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如陶瓷世家
(一)——陆云山艺术精神之传承
陆云山(1901年-1974年)
《景德镇陶瓷词典》这样记载我的父亲陆云山:
陆云山(1901-1974),近现代景德镇瓷画名家。陆氏“陶瓷世家”第一代传人,号称“八小名家”之一。江西丰城人,10岁(1910年)时,便不远千里到天津裕丰瓷行当学徒。1915年在唐山画瓷。1918年转入上海画搪瓷。1928年重返天津裕丰瓷行画瓷。1932年回到江西,在九江画瓷。1937年定居景德镇,以画瓷为生。1953年加入第三陶瓷工业社,1956年调入轻工业部景德镇陶瓷工业科学研究所。早年,受北派、海派画风影响;晚年,与王大凡、刘雨岑、王步等名家同堂共艺。工花鸟,爱画梅雀、松鹤、飞鹰、菊蝶。擅长釉上彩,常将新彩和粉彩、圆笔和扁笔结合,并且糅合指画技法,形成陆氏画风。构图严谨、疏密有致、水路空阔。笔墨苍劲,变化多姿,格调高雅。代表作有:新彩《梅花迎春图》厂盘、新彩与粉彩《玉骨冰姿图》挂盘、粉彩与新彩绿地开光《秋菊图》腰鼓壶、粉彩《松鹤贺寿图》瓶和《六鹤同春图》瓷板等。
粉彩 玉骨冰姿图 陆云山 1939年
我父亲陆云山在天津学徒,也曾去上海和唐山画陶瓷,后回到江西九江。那时候时局比较混乱,1936年我出生在九江,因为时局日下,生活不稳,我的父亲母亲便带着我逃到了景德镇,并在这里定居,那时我父亲才20岁左右。景德镇千年的陶瓷艺术底蕴滋养了我父亲,也滋养了他的后人。
我的父亲在景德镇陶瓷艺术界的影响应该说是很不错的。王锡良老师、周国桢老师都能回忆起关于我父亲的往事。他曾在轻工业部陶瓷研究所与王步、王大凡一同工作。应该说他在专业上是有一定造诣的,所以才能被调到部陶研所与珠山八友的几位艺术家共事。他对景德镇陶瓷艺术主要的贡献有两个,首先,是把粉彩和新彩结合到一起;其次,是扁笔与圆笔与手指的结合,为景德镇的陶瓷艺术开创出了新的表现技法,丰富了陶瓷绘画的语言。比如说他那件被收录到《中国现代美术全集》的作品——《双鹤苍松图》(新彩棒槌瓶),就是圆笔、扁笔与手指结合作画的代表作品。
陆云山 国画《 海棠黄鹂图 》
我认为,陶瓷艺术精神的传承很重要。我父亲是陆氏“陶瓷世家”第一代,我深感有责任将我父亲对陶瓷艺术孜孜不倦的追求精神在尊重儿孙意愿的基础上,一代一代传承下去。我还记得1990年景德镇评陶瓷世家有几个条件,一是家庭成员三代在景德镇从事陶瓷艺术事业,二是家庭成员在艺术界有所建树、对陶瓷事业有贡献。经过1991年到1993年多次开会论证,最后才确定了24户,我家便是其中的一户。当时民间传说我的父亲是“小八友”之一,而这些头衔是民间口口相传自然形成的,并不由哪个单位评选出来的。由此可鉴,我父亲对景德镇陶瓷艺术的贡献得到了同行们的认可。如果不是他曾为景德镇的陶瓷艺术做出过贡献,我的家族也不可能于1994年10月获得市政府授予的“陶瓷世家”荣誉称号。
陆云山 国画 《梅雀图 》
