饶阳东里满何老师回忆救命粮票

粮票

作者 何同印

下乡那年,我十九岁,正是“半大小子,吃死老子”的岁数。将城市户口迁出落到农村,村里给了三个月的“商品粮”一一30%细粮,70%粗粮一一每月30斤,三个月后粮食就由所在生产队按工分分配。从那时起,我就从天堂跌入了阿鼻地狱(梵语Avīcinaraka的译音,即痛苦无有间断之意。)。可怜我弱不禁风,三个月能挣多少工分?到分粮食时,我只分到172斤玉米,这,还是“照顾知青。一年365天的口粮——  一天不到半斤,而且是毛粮,我真不知这一年我如何应付。到了农闲,就只能喝棒子面粥,节省粮食以备农忙。每天的白菜帮子棒子面粥吃得我只剩下在墙根下蹲着的份儿了。

秋末的一天下午,邮递员给我送来一封信,那是父亲寄来的,里面除了嘱咐我注意身体,好好劳动的话语,还有6斤粮票一一而且是全国粮票。真是雪中送炭,我的泪在眼眶里打转,在往肚子里流,这是父亲省吃俭用为我节省的,这里面不知寄托着父亲多少浓浓的亲情和牺牲。父亲是一位饱经战火和各种政治风暴,坚定的老布尔什维克,在我上山下乡时,“文化大革命”正把他们这些“走资本主义道路当权派”送进“五七干校”,接受非人的悔辱一一喂猪一一谁让你是卫生局长呢?父亲的定量是每月30斤粮食,还要每月拿出一斤支援灾区,29斤的粮食,我真不知道父亲是如何计划,如何节俭才为我省出的这6斤粮票。我的眼前晃动着父亲那并不强壮的身影,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的艰苦在他身上留下了永难磨灭的痕迹。节省这这6斤粮票的过程对于他无异于又一次艰苦的战争,而对于我则我念味着生命的延续,意味着我在艰难困苦时父爱在默默地支撑着我,鼓励着我坚定地活下去。

现在的年轻人没有使用过粮票,有的人甚至没有见过粮票。对于他们,饥饿仅仅是电影电视中一个普通的形容词,他们没有切身感受过饥饿的残酷,没有感受过饥饿对于一个人心灵的扭曲。他们生活在改革开放后的繁荣中,他们是幸福的,幸福到他们自己都不觉得幸福。对于他们,麦当劳、肯德基、迪厅、吧台是最熟悉、使用最多的字眼,他们是被父母或爷爷奶奶、姥爷姥姥哄着、喂着,吃着高级奶粉、蛋糕、食品长大的,他们无法体会在艰难困苦中的珍贵亲情,无法理解血与火淬出的感情是不会随着时间的消失而淡漠的。我相信,那些曾经的老知青们都会有这样的经历和体会。

从此,每个月都能收到父亲寄来的粮票,少则2斤多则4、5斤。就是这几斤粮票带着父亲深沉的舔犊之情,感动着我,激励着我、使我立志:一定把爱回报父亲,一定让父亲幸福!

至今,我还保留着6斤全国粮票。这不是原来那6斤粮票,是我为了牢记父爱,纪念那艰若年代的经历和亲情而留下的,看到它就使我想起那个年代,想起父爱。父爱是行动,不是语言;父爱是顺行的风,逆行的舵,前行的帆;父爱是茫茫大海中的航标;父爱是你在艰难困苦时的依赖和依托;父爱是冬天的太阳。

(0)

相关推荐

  • 全国首届“亲情杯”诗歌大奖赛入围作品展:宋厚健

    父爱如山 宋厚健 父爱如山, 高大.雄伟, 虽不似母亲那样的柔美, 却以独有的勇气, 支撑起一个家的重任. 父爱如山, 豪迈.俊朗, 虽不似母亲那样的委婉, 却以独有的坦诚, 舒展男人宽广的襟怀. 父 ...

  • 老知青回忆录|赵雨祥《少年》第二章

    少年(二) 1959年9月30日,是我刚满10周岁生日的第六天:我是一个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同龄的少年,出生在建国前1949年9月下旬的哈尔滨,三岁以后成长在辽宁省沈阳市!用现在时髦的语言来表述,有建国前 ...

