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夷山访茶

武夷山访茶

我坐在江南的酷暑里遥想武夷山夏日的清凉。说是遥想,其实一点都不远,高铁三个小时的路程,在上海用过中饭,晚上就睡在武夷山脚下。可是,身陷红尘各种羁绊之间,想要抽身真不容易。七月底的闪电似的武夷山之行,让我怀想不已,又骄矜得难于落笔。如今重又坐稳暑伏酷热,靠杯中的武夷岩茶来慰藉些许清凉、静谧的饥渴。我一直在沉淀,在被暑热纠缠的无眠里,在我所钟爱的岩骨花香的茶韵里,更在武夷山不远复茶室那一场场深度交谈里。

三年前的武夷山之旅,源于对名山胜景的追逐。偶然的机缘,得以结识当地的制茶人不远复主人。从此,武夷山在我们爱茶人的心心念念里,就完全超越了对山水的朝圣,而是对舌尖喉吻那一缕幽香的回味了。从来没有一个地方,让我们如此眷恋。如果仅是为游山玩水而去的武夷山,留在记忆中的,不过是“到此一游”的标签而已。因为岩茶,因为不远复,武夷山在流年里有了不一样的温度。

时隔三年,故地重游。人流如织,山水依旧。我们没有安排任何景点的游玩,只想达成这个惦记了一千天的愿望:坐在不远复茶室,认真喝茶,倾心交谈。山山水水都已不必再亲临亲炙的了,它们都将钟灵毓秀的自然精华浓缩在小小的茶碗里,一杯润喉,二杯解颐,三杯涤俗,四杯忘我。我们就这样,坐着喝着,笑着谈着,不知不觉就是大半天。两天当中,不远复主人为我们私人订制了三场茶会。由主人根据品茶时间和茶叶品性来冲泡各种岩茶,在品茶谈茶的同时,我们所谈更多则是眼前、当下。

隔着不过才半个月的时间回想起来,每当茶杯端起之时内心涌动的那些感慨,如今竟都是远不可及的了。因为只有在合适的场景之下,与频率共振的灵魂在一起,才能激发出来那样源于世俗又高于世俗的感悟。我们面前的这个年轻的八零后,已是资深的制茶艺人,结交四海八方的友人,而所有成为他朋友的那些人,都会不时来此与他喝茶清谈。我们夫妇也有幸忝列其中。荣幸之至,岂止是口舌之上的享受,更有心灵之上的回甘。当然,我们眼中的他,也是幸福的,因为每天都在与喜欢的人一起,做着喜欢的事,并且能以此让自己和家人过得颇为殷实安逸。

不远复茶室主人与一般的茶商最大的不同在于,他始终坚持读书。茶室的书架上密密层层摆放着各类书籍,更多的是关于传统人文方面的典籍之作。从他身上,我看到了儒雅二字;也感受到了谦谦君子,温润如玉的气度。在他的为人处事间,在他的谈吐里。这次见面,特地加了他的微信。在写这篇自认为沉淀得有型的文章之前,认真读了几条他的朋友圈。说实话,他的文字和他做的茶叶一样,都是很耐品味的,经得起岁月的推敲。我记得他说的“珍重朋友圈”,我看到了将届不惑之年的不远复内心的沉稳,远超出一般的同龄人的那种内敛。

我们所时常羡慕的山水之间与茶为伴的生活其实也多有艰辛。往往在旁观者眼里,就只是悠闲地转山品茶就把钱赚了。其实,谁都要在烟火红尘里挣扎,上有老下有小的家庭生活也是他的日常修为。所谓的那些诗意或者闲雅,都是因在人群背后悄无声息地努力和自律而得来。因此,无论在文字上,还是闲谈间,都会感受到不远复的沉稳大气低调平和。他是有读书底子做支撑的,也是有执着的喜爱做保障的,更是有一些志同道合的朋友互相滋养着走到如今的。

此次的武夷山访茶,如果没有再走一回岩骨花香漫游道,多少会留有遗憾。知我腿脚稍有不便,无法登山转山,一场通透的下午茶之后,天色渐晚,不见骄阳,人潮隐退,飞鸟归林,正是缓步漫游的好时机。他驱车带我们来到山脚,都是平缓的山路,溪水淙淙,鸟鸣啁啾,蛙声阵阵。对着不同山头的茶园,再倾听他的一番讲解。我在故地重寻三年前对景心悦的感怀,此番更有大不同:游人散尽,整个景区,只有我们三人。这种私人订制一般的无日晒之焦渴、无游客之比肩的行程,骄傲得有如君王了。这还不算,更精彩的是,临行当日的上午,我们的茶室在户外看得见瀑布的地方,泡茶的水,也是武夷山的山泉水。一身诗意千寻瀑,那一刻,我又骄矜得不能自持了。

回来的这些天,下午茶喝的都是不远复制作出品的岩茶。得空又将手机相册里的两日武夷山之行的照片整理一番。比我们还惬意的,是那只山石背后的小青蛙。知道有人来惊扰它,还不急着逃走,最后竟拗出一个可爱的造型来为我们助兴。莫非这山流水的人间胜地对一只蛙都眷顾得妥帖细致,它也像脱了凡俗似的,自在地做自己。刚在不远复朋友圈里读到这段话,茶是生活方式,也是人间烟火。你先把人间烟火做好了,再去超凡脱俗。写得真好。人世间的事,怎脱得掉烟火二字。这才是最好的修行,最有追求的制茶艺人。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