纸上-重庆某幼儿园(2010)
2010.09.16
场地位于一个大型道路立交系统的边缘并且场地标高低于道路以下。人对安全感的获取在此显得非常重要。另外,因为幼儿园又处在城市道路的交接处所以不能忽略其和城市道路之间的转折关系。
选择围合的方式暗示出一种安全感的存在,在方正的内院中沿对角线画上一道弧线,通过一借助这条旋转的坡道介入院落,为空间增加活力和趣味性,也提供了便捷性。这是本设计在空间上独有的特点。
我们真的知道孩子们在想什么吗?
全然不知。并非源于没有孩子的事实,而是源于对孩子世界探秘时,成人世界里的视角和潜在的自以为,以及戏弄感的生成。通常男人们的办法就像是把铁丝网在幼虫身上留下印迹,然后分类标出a\b\c\d。对于人性秘密的发现,适合穿过而无需洞察。
我们还能记得当年我们眼里的世界吗?
记忆的模糊性总会在无意中放大某一部分,我们关于过去世界的故事就像儿童画一样。
孩子们笔下的世界是他们眼里世界的真实记录,还是对笔的掌握还不够熟练?
只记得小时候画画兴趣满满,自以为“很像”,稍大后会发现许多地方都是扭曲的,再大点,被逼着学习透视后有了方法,一切顺理成章了反倒对画画没有了兴趣。
我们希望孩子具备怎样基本的品质呢?
3-6岁的儿童是刚开始了解周围世界的年龄,我们希望能提供尽可能多方面的内容,希望
他们能在其中产生对世界的认识好奇,做出他们自己的判断。我们不希望按照成人的眼光和经验去决定幼儿园应该以怎样的姿态出现。
我们为幼儿提供一处有别于家庭环境,游乐场环境之外的幼儿活动场所。我们希望这里存有些传统的空间和元素,希望自然中的乡野气息能在某些地方出现,通过这两个方面,让这里成为幼儿城市生活背景的一种有益补充。
在这里,我们放弃了大量理性知识的演绎和推理,我们只是从场地出发,在综合了城市实情后以一种从容的方式为孩子们提供差异化的素材,比如一段坡道,一棵树、一片石子墙、一个可旋转的木纹窗、但并没有想去强化观点或变成自己童年故事的某种延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