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女性的难言之隐!这个器官的松弛,到底要不要“紧”?
与三五好友正在畅聊带宝宝的趣事时
突然下身一股暖流
明明吃的很少
可虎背熊腰、身材走样
腹部松松垮垮,肚皮一抓一大把
看起来塌塌的
就连每次“羞羞”时
都干涩脆弱、疼痛难忍
生完孩子
你是否也遇到了这些尴尬
是产后的正常现象?还是月子没做好?
不不不,都不是!
其实
这些主要是由于产后盆底功能下降导致的!
不久前,东莞市松山湖中心医院(东莞市第三人民医院)产科莫丽芳主任就接诊了这样一位有着难言之隐的患者。
刚生完一胎,二胎也想提上日程
无奈却有着难以诉说的尴尬
这天,一位年轻的一胎产后妈妈陈女士慕名找到了产科莫丽芳主任,在诊室咨询过程中,这位陈妈妈支支吾吾,闪烁其词。莫主任猜测陈女士可能有什么难言之隐,便开始循循善诱。
在莫主任的鼓励下,陈女士透露自己一年前顺利产下一个宝宝,出了月子后去医院复查时,医生建议做一个盆底肌检查,但是当时觉得自己没有任何不舒服,坐月子期间也都很注意,不会有什么问题,因此拒绝了这项检查。现在一直想要生二胎,但是和丈夫的性生活一直不和谐,因此非常苦恼。
为啥陈女士会遇到这样的“尴尬”时刻?
莫主任指出
主要是由于体内的盆底肌松弛了……
盆底康复
远离“羞羞”的尴尬
为此,莫主任带陈女士来到产科盆底康复中心进行检查,发现陈女士盆底肌肌力下降至1级,阴道松弛,阴道口闭合不全。
莫主任介绍说,盆底肌力评级共分5个等级,0级最差,2级落后正常水平需要等待恢复,3级才算基本正常。
盆底康复中心钟玲副主任护师对陈女士制定了一套个性化的治疗方案。经过一个疗程治疗后,陈女士欣喜的告诉莫主任,他们夫妻之间又恢复了以往的亲密关系。
那儿变“松”,漏尿?
盆底肌,女人最该锻炼的肌肉
相信每个生过孩子的宝妈都经历过这种盆底肌松弛“哑巴吃黄连”的时刻,一笑就漏尿、阴道松弛无弹性……
盆底肌到底是什么?
盆底肌即盆底肌肉,是指封闭骨盆底的肌肉群。简单来说,它就像是一张“吊网”,承托起了盆腔内的尿道、膀胱、子宫、直肠等脏器,具有控制排尿、排便、维持阴道紧缩度等多项生理机能。
产前“羞羞肌”
之所以说盆底肌是产前的“羞羞肌”,是因为“她”能保障日常生活中大多数“羞羞”的事情正常进行,比如排尿、排便,为爱鼓掌这些几乎每天都要做的事。
产后“尴尬肌”
当盆底肌松弛了,这张“网”弹性变差,“网”内的器官无法维持在正常位置,从而出现相应功能障碍。
轻者表现为阴道松弛、小腹坠胀,尿频、便秘等轻度不适,重者出现尿失禁、子宫脱垂、膀胱脱垂、直肠脱垂等疾病,造成难以言状的痛苦,严重影响生活质量。
为什么产后女性的
盆底肌会松弛?
怀孕过程中,腹腔压力和盆腔脏器的重力指向盆底肌肉,加上子宫重量日益增加,盆底肌肉就处在持续受压中而逐渐松弛。在分娩过程中,盆底肌肉和会阴神经还会有一定损伤。
莫主任强调,无论是顺产还是剖宫产,都避免不了盆底肌的损伤,且二胎妈妈出现盆底肌松弛的几率更高。
产后盆底肌修复的黄金期
是什么时候?
产后42天到半年属于盆底康复治疗的黄金期,是预防、治疗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有利时机,在此时进行盆底康复训练效果最佳!
错失产后康复良机,还能恢复吗?
莫主任指出,盆底肌康复训练,越早开始效果就越好。随着年龄的增大,激素水平下降,肌肉会更加松弛,症状也会越来越严重,治疗时,需要的疗程变长,起效变慢。
修复盆底肌,产后不尴尬
莫主任介绍,目前恢复盆底肌的主要方式是运动训练、生物反馈及电刺激疗法。
产科设有盆底康复中心,可利用盆底表面肌电分析及生物反馈仪评估盆底肌肉损伤及脏器脱垂程度、进行专业康复训练等系统的盆底功能康复治疗。
通过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针对不同病人采用不同频率、不同脉宽、不同强度的电刺激,不同效果的生物反馈模式,并结合独有的 A3 反射、场景反射的训练,唤醒被损伤的盆底肌肉,增加盆底肌肉肌力和弹性,使受损伤的肌肉、神经得到真正的纠正,具有长期效果。
盆底治疗的优点:
1 、安全性:无创,无痛,无需服用药物。
2 、趣味性:治疗过程犹如游戏轻松愉快。
3、长效性:经一至二个疗程治疗后,用盆底康复器进行家庭康复训练可长期保持疗效。
盆底治疗的适应症:
1 、产后妇女可作为常规盆底肌肉锻炼
2 、各种尿失禁
3 、轻、中度子宫脱垂、阴道膨出、阴道松驰、阴道痉挛、性生活不满意
4 、非急性期反复阴道炎、尿路感染
5 、泌尿生殖修补辅助治疗
6 、产褥期症状(腰背痛、腰痛、尿潴留、乳涨、耻骨联合分离等)
7 、全身运动系统肌肉功能障碍,疼痛,萎缩
8 、下肢水肿,静脉和淋巴回流障碍
9、术后疤痕疼痛
温馨提示
提醒广大女性朋友,如果您正经受着盆底肌松弛所带来的影响,请前往医院产科进行专业咨询!
来源:健康广东,东莞市松山湖中心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