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岩磊:下笔不辞千遍苦,读书定会万卷熟
阅读本文前,请点击标题下面蓝色字体“温馨微语”“关注”我们。倡导原创,感谢转发,欢迎海内外作者赐稿。版权归原创作者所有。文坛园地,奉献给所有高尚灵魂。
泰国有句谚语:“经验是一把梳子,秃顶之后才能得到。”这个比喻说得非常形象,也很在理。我们的阅历和见识大多来自经历:没有跋山涉水,就不知道举步维艰的滋味;没有参加过高考,就很难理解分数是学生的命根;没有装修过房子,就不可想像隐蔽工程里的猫腻。同样,对于学习和写文章来讲,便是“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了。
常有朋友问我类似的问题:你每天都要写篇短文,肚子里哪来的那么多“货”?我一般回道:不断地“看”和“编”。“看”就是个学习过程,无论是书本上的,还是网络里的,或是“道听途说”的,都能成为自己知识宝库的货源。许多人会有误区,觉得只有书本里的才是硬梆梆地真货,感觉抱着手机的都是在不务正业地瞎聊天或玩游戏,其实在资讯日益发达的今天,互联网已成为我们获取学问的主要途径。
而“编”则是最有效的“看”。在“瞎编瞎写”的过程中,我就会梳理头脑里的思路,同时也在检验平时所学是否扎实,许多貌似熟悉的常识,真正落笔时才发现那准确的说法还是模糊不清的,反过头来就能督促自己去深入地掌握,从而有的放矢地进行局部深耕,并且印象极其深刻。人们总强调“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然而反之一样正确,即是:下笔不辞千遍苦,读书定会万卷熟。
“看”在用心,“编”在下力。有的人喜欢看书,但听其说话,还是东一榔头西一棒槌地不着边际,究其原因,他不过是把学习当消遣,热衷于一些八卦和无稽奇谈,心不在道上,脚岂能走正?写东西的确很辛苦,它不仅是智力活动,也是个体力活儿,在别人赏花看景时,你需要构思谋篇,在他人酣然入睡时,你得奋笔疾书。不惜力,才是“编”的真功。
几年的笔耕不辍,让我对学习和写东西有了一些切身的经验体会,大有杜甫的“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之感,同时也应了泰国谚语的说法,足见真理是放之各国而皆准呀。
(注:2018.3.15星期四,本文为《温馨微语》供稿。)
作者简介:石岩磊,一个漂在北京的满城人,一个年龄逼着早起的知命人,一个不会抱怨的傻子,一个不知后悔的呆子,在微信里觅到一处清静之所,在文字的组合中发现了一片蓝天。
图片除署名外,其它均来源于网络
转载请注明出处“温馨微语”
转发是对作者最大的鼓励
我与10W+之间只差您的一个转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