烽烟滚滚唱英雄

【原创】旅大八一教师王薇 军旅警营

关注军旅警营公众号,

阅读更多军旅美文

我是志愿军公安一师文工队队员。我师的主要任务之一是保卫战场上的运输命脉。在朝鲜战场上,敌人以空中优势对我交通线不断进行袭扰和狂轰滥炸。为了保证祖国大后方的供给能源源不断地送往前线,我军在运输线上每隔500米设一个防空哨。我们的战士轮流在哨所执勤站岗。当最前沿的哨兵发现敌机,立刻鸣枪,一个个哨兵会接替“叭、叭、叭……”对空射击,以此来预警敌机轰炸。司机听到枪声就会立即停车待避。夜晚汽车一辆接一辆在盘山道上行使,像火龙一样。当报警枪声响起时“唰”地一下子灯火全灭,敌机根本看不到目标。志愿军的防空哨分布在3536华里的公路和1900华里的铁路线上,直接有力地保卫了我们炸不断、砸不烂的钢铁运输线。

1953年春,我们师文工队分成了四个演出小队,开始从鸭绿江到三八线,从东海岸到西海岸为运输线上的哨卡进行演出,代表师首长向每一个哨所,每一位战士表示亲切慰问。我们把山坡、打麦场、牛棚甚至是炕头当做舞台,哪怕只有一个战士,我们也认认真真地演出,以此鼓舞战士们的斗志。

我被分配到前沿演出的第一小队,由队长王汉陞带队,共十二人。1953年4月8日那天,我们吃完早饭,按计划要到下一个哨所演出。部队的一个连指导员告诉我们说:下个哨所要通过介川的凤泉车站。这个路段是敌机的封锁线,很危险,不如停一天,待天黑再走。王队长说:战士们出生入死,每时每刻都地坚守在岗位上,我们只是去演出一次,有啥可怕的?!我们没有听从劝阻,每个人都把生死置之度外,毅然出发了。

临出发前,队长又一次让我复述他早已写好的遗嘱,这也是每次演出出发前的“规定项目”。我不耐烦地大声喊到:第一条,抗美援朝纪念章给你妈;第二条,把所有的公家物品上交组织,交齐党费;第三条,把私人物品及照片都给范玲同志。听罢,他这才满意地裂开嘴笑着说:好!我要是牺牲了,就照这个办。出发!

在公路上行军,我们12个人分成了6对,每对之间都要相隔50米的距离。这样是为了预防敌机轰炸和俯冲扫射,以减少伤亡。每次行军,王队长都特别爱讲故事、说笑话,为的是让我们这群背着服装、道具、乐器,挎着卡宾枪的“小鬼”走起路来愉快、轻松,不觉得累。所以平日里大家都爱争着和队长一块走。就那天,我和温业清不知怎么鬼使神差的,偏不跟他一块走,其实是我们女孩子有“小心眼儿”,怕他要我们的挎包里的糖,因为他特别爱吃糖。如果那天我们俩不论是谁和他一起走,也就“光荣”(牺牲)无疑啦!

当我们走到凤泉车站时,正赶上祖国运来的大批物资等待卸车。突然,天上飞来几架美国的“野马式”战斗机。这种飞机是专门用来侦察和机枪扫射的。随后又飞来数十架“油挑子”(美国重型轰炸机)。整个天空顿时被盖得黑黑的。就在说话间,无数的炸弹铺天盖地、呼啸而下,中间还夹杂着“野马式”战斗机的机枪扫射。

“阿胖,快趴下”!就在炸弹拌着嚣音尖叫而下的同时,我听见了后边的王汉陞队长突然大喊。我和吴恰生就在他的前面,而我前面正是阿胖和邓子儒。王队长和高忠贵是走在最后的一对。队长每次都走在最后,是为了能看到全体队员,牵挂着大家的安全。

