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知道古奥村集是怎么立起来的吗?(村庄记事)
有钱没有钱,逛逛售货员,这是农村人在城里的无聊生活。
其实,村里生活呢,也是无聊,但是,五天一个集日,也不单单是买东西,还有看看各色商品和各样的人,怪有意思的。
俺们村早些年是有集的,可能是文革时期,不让揍买卖,干部轰赶人们,渐渐的集就化了。
我小时候,多去赶西里满集、送驾庄集,过年的时候,就去六里外的深县南河柳村赶集,也去十五里外的五公镇赶过年集。
我们没有想到村里会立集,很多人说立不起来,我也有些将信将疑的。
那是九几年吧,关于立集的前前后后,是写在了日记里,今天找不到了,所以无法确知准确立集时间,应该是秋后。
那时我20来岁吧,有村里热心人士如增宽同音等人,叫来子弟班搭台唱戏。
所需经费是每家每户去敛钱,一家一块五毛的,几乎没有不给的。
集定在逢五排十的,也是避免和周边的村的集日发生冲突,地点就是村东西大街的西头,原先大社的前面,那个地方还是水楼子【水塔】的所在,南边是面粉厂的。
唱戏是用村里的木头搭的简易戏台,俺们这叫唱高台,有的人家相继通知了亲戚,村里一时间笑语欢哗的挺热闹。
我也去看戏,只是台下年轻人太少,净些老头老太太,那些装扮的演员们在台上咿咿呀呀的唱着什么,也听不清楚,但是,集市买吃食的可不少,摊煎饼的,卖扒糕的,卖生肉熟肉的,卖馃子的,还有衣裳摊,土产摊等等等等,一个接着一个排成了两溜。
改革开放后,人们的精神面貌为之一新,许多人家开始了做买卖,因此,一说立集,马上就赶来了,逢五排十的周边几乎就没有集。
就这样,折腾了好几天,村里人们除了笑脸,就是狐疑,不知道这集能立起来吗?
也可能是人心所需,逢五排十的,赶集的人还真不少,一来二去的集就立起来了。
就这样,在村里生活,就有多了一个热闹的去处,那就是有事没事的转悠一圈。
以后的日子,我的小匣子【收音机】坏了,就拿到集市上去收拾,有时候在集市上碰到久未见面的朋友,也相互小立寒暄几句。
俺们谷奥村集呢,东头是菜市,中间有卖肉的,还有卖馃子、麻糖的,还有粮油的,南面是卖衣裳鞋袜的,西面有卖布的,北面呢,过年的时候,就在延伸的过道里卖画。
有了集,真的是很方便的,
我也在集市上卖过两回东西,一次是从前女友家弄了一件她们原先卖衣服的货底子,值十几块钱的短袖上衣我六七块钱就出手了,还真卖了几件,惹得周边的衣服摊挺羡慕;有一次是卖书,我把我贮存的大部分书拿到集市上卖,两个多钟头,一本也没有卖出去,我就急急的收摊来。
妻子呢,也去卖过一次,是我在院子栽种的扁豆还有北瓜,长的太多,吃不了,那个时候,她在家照看孩子,也没事,就脑袋不知犯了那根弦,用袋子装了一些扁豆和北瓜去卖,我想不好卖的,这是村里,谁家不种啊,你还别说,她扁豆卖完了,北瓜原封不动驮回来了。
集就这样一年年的赶着,但是,集市上人们收摊了,留下很多垃圾,村里就雇了我原来的好友连根去扫,工钱呢,就是给每个摊位要个一块两块钱的,他人很随和大度,应该要不了多少,但是他却把大集打扫的干干净净,今年不知道什么原因,问我在村里当干部是表哥,他说不让他扫了,我心想也许是他爱喝酒耍酒疯的缘故吧!
从立集成功这件事上,我们看出什么事情适合人心和时代潮流就容易做成,其实,这是立,邻村张各庄村,没有立集,却也有了集。
原来是在俺们村上午做买卖的,下午没有卖完就到了邻村张各庄去卖,一来二去,买卖多了,就成了集日,而且俺们村是上午集,他们村是下午集,虽然是一个日子,都是逢五排十,但谁也没有把谁村的集夺过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