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雅的老前辈(2)
徐股长与我们分享了关于他的两次戏剧性的工作调动。
时光倒流,回溯至六十年前的那个暑假。1961年暑假是他人生旅途的分水岭。这年暑假他领到了生平第一份工资,十年寒窗的艰辛终于有了结果,前程春光明媚,夏日的天空阳光灿烂。他被派往本县广福小学当老师,实现从学生到先生的角色转变,破茧成蝶,怀着无限憧憬的他走上三尺讲坛,开始传道授业解惑的神圣职业。
去广福乡必需途经分水岃,分水岃山高路陡,公路在崇山峻岭中攀援而上。其时落后的交通现状,不是想搭车就有车搭的。初出茅庐的英权老师接受分水岃的考验,徒步往返了一趟又一趟,雄关漫道风雨无阻。据他回忆:“由于自己热爱这份工作,热爱教书育人的事业,第一学年的教学成绩就名列前茅。”星光不问赶路人,一分耕耘就有一分收获。取得成绩的艰辛历程他没有细说,在他看来无非就是捧着的一颗爱心起作用罢了,拳拳之心贯穿于教育教学工作的始末,用炽热的爱去开垦孩子们的心灵荒漠。
一个学年圆满结束,暑假如约而至。1962年7月份的某一天,他接到工作调动的通知,他被调动至新创办的广福中学当老师。“从小学调至中学,身份更上一层楼,即便是'么牛着驶马’的权宜之计也罢,总算是对自己工作能力和工作成绩的肯定与认可,那一点点自我安慰的虚荣心还是有的。”他毫不隐讳地跟我们说。
他收拾了行囊,把满心喜悦一并装进行囊中,回家乡度暑假去了。
回到家乡后,好消息接踵而来,家乡的小学也缺少教师的传说在群众中热议。随着学生人数的增加,农场各小学都有扩容的需求,土坑小学要开设分校,听说分校就设在茶园村的钟屋子。家乡父老建议他回来服务本场学子。他听到这些好消息后喜出望外,心里盘算着如果真能如愿,既可服务家乡又不用翻越分水岃的艰辛了,于是便开始心动并有所行动。他找到时任土坑小学的邓仲敏校长。直爽的邓校长满口答应他,并出具接收证明,建议他去办理相关的衔接手续。
他的衔接手续非常顺利,从广福中学到县教育局一路绿灯。他把相关材料一并交给邓仲敏校长了。
好梦陪他度过剩下的假期,他翘首以盼,静候佳音。岂料等到开学前夕,依然没有丝毫动静,他终于按捺不住了。原来所有的材料仍躺在邓校长的抽屉里,没有呈送给农场组织部门。为人爽直的邓校长何以会如此呢?一说是邓校长因病耽误了此事;另说是有别的隐情……据英权老师回忆,好在时任教导的徐志达老师非常同情与支持,亲自陪同他到场部找分管教育的陈瑞清书记,在时任党委副书记陈瑞清同志的协调下才解决问题,悬着的心终于归位了。
弹指光阴,回到农场服务家乡学子,一晃十一年,从1962年至1973年,他从普通教师升任农场小学负责人,再升任农场中学校长,以乡小教师身份出任中心小学负责人,几年后又被提拔为中学校长。他没有人事背景,在个人能力与炽热爱心的共同作用下笃定前行。在任农场中学校长不到一年的时间里,他再一次迎来了工作调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