我们迅速滚到公路边的一条小浅土沟里,抬头一看,敌机上的窗户都能看得一清二楚。就这样近距离的狂轰滥炸足有十几分钟,震耳欲聋的爆炸和“啾啾“怪叫的扫射,使我们所处的四周霎时变成了地狱般的恐怖,整个天空布满了烟雾,黑洞洞的什么也看不清了,车站上也起了大火……

忽然,我觉得小腿凉滋滋的,心里一惊:我可能“挂花”了?忙摸腿一看,原来是几只蚂蚁从我的裤腿里爬了出来。就在我卧倒处不远的沟边,刚刚被俯冲的敌机机枪像筛子一样扫射,腾起一片土烟,真的好悬啊!我在沟边土里扒拉出一颗刚刚扫射落下的机枪弹壳,好家伙,还烫呢!

又过了一会儿,敌机渐渐飞去,公路上又能看见人了。我看见前面的几对战友纷纷站起身来,大家异口同声互相问:“怎么样,没事吧?”“没事!”,走,继续前进!说实在的,尽管离死亡这么近,但当时我们这群初上战场孩子般的战士,对战争的残酷意识还不很强,加上英雄主义的豪情和打败美帝的决心,所以还真没有太多的害怕,相反,一个个都挺高兴,个个斗志昂扬。但很快,残酷的现实,就血淋淋地摆在了面前!

“东木!”“东木!”(鲜语:同志),就听见我们后面很多朝鲜老乡在大声呼唤。出什么事了?!大家突然有一种不详的预感,不约而同、不顾一切地往回跑。

哎呀,在距我50米的地方,队长王汉陞躺在了地上,浑身是血,怀里还紧紧抱着手风琴不撒手。小高则被甩到一个小土房后边。“队长!队长!”我们哭喊着奔了过去,队长他,他已经不能说话了,受伤的头部还在往外流血!大家急忙撕开急救包,为队长包扎。看见平日爱说爱笑,和蔼可亲的队长变成了这样,我们的心都碎了,包扎时的手全是抖动的。而我们的战友小高,七巧流血,嘴里不停地骂着:“王八蛋,美国强盗……”他越喊血就流得越多。我们为他包扎,求他不要多说话……

我们求朝鲜老乡找来门板,大家七手八脚地抬上队长和小高就跑,急切希望能在附近找到我们的野战医院或医疗点。我抬的是小高,他才15岁啊!慢慢地,小高的意识开始模糊、混乱,见我们抬他,又在不停地央求:“你们别走,等等我啊……”

我们揪着心,含着泪,轮流抬着战友拼命地跑,跑过小桥,跑过铁道,跑啊跑,不知哪来的力气,就知道边跑边不停地呼唤:“队长,挺住啊,小高,挺住啊”!渐渐地,渐渐地,小高就没有了气息,可我们,仍然抬着他在拼命地往前跑!

糟糕的是,一路上没有见到野战医院。跑了四五里路,才算找到一个兄弟部队的临时医务室,可屋里没有医务人员,只有一个装纱布的槽及一些杂乱的急救包,如此地简陋!我们只好给队长和小高进行再次包扎。可不一会儿,小高就去世了,而王汉陞队长仅剩下微弱的气息。

天已经黑了下来,我们无处可去了,怎么办?没有办法救活战友的焦急和无奈,在撕咬着我们。几个男同志只好陪伴着奄奄一息的队长,而我们五个女同志,挤在了朝鲜老乡家坐着哭了一宿,谁也没吃一口饭,没喝一口水,更没说一句话……

天亮了,男同志们进来了,沉痛地告诉我们:“队长牺牲了!”我们哭得更厉害啦!他们说:“别哭啦!赶紧给他俩找身干净的衣服,他们的军衣都已炸烂了,鞋也没有了”!