我家从我父亲开始,到我的孙辈,四代都在从事陶瓷艺术。我的大儿子陆涛,现在是景德镇学院的教授;我的二儿子陆岩,是江西省工艺美术大师;我的大孙女陆璇,毕业于西南交通大学艺术系,在景德镇学院教授平面设计;我二孙女陆娟,毕业于西安外国语学院艺术系,今年又考上了景德镇陶瓷学院的硕士研究生。我们家族的艺术氛围还是很浓厚的。现在我的孙女们正在夯实基本功,我也要求她们学习传统、了解传统、继承传统,才能创新。今年8月,我参加了一百名陶艺家上井冈山采风活动,我把孙女带上了井冈山,与她们一同写生并创作陶瓷作品。她们每作好一件作品,我会根据她们的思路提一些我的看法,给一些我的建议。我的孙女们在继承家学传统上很努力,工作学习都很认真。这么多年来,她们每画一幅画,每写一张字,都会拿给我过目。孩子们每创作一件作品也都希望我去看一看。他们的每一幅作品中有他们自己的主题思想,都有自己的内在追求,有时会从他们的作品中提一点我的看法,也许能有更积极的作用。我做了十二年的老师,带了这么多学生,深刻领悟手把手地教,确实比课堂上教的效果要好一些,学生领会得要快一些。课堂中大部分是将实践提升到理论,但绘画本身是重实践,光讲不行,还需要示范。比如说行笔用侧锋,为什么要用侧锋?什么是侧锋?侧锋是什么效果?怎么侧?行笔速度如何?快慢结合的效果如何?……这些问题都需要用实践来解答,否则学生难以理解。我创作时,儿孙辈有时也会在身边看,我家的艺术氛围还是很和谐的。
《双鹤苍松图》 陆云山 1969年
我父亲做了一辈子的艺人,他这辈子一直痴迷于陶瓷艺术,也忠实于陶瓷艺术,并在这个过程当中做出了自己的贡献。他对陶瓷艺术的专注也深深地激起了我对陶瓷艺术的热爱,我也正把对陶瓷艺术的热爱传递给我的下一代。希望我的儿孙辈能继承这份荣誉,对自己的人生规划既有自己的思考,也有我个人的见解,并继续潜心学习、深入钻研景德镇的陶瓷文化,让我们家族的艺术风范在欣欣向荣的景象中更加兴旺,更希望儿孙们能为景德镇陶瓷艺术的传承、发展与创新发挥出自己人生的价值。
绿地开光《秋菊图》腰鼓壶1 陆云山 1961年
绿地开光《秋菊图》腰鼓壶2 陆云山 1961年
《六鹤长春图》 陆云山 陆如合作 (正反)
(二)——陆如:画本体
陆如
“他(陆如)在继承、接续传统文化艺术中,同时追求新的发现与创造。当他把文人画笔墨韵律成功转换到陶瓷艺术作品中时,真正实现了水墨与陶艺浑然的和谐与统一,充分展现出陶瓷材料肌理质地的意味与美感,即用陶瓷语言把情感、美感与技术统一成功地表现出来,实现了文人画派瓷艺个人风范的最佳展现。”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张守智
青花点彩 《葵花向阳》 瓷板画 56*112cm
毫无疑议,陆如先生的瓷画作品是景德镇文人瓷画继往开来的典范之作,而之于瓷画,其显然有独到见解,而其核心理念则似乎紧紧围绕着“画”本身,也因此,“画本体”的美学思想成为其艺术审美与创作活动最根本的依据。确立这种“画本体”思想显然之于景德镇瓷画艺术的血脉延续至关重要。自清末徽籍书画家程门来到景德镇,以画入瓷便蔚然成风,而以画为本亦成近现代景德镇瓷画家之共识,并借此以美术家居之而与匠派之瓷分野,“画本体”的瓷画传统绵延至今而不绝。作为践行者与倡导者的陆如先生,基于深厚的书画功底,用他的作品完美地诠释了“画本体”美学精神,并以数十年言传身教培养和影响了一大批中青年瓷画艺术家,为景德镇瓷画传统的传承与拓展付出毕生精力。
以画为本
