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气——我们身边的 “清明”
在不同的节气体验中认知节气的存在,
记录身边的各种变化,
培养自己持续观察和发现的能力!
在上个节气时大家分享了你们身边的“春分”
有关于现在的天气变化的:
铿锵玫瑰:有一种春季特产叫“倒春寒”,今天开始降温啦,仿佛一下子又回到了冬季,塞进柜子里的棉袄又拿出来了。武汉
张霖:微冷的天,像狗一样奔跑!
PoeziaFilozofio:小雨偏冷,晴阴暖和,天气温柔,开花与看花的季节,踏青。福州马尾
有关于“春分”的体验、观察,发现的:
慧子:春分的深圳,枝头的嫩叶日渐丰满的铺展开,阳光透过树叶在草坪上落下斑驳的树影,走在路上会有木棉花突然砸落在脚边。裙子短袖穿起来,姑娘们的胳膊腿儿都舒展在舒服的春风里了。早起仍是睡不够的样子,半夜里蚊子也出来活动了。
不惑之美:这几天的风已经不是早春时候那么凉了,阳光也慢慢地多起来,土的味道从松软的缝隙中钻出来,树梢嫩绿的芽已经慢慢长开了。
徐潇:北京今天来了一场寒潮,冷风骤起,温度降了10℃。
上班路上,留意到月季的枝头长出了深绿夹带黯红的新芽,看到了“万条垂下绿丝绦”。抬头后,秒懂了一夜春风万花开。满树白色,粉色饱饱的大花朵,雅味十足,它们是啥时候开的,我竟一点都想不起来。这种直接的视觉冲击,一下子印到了心头,彩色的春天。
山清水秀:天空湛蓝澄澈,阳光温暖宜人,微风习习,公园里的桃花开得正好。周末可以去踏春赏花了,还得带上一只风筝。
马老师:田野里春耕已经开始了,新翻上来的湿润的泥土,在阳光的照射下,散发出一种独特的芳香。混合青草的味道,夹杂着各种花的香,弥散在空气中。这就是春天的味道吧!
俞强:前几日校园中还含苞待放的玉兰,如今都可从楼上俯瞰这花形态之美了,校园中的海棠也开满了枝梢,就连食堂墙角处也钻出一株油菜花,给人意外的惊喜,真的是春天来了。广东
有介绍当地“春分”某种习俗的:
花自芬芳:公司在进行春分竖鸡蛋比赛,昨晚特意去买了个新鲜鸡蛋,希望待会可以竖起来。
有关于“春分”的故事的:
草绿天蓝:这几天看到有香椿卖了,记得小时候爸爸就用一根竹竿,上面绑一把芒镰刀,把树顶上新发的香椿芽割下来,回来做香椿煎蛋吃,虽然已经在南京生活多年,但是从来没买过香椿,闻着没有小时候的味道了。
稻子也分享了他在“春分”时的体验: 屋内的湿气还能感觉到。这段时间,天气是软绵绵的。
今天是“清明”。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五个节气,也是二十四节气中唯一 一个演变为民间节日的节气。关于清明节的由来,据传最早始于帝王“墓祭”之礼,民间效仿,并传承至今。
清明节是传统的重大春祭日子,扫墓祭祖等习俗至今在岭南一带仍然盛行。
1、拜山、吃艾粄
在东莞,清明期间扫墓叫“拜山”,也叫“挂纸”。祭品,清明节是比较讲究的,苹果代表平安,甘蔗代表节节高升,乳猪代表全家富贵。客家人在清明节吃艾粄有不同的说法,而在东莞凤岗,传说是因为清明时节雷雨特别多,吃了艾粄就不怕被雷劈。也有人说吃了艾粄小孩会更乖。
2、行清
传统的广州人向来重视清明扫墓,有在清明当日“行清”的习俗。“行清”与踏青不同,踏青是郊游,“行清”则是一族人一起约定那一天一齐去扫墓。
按照旧的习俗,扫墓时,人们要携带酒食果品、纸钱等物品到墓地,将食物供祭在亲人墓前,再将纸钱焚化,为坟墓培上新土,折几枝嫩绿的新枝插在坟上,然后叩头行礼祭拜,最后吃掉酒食。
3,做清明粄
在韶关,当地的客家人每年扫墓时,首先会将祖坟周围的杂草铲光,土坡进行清理打扫,然后用鸡鸭鱼肉,鲜果糕点,酒水等来进行祭祀,最后再放鞭炮,回家吃饭。许多山区群众会采摘新鲜艾叶,用糯米、白糖、用于做“清粄”,俗称“清明粄”。
4,食薄饼
潮州人过清明节,最具地方特色。清明食薄饼在潮汕很流行,几乎每家每户都不例外。薄饼分皮、馅两部分,皮是用面粉拌水搅成糊状,在热锅中烙成一张面皮,其薄如纸。馅分为咸、甜两种,由蛋、肉、腊味、肝、香菇及豆芽、韭菜等熟料混合成馅儿的称为咸馅;用糖和麦芽糖经过特殊加工的为甜馅,食用时薄饼皮卷成圆筒状就食。
清明小假期开始了,我们还找了些关于这几天的天气和旅行链接分享给大家:
关于24节气的知识,关于“清明”大家可以自己去补课。或者,先感受、感受节气再补充知识。
这几天我们也会继续把自己的观察和认知不断地写在评论里。
我们在深圳,你们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