哪儿有军衣啊,我们只好又求助志愿军兄弟部队。可是他们这儿连个干部都没有,找不到干部服啊!最后,只找来两套半新不旧的战士服(两个兜的为战士服),鞋也是战士穿的军用胶鞋。因为队长和小高的头和脚都肿得很厉害,是我好不容易才给他们穿上。

石冰取一件衣服卷了卷当枕头,又用她的新手帕盖在队长的脸上。朝鲜老乡用木条给他们钉了两口棺材。队长啊,最爱吃糖了。那时,好不容易有从祖国捎来的糖块,师里全发给我们这些仅有十多岁的“小鬼”了。队长向我要,我还总是不舍得给他。其实,队长那时不过23岁。现在队长走了,我后悔死了,我哭着把挎包里所有的糖块,一古脑儿全都撒在了他的身旁!其他小战友,也都学着我的样子,把所有糖块都倒在了那个露着大缝的棺材里。

我们大家抬着两个烈士,找到一个向阳面的小山坡,掩埋了。还立了两个木条当碑,写上了“队长王汉陞之墓”,“战士高忠贵之墓”。大家默哀,大家痛哭!诀别了!亲爱的队长,亲爱的战友!我们大家还在烈士墓前哭着照了一张合影照片。这是永远的纪念和历史见证啊!

师首长刘路明政委听到噩耗后,立即派了他的警卫员(像片中最左边挎盒子枪的)来慰问我们并要接我们回师部。大家感谢师首长对我们的关心和爱护,但全都表示坚决不回师,一定要踏着烈士的血迹前进,坚决完成为部队战士演出的任务,以此来告慰烈士的英灵!

以后,每次在前沿哨所演出前,都首先由报幕员宣读师首长的慰问信和我们坚决与战士并肩战斗的誓词。就这样,我们走完了志愿军公安师在运输线上布设的所有哨所,胜利地完成了这次惊心动魄的演出任务。王汉陞的三条遗嘱也都一一落实了。

我永远不能忘记长眠在朝鲜战场,生死与共的战友队长王汉陞和小演员高忠贵!1955年我们胜利地班师回国前,曾专门回到当年的介川凤泉车站,回到我们埋葬烈士的小山坡,想向我们的队长和战友告别。但是,到现场一看,野蛮的敌机轰炸,已经把那座小山坡完全炸平了,烈士墓已无处寻找!我知道,我们的王汉陞和高忠贵烈士,已经融化在了这片朝鲜山水之间了!而烈士的精神,则融化在了我们这些抗美援朝战士的血液中了!

他们走时,连一件像样的军衣军鞋都没有啊,几块破板子钉的棺材,就算“厚葬”了,想起来我就心酸!我永远忘不了平时总跟我要糖的王汉陞队长那笑嘻嘻的眼神;也永远忘不了小战友高忠贵愤怒的喊声和期待求救的眼神。直到今天,直到今天,他们那令人心痛的眼神还会经常在我脑海中浮现!

当年,我们唱着“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保家卫国上战场,屈指一算整整65年了,我从一个志愿军小女兵,已变成了80多岁的老人。回顾那段刻骨铭心的历史,我自豪,我为咱中国自豪!正是因为抗美援朝的胜利,奠定了新中国得以安全建设的基础。我们应当永远铭记那些为了祖国安全,为了世界和平英勇献身的志愿军英烈!

65年啦,我好想念牺牲在朝鲜战场上的王汉陞和高忠贵;好想念我们志愿军公安师文工队的战友们。最后,我还要把我们这个英雄群体的每一个人一一介绍给大家,希望后人能永远永远地记住他们!

