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想介绍的是“拍摄动机”。所谓的动机,一般来说可以概括为一个要素。这唯一的要素就是主要拍摄物体。
拍摄者要将自己内心的那份感动,通过被拍摄物体表现出来。所以一旦确定了主要物体,构图也会变容易。
通过这种方式决定好主要物体后,其他的要素都是用来衬托的次要物体。明确每个被拍摄物体的作用,其实也说明了安排被拍摄物体的必然性。
简单来说就是需要使要素清楚明晰。
这张风光照片中,有一尊铜制雕像。但是主题并不够明确,无法顺利引导观众的视线,给人留下杂乱无章的感觉。这幅照片的焦点是铜制雕像。照片中要素变得简单明晰,主要拍摄物体更加明了。背景中的树木发挥着辅助作用, 树叶折射着光线,使照片更加生动。摄影师在照片左边留白,又为照片营造了少许动感。决定好主角,靠近或拉近进行拍摄,能够突出想要拍摄的物体。当然,除了主角外,如果也能巧妙处理配角,就能有效避免构图单调。上面的例子介绍的是拉近拍摄能够突出主角,但是并不意味着远景拍摄就不好。其实远景拍摄一样也可以突出主角,所以拍摄手法要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运用。比如说红色邮筒孤零零站立在雪景中这样的场景,如果使用远景拍摄的话,能向观众传达出一种寂寥的感觉。一般来说,在拍摄照片时肯定将对焦的部分作为主体。所以根据对焦能够判断照片的主体。这时景深的作用也不可忽视。打开光圈,巧妙增加照片中的虚化效果,也能突出主角,此时焦外模糊的部分就成了辅助要素。相反,如果缩小光圈,增大景深,就会使主要物体与背景融为一体,照片效果看起来会更加柔和。上面的照片中,第一张对焦的是树木。第二张的照片中,对焦的是眼前的花朵。据对焦位置的不同,照片的主角也随之发生变化,光圈数值越小,越能营造出奇幻的主次效果。除了对焦以及聚焦、全景拍摄之外,角度和位置也可以改变相机的取景,决定主角和配角或者改变拍摄主体。也就是说,上述三种摄影方法,拍摄的前提条件都是先明确主角。虽然照片也不是全都可以简单分为主次的但是照片中肯定有可以作为主体的要素。主要拍摄物体是乌龟。下面的照片中周围景色导致整体不够紧凑。而上面的作品选择从低角度拍摄,主角是乌龟,背景是流淌的泉水。泉水和左侧的砖块作为配角使乌龟作为主题更加明确,画面构成也更舒服。这里提到的加法法则,是指在构图时逐一增加要素的方法。首先要明确主角,然后再增加其他配角。使用该法则的重点在于决定主角时如何规划空间。各个要素都要根据拍摄者的意图在照片中占据最适当的位置和大小。首先,要确定好主角的位置,然后在其余空间内增加衬托作用的配角。采用加法法则来安排物体的位置时,比起靠近想要凸显的主角,更应该结合自己擅长的构图方式来进行拍摄。蛋糕在照片正中间,左右都留有空间,使画面显得十分单薄。在左下角增加一个刀叉,又用丝带增添色彩,最后在后面虚化的背景中点缀一些花朵。经过调整后的照片比原图给人的感觉要好。这正是增加了要素的结果。加法法则的应用范围广泛。拍摄静物时,决定好主角后就可以在其他比较单调的空间中增加一些配角以凸显主角。在拍摄风光照片时同样适用。拍摄森林中流淌的溪流时,如果在前景中增加一些绿植,可以增加层次感。以上都是比较成功的案例。其实前景虚化也是一样的。除了主角之外都虚化,一方面可以增加层次感,另一方面突出了主角。这样来看,加法法则不仅可以突出主要物体,还能大幅改变画面整体氛围。