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阳冈》第二课时

今天默默地追加一个第二课时,我啥话也不说(忙,真是太可怕的忙了)。感谢大家对宇航同学的鼓励,我猜他以后一定会出脱为非常优秀的老师。我坚信。

有很多老师在向我要课件,我想说的是,真的极丑,只有课文和补充内容的文字。

哈哈哈……(课件审美失败者,偷懒者在此。)

课堂实录

一、回顾旧知,聚焦“打虎”

1.浏览第6自然段,如果要把这一段划分为两个部分,应该从哪里分?

学生各抒己见,分享自己的观点

教师明确:

第一部分——“那一阵风过处……一兜兜将回来”

第二部分——“武松见那大虫复翻身回来……却似躺着一个锦布袋。”

【第一部分】

1.出示第一部分的课文,标红描写武松的句子。

2.学生扮演武松,教师扮演老虎。朗读课文,师生共同演绎这一部分。

3.提问:武松在此的表现如何?

总结——“闪躲”

4.武松明明是个大英雄,为什么一直在“闪躲”呢?

学生思考后发言:

①研究老虎

②准备策略

③存点力气

5.老虎的表现如何?

①掀

②扑

③剪

体现出老虎的“凶”、“威猛”、“厉害”

【第二部分】

1.出示第二部分的课文,标红描写武松的句子。

2.学生扮演武松,老师扮演老虎,朗读课文,师生共同演绎。

3.学生勾画这一部分中最感兴趣的精彩部分,武松都用了哪些招数?

劈、揪、按

跳、踢、抡梢棒

4.武松这时的表现可以看出怎样的形象?——威武。

【对比】

1.出示两个部分武松和老虎的表现,进行对比。

2.分析写法。

①老虎的“凶猛”,反衬出武松的威武。

②前面描写武松“喝酒”、“上冈”,为了后面描写“打虎”做铺垫。

3.再次带领学生朗读文本,读出打虎气魄。

二、延伸阅读,补充人物形象

1.出示《水浒传》第三十一回:武行者醉打孔亮 锦毛虎义释宋江

2.带着学生一起阅读本回的部分内容,以教师读给学生为主。丰富武松的形象。

3.经过拓展阅读,对武松有什么新的印象?以《我眼中的武松》为题,8min内进行练笔。

【板书】

反思收获

一、在“演绎”中理解人物形象

这堂课上课的时间是在下午,学生们的精气神和状态不太良好。这时来上语文课,实在不是好的选择。但是,学生经过刚开始的精神涣散,马上又调整了过来。这其中,对课文的演绎起到了非常好的作用。

第6自然段两个部分是很有意思的,武松作为一个大英雄,刚开始不断闪躲,老虎却极尽威风。第二部分武松发力,大显神威,把老虎打得好似“锦布袋”。两相对比,武松的形象是非常立体,有趣的。但是,如何把这些有趣传达给学生呢?通过分角色扮演,师生共同演绎课文的方式来进行。其实这是另一种形式的读,但要比单纯的朗读有效得多。第一,师生共同进行,老师可以调动气氛,并且降低学生阅读的难度。第二,学生更青睐于“演”这种形式,他觉得非常有趣,读的时候会不自觉地代入进取,带着思考读。

二、在“对比”中学习写法

这堂课的最主要的教学方法就是对比。武松由闪躲到大显神威的变化,老虎从凶猛残暴到没了气力的变化,都是对比。尤其是老虎和武松的对比,前者写的越凶猛,后者就显得更厉害。学生自己去比,去看,感受是不是这样。对比之后,必然有所衬托,教师简单一提,这个写法就呼之欲出了。并且,学生不只是理解了“反衬”的概念,更多的是学会运用这一手法进行写作。

三、延伸原著阅读,丰富人物形象,引起课外阅读的兴趣

在课堂最后,冯老师出示了《水浒传》第三十一回的内容。从中学生可以找到和课本中的武松类似的东西,同时也找到不一样的地方。这就是这就是对于“方法运用”的检验。课文只是一个范本,最终是让学生初步学习阅读名著。学生能够完成课堂练笔《我眼中的武松》,说明他已经学会了阅读方法,能够自己体会出人物形象了。

值得一提的是,武松的独特形象在“怒杀潘金莲”的情节中,更能体现。只是这个阶段的学生,处于青春期的初级阶段,并不适宜涉及这样的情节,讲深了,不行。讲不深,学生又无法理解。所以,教学是在是一门遗憾的艺术。

好书推荐:《以学习为中心的课堂观察》

推荐理由:《以学习为中心的课堂观察》是毕业于华东师范大学,现就职于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的夏雪梅博士的研究成果。这本书是2012年出版的,但是很多研究对现在也很有指导意义。我已经是三刷这本书了,每一次读都会有不同的收获。

(0)

相关推荐

  • 七年级下册第十一课《台阶》教学设计

    单    元第三单元课  题<台阶>适合年级七年级主备教师陈永萍参与教师七年级全体语文教师知识与技能目标1.学习生字新词完成基础知识目标2.对比手法与细节描写的学习3.通过学习,理清文章的 ...

  • 《白鹅》(第二课时)教学实录及点评

    执教 沈玉芬 昨天记录了4433个字,累得我改成了看电影.今天鼓起勇气又听了一节,4919,我的手啊.感觉又要休息一天,才能继续听课了. 听了沈老师的课,我的感觉是,这不是单元整体教学.至少不是我认为 ...

  • 王文薪鸟的天堂第二课时教案

    王文薪鸟的天堂第二课时教案

  • 《肥皂泡》第二课时课堂实录

    这是一节训练挺扎实的课,竞选教坛新秀获得了一等奖.不过抱歉,我忘记这位老师的名字了,只记得姓吴.整节课对词语的理解.积累,下足了功夫,孩子们在课上很有收获.相信能给大家一些启发.稍显不足的地方就是写的 ...

  • 四年级英语(科普版)《Lesson 5 What are these? (第二课时)》

    四年级英语(科普版)《Lesson 5 What are these? (第二课时)》

  • 《手指》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任然最棒的地方在于,她在思考一节课怎么教学的时候,不单单想了这一节课,还想了整个单元,同时设计了两个课时. 按照她的想法,第二个课时本来是要体会有趣的语言,从教学设计中,能看出她做了全面的思考. 我读 ...

  • 《刷子李》第二课时

    宇航上完第一课时之后,<刷子李>就搁在那儿了.这段时间,小朋友们再次阅读了<俗世奇人>,批注,写读后感,读得不亦乐乎,好像慢慢还发现了冯骥才写作的妙处,写出了不少精彩的读后感. ...

  • (原创)教学随笔:“液体压强”第二课时教学反思

    第二次教学反思: 得:第一课时首先通过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探究,总结得出液体由于受重力作用并且具有流动性,从而对容器的底部和侧壁产生压强作用.第二环节通过分组实验探究得出液体压强的特点,这也是本节课的重点 ...

  • (原创)教学随笔:“压强”第二课时教学反思

    第二次教学反思: 得:在第一节课学习了"压强"的知识以后,第二节课主要学习增大和减小压强的方法.为了更好地学习压强的知识,本节课首先对第一节课学习的内容进行了复习,然后结合实例分析 ...

  • (原创)教学随笔:“牛顿第一定律 惯性”第二课时教学反思

    第二次教学反思: 得:本节课在学习了"牛顿第一定律"以后,继续突破第二个难点--"惯性",由于惯性现象在日常生活中有很多应用,所以这节课把侧重点放在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