中国人民志愿军公安一师文工队第一演出队:

队长:王汉陞(牺牲),队员:高忠贵(牺牲)

副队长:安景和,内蒙乌海市,已故。

队员:邓子儒,黑龙江省鹤岗市新华农场,已故。

队员:丁贵文,沈阳音乐学院教授,已故。

队员:唐声远,转业到地方后无联系。

队员;吴恰生,大连龙江路干休所,已故。

女队员:石冰,河北石家庄市,离休。

女队员:朱翠邦(阿胖),广州市,离休。

女队员:温业清,南京市话剧团,离休。

女队员:赵志敏,转业到地方后,无联系。

女队员:王薇,大连大学老干部处,离休。

【编者后记】

歌声、手风琴声,空袭报警的枪声、美机对地轰炸扫射声,伤口血迹、殷透鲜血的包扎绷带、抢救奔跑的气喘声,战友牺牲的悲痛哭声……

这是我的原旅大八一小学的音乐舞蹈老师王薇,用自己的心,自己的情,写就的一篇抗美援朝经历片段的文章。王薇老师,就是从战火和硝烟中走来的“王芳式”的志愿军女战士,是我们八一子弟敬仰的“英雄儿女”式的女教师。她今年已经80多岁了,回忆起当年抗美援朝的经历,老人依然清晰细致。她用朴实的笔触和女战士独特的视角,向我们展示了战火纷飞的朝鲜战场上的真实情况,特别是与战友生死离别的揪心场景。

今年10月25日是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参战65周年纪念日。再读王薇老师的这篇回忆文章,依然让我们感动不已。看过文字之后,请大家随我看看王薇老师保存下来的、她儿子吴京洋提供的关于志愿军公安师文工队当年在朝鲜战场上的珍贵老照片。这些照片虽然年久有些模糊,但我们还是能看到当年真实的“王芳”们是如何战斗和生活的。

——王薇老师的学生 高燕飞

公安一师文工队队员王薇

王薇(前排右一)和她的志愿军女战友、朝鲜战场上真实的“王芳”们。

公安一师文工队在排练。

公安一师文工队在编排舞蹈。

烽烟滚滚唱英雄——志愿军文工队的“王芳”们在朝鲜战地演出的情景。

文工队队员在“英雄841”哨所与战友们的合影,中间坐着的就是师文工队队长王汉陞,这恐怕是他在世上最后的留影了,几天后王汉陞队长与另外一名队员高忠贵在敌机轰炸壮烈牺牲。

钢铁运输线上的志愿军公安师防空哨所。

美机正对我运输线狂轰滥炸。

掩埋了队长王汉陞和队员高忠贵烈士后,大家还在墓前哭着照了一张合影照片。这是永远的纪念和历史见证啊!(左侧挎盒子枪的是师首长刘路明政委的警卫员)。

拍这张照片时,天空中又出现了敌军的飞机,刚刚擦净烈士鲜血的他们没有丝毫的胆怯,反而激起了他们无畏的勇气,他们的目光聚焦点,正是一架美军飞机!

师首长刘路明政委听到噩耗后,立即派了他的警卫员来慰问我们并要接我们回师部。我们大家都表示坚决不回师,一定要踏着烈士的血迹继续为部队战士演出。

正是因为抗美援朝的胜利,奠定了新中国得以安全建设的基础。我们应当永远铭记那些为了祖国安全,为了世界和平英勇献身的志愿军英烈!

(0)

相关推荐

  • “活着的烈士”李玉安,深藏功名的他,为何40年后突然亮出身份

    那是1990年2月份,38军政治部接待室安安静静,只有一位年轻小伙在值班,这时,一个老人走进了接待室,打破了这份安静. 老人明显的农民穿着,见到值班干事,一把握住干事手,激动地说: "可见到 ...

  • 化作满山的金达莱,向着祖国盛开!

    原创 dangrenbei 党人碑的熟人茶馆 1周前 这又是一位"无名"烈士,要不是他幸存的战友还记得他,并且把他的故事写在回忆录中,他的英名,大概率会像成千上万的无名烈士一样,没 ...

  • 邱少云:9岁丧父12岁丧母,被烧30分钟并不是一动不动

    1926年,邱少云出生于四川铜梁县邱家沟的一户贫苦农民家里.因他出生的时候,过于瘦小,没有像别的婴儿一样嚎啕大哭,一张小嘴抿的紧紧的.邱母忍不住开口:"这娃儿,一幅倔脾气."殊不知 ...