当拍摄人物或者动物等主题鲜明的照片时,一定要尝试对背景使用加法法则。不同于自然风光和街拍,在拍摄人物和动物时,照片的背景最好能更加柔和。针对背景使用加法法则,可以使观众感受到拍摄时的氛围。而且通过搭配各种要素,能够使主角更有魅力。与上图相比,下图的背景中增加了虚化的花田。虽然同样是人物摄影,但是不同的背景会给人留下不同的感觉。对比上下两幅图,很明显下图能让观众感受到更多拍摄现场的温馨氛围。很多时候,想要拍摄的场景中充满了简单乏味的要素。比如,多云的海边,或者是一望无垠的雪地。虽然当时被风光的秀美所震撼,但是拍成照片后却显得单调乏味、了无生趣。这时也需要使用加法法则。比如,在拍摄海景时,为防止千篇一律,就要考虑增加一些要素。可以拍下在海边漫步的人,也可以拍下椰子树。在规划好的前提下把这些要素有机融合,能够增加构图的趣味。虽然是海边风光,但是大海本身没有什么特点,色彩也比较单调。但是,增加了在海边漫步的行人后,照片给人留下的印象发生了变化。下图中,漫步的行人成了主角,大海成了配角。与增加要素的加法法则相反,减法法则就是去掉照片中多余的要素。删掉不需要的要素,能更加突出主角。使用减法法则后,照片会变得简洁。画面中的要素越少,越容易进行构图。通过去除多余的要素这个过程,可以更加明确自己想要拍摄的主题,并且提高主题的魅力。具体的方法有很多,不仅仅是修剪或是去掉多余的要素,还可以通过虚化、阴影等方式实现。这也是减法法则比较好用的原因之一。全景拍摄瀑布的风光。因为照片中要素较多,所以作为主角的瀑布给人留下的印象并不深刻。此图中摄影师使用减法法则,去掉多余的要素,规定好照片的范围。经过调整之后,照片整体错落有致,瀑布给人留下深刻印象。这说明并非取景广阔就能把宏大的风光拍摄出震撼的感觉。减法原则,适用于很多场合,尤其是风光、街拍、人物等要素繁多且容易掺杂其他要素的场合。上面瀑布的图例,就是如何用好减法法则的最好说明。摄影师将瀑布作为主角拉近进行拍摄。在使用减法法则时,可以靠近或者拉近与主要物体的距离。换句话说就是将空间填满或是突出主角的局部细节。根据顺序逐个排除来考虑照片的构图即可。可以先拍一张照片,然后逐个去掉多余的要素。在这个过程中,作品主题会逐渐明确,构图也会变得更加简单。所以所谓的减法法则,并不是意味着一定要去掉一些要素才行,其实把多余的要素涂黑也能得到相同的效果使画面更加简洁,并引人入胜。这种方法不仅可以用来拍摄夕阳西沉的风光,还可以在中午的逆光或是对比度比较强的时候。剪影的表现形式也可以用在其他很多场景中。将眼前杂乱的场景剪影化处理,使其中的内容不会影响构图。在夕阳或是逆光拍摄时,即便不把眼前的要素去掉也能使用减法法则。这种方法的特点就是容易拍到漂亮的照片。将眼前的物体作为主角拍摄,其周围的背景部分大幅虚化,也算是减法法则的效果之一。比如,在要素比较复杂的背景下拍摄,可以把背景大幅虚化,如同去掉了复杂的背景。需要注意的是,在拍摄人物或者动物等有表情的对象时,最好使用减法法则,保证脸部周围没有多余的要素。因为观众首先会注意的就是对象的表情。如果有多余的物体混杂其中,被拍摄对象的个性就无法准确表达。将背景要素虚化也算是减法法则。很多复杂的背景,经过虚化处理,就能够作为配角起到衬托作用。很多场合都可以利用虚化效果来做减法,一定要灵活掌握。
本文节选自《摄影构图 迅速提升照片水平的150个关键技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