一种能力,是面对一切的发生都能够接纳、面对的能力,是有着自我接纳、自我认同的勇气。

古语云: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台湾作家林清玄送朋友对联:“常思一二,不念八九。”如果期待幸福就是事事顺利、事事顺心,那注定就是不幸福的。

比如突如其来的汶川、玉树地震,比如目前还困扰全世界的新冠疫情,如果没有接纳、面对事实发生的能力,就体会不到真正的大幸福。

电影《三十二》,讲述一位被日本人掠去做慰安妇的老奶奶韦绍兰的真实故事,做了三个月的慰安妇逃回家之后,丈夫嫌弃她,然后做慰安妇时怀孕且生下一个日本人的儿子,儿子也被骂作是日本人。

老人家也曾经自杀过,被救下来之后,她相信大家说的“被日本人欺负不是你的过错,要活下来好好看看这个世界”。

她虽然不识字,但是她做到了自我接纳和自我认同,不再沉溺在过往的伤痛中,而是唱出“人生只愁命短不愁长,这世界真好,吃野东西也要留条命来看”。世界以痛伤她,她却报之以歌。老人家享年98岁。

还有《菜根谭》传递的“宠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望天空云卷云舒 ”,是大幸福的境界。“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是73岁的毛主席武汉横渡长江时的豪迈气概的大幸福、大自在。

04

爱与被爱就是幸福吗

现在有一种主流声音:爱是疗愈一切的良药。所以,很多人都以为有人爱我我就幸福了;有我心仪的爱的人我就幸福了。这是真的吗?

你真的以为你爱TA,就可以给TA幸福吗?错了,现实生活中受伤最惨最多的就是“以爱的名义”。

孩子会呐喊“爸爸妈妈求求你们别再爱我了”,爸爸妈妈也泣泪嘶吼“要我如何爱你才对啊”?!

我想请问:与爱的人在一起的时候,你觉得爱人的人比较幸福,还是被爱的人比较幸福?有多少“不会爱,爱变恨”的惨剧发生呢?那么频繁的学生跳楼事件的学生们到底是没有得到父母的爱,还是被父母爱的太多?

现实中,爱你的人总是把TA以为的最好的给到被爱的你,但那份爱却未必适合你。就比如小白兔拿胡萝卜宴请小青蛙。

所以,请问幸福感是靠自己挣来的还是别人给的呢?你又真的有把握给的了别人幸福吗?

05

幸福是满足自己的需要,

还是满足自己的被需要

前面已经讲过了,满足自己的需要的幸福,是一种小幸福,这里就不再赘述了。这里我们重点来谈一谈幸福和被需要。

哲人:对人而言,最大的不幸就是不喜欢自己。对于这种现实,阿德勒准备了极其简单的回答——“我对共同体有益”或者“我对他人有用”这种想法就足以让人体会到自己的价值。

青年:也就是您刚才提到的他者贡献吧?

哲人:是的。并且,还有非常重要的一点,那就是这里所说的他者贡献也可以是看不见的贡献。

青年:可以是看不见的贡献?

哲人:判断你的贡献是否起作用的不是你,那是他人的课题,是你无法干涉的问题。是否真正作出了贡献,从原理上根本无从了解。也就 是说,进行他者贡献时候的我们即使作出看不见的贡献,只要能够产生 “我对他人有用”的主观感觉即“贡献感”也可以。

青年:请等一下!这么说来,先生认为的幸福就是……

哲人:你已经察觉到了吧?也就是“幸福即贡献感”。这就是幸福的定义。

在马斯洛的五层次需求中,“尊重的需求”是排在“爱与归属的需求”的上一层的。也就是说“尊重的需求”比“爱与归属的需求”更加重要。而如何能够感受到尊重呢?其实就是被需要。

现在的物质文化生活越来越丰盛,但是人们的幸福指数却越来越低,就是因为自我价值感低,自我认同低。而自我价值和自我认同要从哪里来呢?其实就是有被需要的需要。

在电影《让爱传出去》里面,讲述了一个小男孩救助了一个吸毒的男人之后,让他也把爱传出去。然后这个流浪汉在桥上看到了一个要跳河的女人。流浪汉说:“请你帮帮我,我需要你的帮助”。那个女人因为被需要而体会到了自己存在的价值感,而破涕为笑回到桥上。

还有一部电影《一个叫欧维的男人决定去死》。讲述了一个叫欧维的男人在老婆死了之后准备自杀。很多次都是把绳子套到脖子上的时候,被邻居敲门请求帮忙。结果就这样,一而再再而三的被邻居需要,欧维开始会笑了,幸福又重新回到他的身上。

综上所述,在满足自己的需要的同时,能够有共同体意识而做出他者贡献的被需要,才是真正而恒长的幸福。

06

幸福是需要勇气的

看了以上几条关于幸福的描述,你是不是有点困惑或者是挫败感了?你可能真的越发搞不清你习惯性以为的幸福是不是真的幸福?到底怎样才能够得到真正的幸福呢?

