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君子「梅兰竹菊」画法精讲,实用收藏!
梅花
梅花的结构包括花瓣、花蕊、花蒂等,学画梅花,宜先写生,对梅花有个具体的了解。
步骤二,用花青加墨成灰色平涂为底色,干后梅花用白色平涂二至三遍;花萼用赭石平涂,连接枝干部分用草绿接。
步骤四,梅花用黄绿色(藤黄加三绿)分染暗部,藤黄色点蕊,白色勾花丝;赭石色加墨罩染枝干;小鸟头部分染草绿色,分别用墨和白色丝毛,修整完成。
兰花
竹
到宋代,苏轼发展了画竹的方法,放弃了以前的画家们的双勾着色法,而把枝干、叶均用水墨来画,深墨为叶面,淡墨为叶背。以后的元明清时代,画竹名家辈出,只要是山水或花鸟画家,没有不画竹的,而且开始强调竹的整体气势。不过,在众多的画家中,郑板桥的画竹也堪称为一绝。
对于画竹,郑板桥曾写下了自己的体会:“江馆清秋,晨起看竹,烟光日影露气,皆浮动于疏枝密叶之间。胸中勃勃遂有画意。
其实胸中之竹,并不是眼中之竹也。因而磨墨展纸,落笔倏作变相,手中之竹又不是胸中之竹也。总之,意在笔先者,定则也;趣在法外者,此机也。独画云乎哉!”因此,从竹子千姿百态的自然景象中得到启示,激发情感,经过“眼中之竹”,转化为“胸中之竹”,借助于笔墨,挥洒成“手中之竹”即“画中之竹”。郑板桥的作品,存世较多,流传也广,自清代以来,被世人行家所叹眼,成为“人争宝之”的珍品。
竹的生长规律是:从笋内抽出新苗;有枝没有叶叫新篁,新篁长高后放叶;竹未出笋时就有节,竹干出土后长到七节以上才发枝,枝左右生长,每节生出两枝,在外侧的节长,并且枝多,到竹子梢头则每节生一枝;枝上生叶,有一组五叶、七叶及十几片叶的不等,竹叶是从叶柄长够宽度后就向前直伸;并行叶脉。
竹子的画法
步骤一,重墨勾墨叶,中墨勾出竹杆、竹枝、小托叶。
步骤二,花青分染竹叶正面及竹杆,用淡墨分染头部和背部。
步骤三,用黄绿平涂反叶,草绿分染竹杆,用赭绿平涂小枝,赭石加少许花青平涂小托叶。
步骤四,叶子正面用草绿罩染,有的叶子尖部接染赭墨,赭石加胭脂分染鸟头部,赭石加藤黄分染鸟背部。
步骤五,四绿分染反叶,用赭石加胭脂勾托叶叶筋,单笔丝鸟毛,整体调整完成。
菊花
菊花入画则稍晚,大略始于五代,比起梅兰竹来说,表现菊花的作品则相对要少得多。根据画史来看,五代徐熙、黄筌都画过菊,宋人画菊者极少。元代苏明远、柯九思也有菊的作品。
明清两代画菊的也不多。现有明代吴门画派中最享盛名的画家陈淳的一幅《菊石图》藏于首都博物愤,这是本来就较少的菊花作品中的珍品。
菊花结构解析:
菊花画法
步骤一,先用重墨或中墨以双勾法勾花瓣,由内向外勾,画出轮廓。
步骤二,用淡曙红色分染花朵,要保持花朵的生动变化,花朵前后有致,层次分明。用淡墨分染叶子和枝干,求得枝干的变化和质感。反叶用嫩汁绿分染。
步骤三,用曙红继续分染花朵,根据花瓣的阴阳向背来调整深浅变化。表现叶子,可用重墨继续分染正叶,反叶用草绿分染。
用淡墨勾出菊花花朵,线条要流畅中有变化,用稍浓的墨勾出枝干和叶子,要有层次疏密变化。
步骤四,用白粉渲染(提粉)花朵,保持花朵的生动自然。然后用汁绿罩染正面叶子,反叶用三绿提染。最后精心调整花与叶子和枝干的整体关系
露蕊菊花画法:
白色菊花画法:
金背大红菊花画法:
长条狭瓣粉红色菊花画法:
黄色菊花画法:
深红、紫色菊花画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