  • 解秀梅:入朝只开一枪杀敌一人,却获一等功,成唯一一等功女志愿军

    二战结束前夕,美国提出了"北纬38度"为界限的概念,得到了苏联的认同,本以为以此熄灭了一场战火,实际上却为而后更大的战火硝烟埋下了导火线. 1950年6月25日,金日成军队对南朝鲜 ...

  • 赵德发——援越抗美中的铁道兵宣传队员

    [援越抗美55周年]专投 援越抗美中的铁道兵宣传队员 文/一支队三大队(铁七团  )  赵德发 援越抗美部队入越后,中央为了活跃援越部队中的文化生活,派出了许多文艺团体到部队.当时分配到三大队的是吉林 ...

  • 大型红色历史戏曲——泣血金达莱

    献给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 纪念中国人民抗美援朝战争 胜利70周年 大型红色历史戏曲 泣血金达莱 编剧:胡建春 洛阳市艺术研究所 时间:1953年7月26日--27日 (序幕时间:1950年11月) ...

  • 《金刚川》3个月拍出奇迹!中国电影工业赶超好莱坞!

    <金刚川>这部电影,前期叙事看似有些平淡,并不符合很多人对战争片短兵相接.浴血搏杀的预期,还用了商业片里极其罕见的三重分段叙事,从[步兵连.工兵连][美军飞机][高炮班]这三个不同视角,反 ...

  • 张连才 ——战友情 :为烈士黄永福寻亲记

    [援越抗美55周年]专投 战友情 --为烈士黄永福寻亲记 文/六支队138野战医院 张连才 岁月悠悠,弹指一挥间.怎能忘记在战火中朝夕相处,共乐与共苦的朝朝暮暮. 战友是什么? 是生命之花的绽放, 是 ...

  • 李伟:1911班观《长津湖》有感

    <长津湖>观后感  "没有打不死的英雄,只有军人的荣耀",在战场上,战争是残酷的,子弹没有眼睛,但军人们视死如归无畏的精神却永世长存."只要上了战场都是英雄& ...

  • 灵璧老兵贵爷

    邵明宣作品 老兵贵爷 --记抗美援朝志愿军战士沈家贵 文/抱璞斋主 老兵沈家贵已辞世多年了.贵爷,是晚辈人对沈家贵大叔的尊称. 沈家贵是抗美援朝志愿军战士.1953年7月,朝鲜战争结束.中国人民志愿军 ...

  • 1950年岸英牺牲后,彭老总仰天长叹:他才28岁,我该怎么交代啊

    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保和平,卫祖国,就是保家乡. 抗美援朝开始后,岸英入朝参战.他在志愿军司令部"彭总作战室"工作,作战室的人员有:杨凤安.张养吾.徐亩元.丁甘如.金昌勋. ...

  • 「央广网评」青春无悔 老兵不朽

    9月2日,第八批在韩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遗骸将回国.2014年,首批437位志愿军烈士遗骸归国.自2014年以来,我国已迎回716位在韩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遗骸,烈士英灵终于回家. 71年前,那些花一样年 ...

  • 解读志愿军烈士遗骸安葬祭文的背后深意

    此次举行的第八批在韩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遗骸安葬仪式,既关乎"戎"(立国之战-抗美援朝战争),又关乎"祀"(祭奠在韩志愿军烈士),是名副其实的国之大事. 2. 何 ...

  • 永不磨灭的初心——记“时代楷模”孙景坤

    图为孙景坤近照.杜 伟摄 10月20日,"时代楷模".抗美援朝老英雄孙景坤的生日.阳光从树叶间的空隙洒落,驱走深秋的凉意. 不需要礼物,更不用庆祝,只要醒来一睁开眼,能看到那件一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