在此,我推荐你看过《被讨厌的勇气》这本书有了启发和兴趣之后,继续看《幸福的勇气》这本书。

请允许我以《幸福的勇气》两篇推荐文摘录做为结尾:

樊登在《没有足够的勇气,你就无法幸福》中说:真正的修行首先是放下,对于恒长的追求坦然接受无常的发生,这种勇气没有足够的智慧和富德是难以拥有的,幸福也是一样,如果你所理解的幸福就是什么不开心的事都尽量不发,生平安喜乐的过一辈子,那么多半你是要失望了。

如果你相信真正的幸福,不是假装没事的云淡风轻,如果你想要追求明白通达的幸福感,你第1个要具备的就是直面自己内心伤痛的勇气。而这才是达到了哲学之路的第1步。所以没有足够的勇气,请不要跟我说你渴望幸福。

胡慎之在《我遇见了所有悲伤,但我依然愿意前往》中说:物质获得极大的满足之后,每一个人都开始了对自己心灵的探索,对优质生活和幸福感的追求。

生命就是一个淡淡的悲伤的过程,因为我们要不断的跟过去告别,跟亲人告别,跟很多东西告别,但不管怎样,即使我预见到了前路有许多悲伤,依然愿意前行,这是一种勇气,也是我们开始追寻幸福的勇气。

愿你在拥有被讨厌的勇气之后,继而拥有幸福的勇气!愿我们在看清生活的真相之后,依然热爱生活!愿世界与我温柔以待!

文中部分观点来源于日本《幸福的勇气》、 台湾林昆辉《家庭心理学》
文:王小女
责任编辑:殷水
(0)

相关推荐

  • 幸福与清醒

    如果你现在觉得幸福,那就好好的享受幸福.因为幸福感这种东西,从来就不能穿越时空. 你以为回忆可以保存,但等过了许多年之后,想起了当初的时光,你只会觉得隐痛和可笑. 幸福只是一件当下的事,属于这一刻这一 ...

  • 读书丨焦虑背后的原因:不接受真实的自己,又不肯活在真实的当下

    读书丨焦虑背后的原因:不接受真实的自己,又不肯活在真实的当下

  • 幸福的距离和勇气

    有时候,幸福已经很近了,没有勇气时,我们看不见它.     念中学的时候,她坐在第一排,他坐在最后一排.他们的目光不曾相遇.     在班上,她是个乖女孩,成绩也不错:而他是调皮的,不羁的性格让老师很 ...

  • 读完《被讨厌的勇气》,老师和父母们不要错过《幸福的勇气》

    之前强烈安利过<被讨厌的勇气>,最近读完了它的第二部:<幸福的勇气>. 两位作者说<被讨厌的勇气>是地图,介绍阿德勒心理学的框架:<幸福的勇气>则是指南 ...

  • 幸福的勇气part1

    每天一本书day184 幸福的勇气part1 今天的阅读半个小时都不到,完全没有太多时间了,使劲挤也挤不出时间了,今天已经充分的压榨了自己.很开心能有这种进步的机会,有认识不同人的机会.今天的心得就是 ...

  • 幸福的勇气part2

    每天一本书day185 幸福的勇气part2 今天的阅读很清醒,大白话的知识特别容易理解,贴近于生活的知识.文学常常是高大尚,没有一定文学基础的人很难读懂. 常说"我们"可以拉进双 ...

  • 幸福的勇气part4

    每天一本书day187 幸福的勇气part4 今天的阅读依然打瞌睡了,不过今天读的内容容易理解,但是又存在一些争议的地方,或者说是我不太能理解的地方. 第二章讲的是关于对学生为何要否定赏罚,作为&qu ...

  • 幸福的勇气part5

    每天一本书day188 幸福的勇气part5 作者是阿德勒的铁杆粉丝,一切的观点都是在拆解和维护阿德勒的心理学体系.但是我认为这种不批评不表扬的观点实在是有很大的歧义.虽然华杉老师说读一本书要带着认同 ...

  • 幸福的勇气part7

    每天一本书day189 幸福的勇气part7 这本书真是破纪录的读的慢,而且是读起来第一次有太多不认同作者观点的地方,基本是每一章都不认同.我总是感觉作者的观点太过理想化了,也就是阿德勒的心理学,哲学 ...

  • 叔本华:幸福需要勇气,也需要畏惧

    与叔本华一起听贝多芬吧与叔本华一起听贝多芬吧 先与叔本华一起聆听贝多芬吧 与叔本华一起听贝多芬吧 与叔本华一起听贝多芬吧与叔本华一起听贝多 II. Andante con moto (第二乐章 有动态 ...

  • 女性不结婚就不幸福?饶雪漫:抵御偏见需要内在的勇气

    发布时间:2021-03-05 3 作者丨笛子 编辑 | 朴素的树 来源:壹心理(ID:yixinligongkaike) 过年那段时间见了几个小姐妹,开开心心闲聊过后,最终都变成一片哀嚎: &quo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