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老师治疗产后乳汁不通、汗出验案一则 --- 马氏妇科
马氏妇科及医学传薪 |
马老师治疗产后乳汁不通、汗出验案一则 沙澜
初诊:2016年9月7日。陈某,28岁。于8月7日剖腹产一女婴,8.3斤,现产后32天,混合喂养,产褥期间因乳汁排出不畅共发热3次,最高38.3℃,请通乳师手法通乳后体温即可下降,今天就诊没有发热,右乳房胀痛。恶露未净,少量鲜红色,嗳气,胃胀气,肠鸣,矢气难,腰酸,自汗,乏力,口苦,口臭,纳可,大便溏秘,小便正常,夜寐一般。既往体健。体检:右侧乳房外上象限压痛,未及明显肿块,腋下淋巴结未及。舌淡红,苔薄白,脉细。
中医诊断:产后乳汁不通(气滞热壅)。西医诊断:产后郁乳发热。
治法:清热,疏肝,通络
方药:丝瓜络10g 蒲公英10g 鹿角霜10g 忍冬藤12g 青皮9g 枳壳9g 通草5g 牡蛎30g 赤芍10g 橘核10g 竹茹10g 连翘6g,3剂。
二诊:2016年9月10日。药后未再发热,乳汁排出通畅,乳胀痛减轻,右乳房外上象限仍有压痛,恶露净2天,乏力,腰酸痛,头晕,多汗,胃胀气减轻,嗳气减少,矢气增多,倦怠。舌脉如上。
方药:中药守上方,加太子参12g、生黄芪10g,3剂。
三诊:2016年9月13日。服药期间无发热。
四诊:2016年9月16日。产后40天,乳汁排出通畅,大汗如珠,口干,畏寒,纳可,便干,3-4天1次,寐差。舌淡红,苔薄白,脉细。
诊断:产后多汗(气虚,营卫不和)
治则:益气合营,益阳固涩
方药:桂枝加龙骨牡蛎汤合桂枝加黄芪汤合水陆二仙丹加减。
桂枝6g 炒白芍6g 生姜3片 炙甘草6g 大枣5枚 龙骨30g 牡蛎30g 生黄芪15g 淮小麦30g 芡实30g 金樱子20g 佛手9g,4剂。
五诊:2016年9月20日。出汗较前明显减少,恶寒恶风、乏力、流清涕3天,偶有干咳,胃纳一般,饮水后胃胀,矢气臭。
方药:桂枝加附子汤加减。
桂枝6g 炒白芍6g 生姜3片 炙甘草6g 大枣5枚 附子9g 芡实30g 金樱子20g 生黄芪15g 寇仁5g 肾草20g,7剂。
六诊:2016年9月29日。汗多、恶寒恶风、乏力、流清涕均除。
按语:一诊患者乳汁排出不畅,淤积结块,胀痛,反复发热,马老师予清热,疏肝理气,通络治疗,全方主要治疗乳腺炎,但兼顾恶露不净,自汗,胃肠胀气,所谓用药精准。丝瓜络通经活络,解毒消肿,下乳,治疗气阴虚乳少不通;《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热胜则肿”,蒲公英、连翘清热解毒,消痈散结;鹿角霜散结,消痈;忍冬藤清热解毒,通络,凉血止血;青皮、枳壳疏肝理气,消积化滞;通草清热利水,通乳;牡蛎味咸,性微寒,软坚散结,收敛固涩,治乳房肿块疼痛,产后恶露不净,自汗;《本草经疏》说:“营气不和则逆于肉里,结为痈肿,行血凉血,则痈肿自消”,赤芍清热凉血,活血祛瘀,治疗乳痈,通过活血作用,可达到祛瘀止血的目的,治疗产后恶露不净。橘核理气,散结,止痛;竹茹清热化痰,尤擅清退虚热,治疗产后发热,凉血止血,治疗恶露不净。
二诊发热控制未发,乳汁排出畅,由于热病耗气,患者头晕,多汗,倦怠,加用太子参,生黄芪。太子参益气生津,补脾润肺。《浙江药用植物志》说:太子参“治气血不足,病后虚弱,自汗,口干,食欲不振”。治疗产后发热,恶露不净,多汗;生黄芪益气升阳,固表止汗。《本草正》说:黄芪“所以止血崩血淋者,以气固而血自止也,故曰血脱益气”。治疗恶露不净;《医学启源》称黄芪“治虚劳自汗,补肺气,实皮毛……”治疗表卫虚自汗。
产后气血亏虚,腠理不密,卫外不固,四诊患者产后40天,已过产褥期,仍大汗如珠,属气虚营卫不和,马老师予桂枝汤加减。桂枝汤调和营卫,补虚,是治疗外感风寒表虚证的常用方剂,因营卫不和,卫阳不固,则肌表空疏而恶风,营阴不能守则汗自出,风邪乘虚入于肌表。方中桂枝辛温,解肌通阳、发汗解表为主药;辅以白芍敛阴和营,且可阻止桂枝以防发汗太过而伤阴。桂芍相配,一散一收,调和营卫,使表解里和。生姜助桂枝以辛散卫分表邪。大枣助芍药养营,姜枣合用,又加强桂芍调和营卫之功,共为佐药。甘草调和诸药为使药。马老师在桂枝汤的基础上加龙骨牡蛎以固涩,加黄芪以益气,加金樱子、芡实收敛固涩,加淮小麦止汗,加佛手理气和胃。四诊出汗明显减少,但恶风寒,流清涕,有表证,予桂枝加附子汤益阳解表,加水陆二仙丹收敛固涩,加生黄芪益气,加肾草补虚,加蔻仁温中行气,开胃消食。五诊患者汗多、恶寒恶风、乏力、流清涕均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