乱弹水浒(三十三)招安梁山泊大军的宿太尉究竟是何方神圣?
宿太尉原名宿元景,是小说中颇为重要的角色,也是将梁山泊从土匪武装转变了朝廷大军的引路人。这个角色小说的作者施耐庵使用了一个虚拟的人物来承载,这也是小说中少见的未在历史上有明确原型的角色。可是他虽然没有明确的历史原型,可在北宋的朝廷中一定会有人承载这样的角色。于是我们可以从小说的剧情发展和北宋政治制度相结合来推断,宿元景这个人物的来历和他背后承载着的含义。

宿太尉
毫无疑问,在小说中最主要的太尉就是高俅,他一手引导着剧情形成了梁山泊这么一个强大的土匪武装。而高俅这个角色明显是站在梁山泊对立面的,一心想要剿灭梁山泊大军的朝廷大员。而梁山泊要完成自己的招安计划就只能在高俅的政治对手中找帮手,于是他们找到了宿元景,这位北宋朝廷中的另一名太尉。小说中描述宿元景是殿司太尉,其实这是一个天大的BUG。因为前文所有的情节先是殿司太尉其实是高俅,宿元景称太尉只能在别的衙门想办法。
北宋禁军最高统帅机构为三衙,分别是殿前司、马军亲军司和步军亲军司。而三衙的首长为都指挥使,俗称太尉。(北宋是没有太尉这个官职的,虚衔都没有。)高俅是殿前司都指挥使,所以叫高太尉,所以殿前司衙门也叫殿帅府。从林冲误入白虎节堂一段可以看出,高俅执掌殿前司是毫无疑问的。所以殿司太尉只能是高俅,宿元景只能在另外两个衙门中去当太尉。而从呼延灼调集连环马部队攻打梁山泊一段的剧情看,这里面宿元景是没有说话的,可见宿元景的职务与骑兵无关,因此可以认为不是马军都指挥使。那么剩下来的步兵都指挥使很可能就是宿元景的真实职务了。

高太尉
从小说剧情看来,宿太尉与高太尉是站在对立面的两个军方大佬。高俅以及他的支持者蔡京、童贯、杨戬被称为奸党,是朝廷中坚决剿灭梁山泊大军的一派。而宿元景和张太守等一批人又是反对围剿,而是主张招安为国所用的一派。朝廷中对梁山泊的处置意见在两方的争夺中多次变更,因而也出现了对梁山泊的几次招安接触和几次围剿的剧情。当然,最终还是宿元景所在的一派获得了胜利,成功的将梁山泊大军引入朝廷编制,使宋江等人能够为国效力。
从上述的这些小说剧情看,我们可以在北宋历史中寻在宿元景一派说承载的意义。这历史背景可以上溯到宋神宗时期的王安石变法。北宋的文官集团在那时分为两个派系,其一是以王安石为核心的变法派,对应的就是司马光为首的保守派。两派在政治观点上产生冲突,因而进行了多次政治斗争,一直延续到北宋末年。宋徽宗时期的文官之首蔡京为当时的变法派头领,他的哥哥蔡卞就是王安石的女婿。由于王安石变法失败后,文官集团的基础士大夫阶层普遍排斥变法派,所以,这个派系在历史文献上有明显黑化的迹象。而高俅、童贯等人是坚决支持蔡京一派的朝廷大员,因而也被冠以奸党的名声。(当然这并不算冤枉。)

宋徽宗
可是在宋徽宗赵佶的即为问题上却不是改革派出力,反而是代表保守派的章惇扶上位的。更有意思的是,这位章惇在熙宁年间是跟混的王安石,熙宁变法失败后才投奔的司马光,所以对他的评价是一个典型的政治投机者。宋徽宗上位后保守派一度独揽大权,后台被宋徽宗利用改革派的力量打了下去,蔡京因而得势成为文官之首,加太师的荣衔。然而虽然保守派失去了朝堂的头把交椅,可是他们并没有推出朝堂,一直在明里暗里与改革派做斗争。从小说中情节与宿元景的一举一动看来,他很有可能就是朝堂中主要的改革派代表之一。
本着政治党争中,凡是对手赞成的我就要反对的原则,宿元景对高俅等人意味围剿梁山泊的策略肯定要提出反对意见的。当然头几次肯定不可能有什么作用,但是当高俅派出的人几次在梁山泊碰壁以后,宋徽宗也不得不考虑另一方的意见了。这样一来宿元景招安梁山泊的可能心就摆上了皇帝的写字台。然而招安梁山泊的军马并不是宿元景临时起意,为了反对而反对,实际上他第一次在华州与宋江吴用碰面的时候就已经埋下了伏笔。后来向宋徽宗上书招安事宜,既是派系政治利益的考量,也是权力的导向。

蔡京
前文讲过,高俅是有着蔡京、童贯所支持的。反过来讲蔡京之所以能坐稳文官之首的位置,是有着童贯和高俅两位军方大佬保驾护航的。而保守派这一边虽然势力也不小,可就是缺了最重要的一项军权。为了和改革派做斗争,宿元景抓住招安宋江的机会捏住一支倾向于自己的军队也是很正常的想法。这也是宿元景在东京,在招安这件事上表现得非常积极的重要原因。当然招安这个事情要顺利推动,迈过蔡京和高俅这样的大山,没有其它保守派官员使力也是不可能的。
实际上招安这件事情从九天玄女召唤宋江一段情节就有所暗示了,至此以后宋江就是态度大变,非常倾向于招安了。细心的读者可以发现,在九天玄女召唤以前,宋江拉人上山的理由都是江湖绿林的义气。在九天玄女召唤宋江以后,宋江对每次上山的官兵一方出身的人物都会说自己是迫不得已的,最终是要追求招安的。这些情节可以在呼延灼、韩韬、彭杞、徐宁等上山后见面的情节中可以看到。而在少华山下的渡口打劫上香的宿元景船驾的时候,宋江更是非常诚恳的向宿太尉解释了上述理由。

宋江
正是在双方的第一次接触中有着这样良好的开端,宿元景才把帮助宋江招安作为了一个可选项。而未来梁山泊军队几次击败高俅方面派出的朝廷大军更是证明了自己的价值,因而宿太尉积极的替宋江等人筹划招安事宜,也是双方互惠互利的表现。当然宋江等人也不会让宿太尉白忙,从第一次接触开始每次梁山方面都会对宿太尉送出金银若干,以此来感谢对方的帮助。宿太尉对此也并不感到惊讶,一看就是收钱办事很麻利的哪种。
从现在的思维看来宿太尉明显比蔡京之流好不到哪里去,只是五十步笑百步而已。但是在古代的老百姓心中,当官拿钱当兵吃粮是天经地义的事情。老百姓并不把行贿受贿作为不良习气或者贪腐之源,只会把拿钱不办事的官才说成是赃官。由此可见,古代的清官其实并不如我们想象中的干净,只是拿钱办事上面讲规矩而已。因此,古代对贪官的定义并不在于他是否贪渎,而在于他贪渎后是否对当地百姓造成负面的影响。如果当官的时候虽然拿钱了,但是并没有造成太大损害,很多时候也不被认为是贪官。这个观点在当下的官场中还有部分法盲级别的官员认可,当反贪局早上门来的时候,他们都是一脸懵逼的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