  • 【原创首发】赞美父亲现代诗歌精选

    这些天,风声越来越紧 ◎何岗 母亲,总站在窗户后面眺望 她说:天蓝了,云淡了 我知道,她是在思念故乡 喇嘛庙山的野杏花,一定 又开满了荒山头,萋萋芳草 定也染绿了父亲的坟头 山下蝴蝶来了,山上布谷鸟叫 ...

  • 有一种感觉叫饥饿

    每到饭点的时候来到学校食堂,总能看到整桶整桶被学生弃置的饭菜(我想多半是因为量多吃不下了,或者是嫌学校的饭菜不合自己的胃口).学生们对此可能早就已经习惯了,并且还有着一份心安理得,觉得自己既然花钱买来 ...

  • 《饥饿往事-故乡纪事010》

    以下是关于饥饿的体验和饥饿的小故事. 1984年,小说家阿城的<棋王>中,王一生在火车上吃饭的描述曾经引起我生理上的共鸣,至于冯小刚的<1942>以及零星的饥饿资料,是后来才接 ...

  • 当年我在饶阳东里满中学说过评书

    每每听到收音机里单田芳播评书的那破啦嗓子,我就想到了我初中时说评书的事儿. 其实,咱也是一副憨拉嗓子,唱歌瘆人,跳舞踹脚[那时候也没有舞跳],唱戏年轻人也不兴.可咱偏偏是文艺班长,而且学校要召开文艺汇 ...

  • 饶阳东里满村何姓始祖到底从哪里迁来?

    每个村都有每个村的大姓氏,我们郭村以王姓为大户,西里满以靳姓为主要姓氏,东里满呢,何姓占全村人口的百分之六十以上. 可是,关于何姓始祖何时何地搬来东里满的问题,却很困惑于人,主要的传说来源有三:一是县 ...

  • 饶阳东里满村西的那一片杨树是属于西里满村的吗?

    前几天,我的公众号村里村外事发了一篇关于东里满村那一片大杨树的文章,有读者朋友留言说:编辑,东西满村西的那杨树林真的好壮观,它属于西里满,当时横开成行,竖看成行,斜看也成行,栽种要求非常之高. 当时西 ...

  • 饶阳东里满村西曾经有一大片杨树,谁还记得?

    虽然我是饶阳郭村人,但是对于东里满村村西的那一片大叶杨是记忆犹新,记忆中那是很大很大的一片树,古木参天,遮荫避日,虽然杨树在冀中平原是很常见,很普通的一种树,可是,一下子这么多的一大片,这么粗(有的一 ...

  • 饶阳东里满烧炭窑的记忆

    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斑斑十指黑······ 谁能想到,在中学课本里一篇关于卖炭翁的文章,谁能想到1000多年后,在我的老家饶阳县东里满乡情景重现. 那是怎么样的一个场景啊,几个 ...

  • 饶阳县东里满中学,你还能记起多少老师的名字来?

    记忆中的饶阳里满中学 听说里满中学解散了,我的心咯噔一下子,这可是我的母校啊.但我所记忆中的里满中学不是现在解散的这个学校,我脑海里的里满中学是旧乡中. 里满旧乡中坐落在东里满村东,和乡政府是一墙之隔 ...

  • 饶阳西里满和深州北河柳哪个村贩卖木材最早呢?

    俗话说一花带动百花开,一户富了百户跟. 正因为这样,早些年形成了很多专业户,专业村. 比如我们郭村,早些年做豆腐的多,那个时候冬天,大早起,总要推出去百十架子豆腐,大路小道上轮轮岗岗都是豆腐车,后来又 ...

  • 饶阳县东里满村靳桂林老人写了一部“家史

    这是我以前写过的一篇报道,曾经刊发到<衡水日报>上,今天在邮箱里看到了,不知道老人还健在吗?他的家史著作还留存着吗?如果留存着,可以印成书籍啊!也希望每个家庭都有自己的家史,让后人知道先人 ...

  • 安平县唐贝村的靳氏和饶阳西里满的靳氏的关系

    每个村都有大姓,俺们古奥村王家是大姓,邻村东里满姓何的多,靳家庄姓靳的不少,西里满靳家也是大姓,当然传说都是山西洪洞县一带搬迁过来的. 后来我在安平电视台上班,去安平县唐贝村拍摄专题片的时候,去了这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