瓷画,其重点在画,瓷之胎釉、颜料、笔以及各种化合添加剂等材料与工具皆为画服务,并通过构图、笔法、色彩塑造画面形象,此谓瓷画之“画本体”观念。在陆如先生看来,瓷画的根本在于“画”,任何一位国画家,只要假以不长时日便可掌握基本的陶瓷彩绘工艺,并进而以其绘画功力而立足甚至超越景德镇本土瓷画家。
斗彩瓷瓶 《君子风骨》 200件加大
瓷画之“画本体”原本无需特别提出,由于对于材料工艺与绘画语言侧重点的不同,当代陶瓷艺术在上世纪80年代以后便出现了分野,即陶艺方向与瓷画方向。这种分野在本世纪初愈显分明,前者似乎更受话语权威者的追崇,而后者则似乎颇有迷失之感。在当今瓷画界普遍的传统绘画性日趋薄弱、偏重工艺性的情形下,“画本体”美学思想的确立就不单是成就个人,而是关乎景德镇瓷画发展导向与前景之大事。身为“八小名家”之一的陆云山之子,以画为本的观念自是自小在陆如心中扎根,自幼的勤奋苦练使其成就了非凡的工笔花鸟国画能力,而其后持之以恒打下的扎实的文人画功力,更为其坚定和弘扬以画为本的创作思想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画本体”观念的正式确立是在1962年,工作于江西省陶瓷公司产品设计室的年青的陆如有幸接触到了唐云、王个簃、朱屺瞻、林风眠等著名国画家。国画名家在纸与瓷之上尽情挥毫的游刃有余令陆如赞叹,在虚心学习与讨教的过程中使年青的陆如萌生了先打下国画基础,然后才能更好地将国画技法移植入瓷的信念。
从对历代名画的摹写临习入手,陆如真正开始了其以画为本的从艺历程,文人画入门经典《芥子园画谱》是其反复摹习、细研勤练的范本。在遍习名家之作后,陆如开始游历写生,走向生活、走向自然,外师造化、中得心源。
《长春图》 200件加大
1967年的一天,陆如随江西省陶瓷公司产品设计室一行六人前往桂林写生,他独自一人在桂林花桥水边写生,勾皴点染、随类赋彩间,恍然已是黄昏。当阵阵轰然爆响的鞭炮声将他从笔墨中拉回现实时,猛然记起这竟是大年除夕。回到住处时,已是大厨下班、四处打烊之际,就这样在废寝忘食间迎来了新年。这一经历让47年后故地重游的陆如先生无法释怀,感慨万千,虽是小事,却能使后辈晚学从中获得激励与启示,在从艺之途中追求一种淡泊心境,探求艺术真谛。
1970年在北京有幸结识并拜齐白石之高徒许麟庐先生为师是使其国画水平突飞猛进的关键机遇。在获得齐氏花鸟画真传之后,瓷如其画,其瓷画作品彻底洗脱了匠气而步入到江南文人画的雅境,也因此获得恩师的由衷嘉许,赠于八字题曰:“胸中瓷艺,腕底丹青。”
斗彩瓷瓶 《君子雅集共春秋》 200件加大
而陆如习画脚步不止于此,1982年,其再度入京至中国工艺美术学院进修一载,并有幸跟随著名山水画家白雪石先生学习山水,进一步拓展了其国画题材,并系统性地获得了丰富的美术理论知识。
子曰:“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艺术活动贵在“游”,而此“游”既指游历山川,亦可理解为实践写生。数十年遍历名峰古刹、园林古镇的陆如先生,又以造化为师,以生活为师,在“游于艺”中积淀了极丰富的写生绘画素材。
斗彩瓷瓶 《梅清兰馨》 150件
数十载曲折悠长的从艺习画经历,使陆如先生形成了包容宽广的艺术视野,对近年来一批外来国画家来景创作瓷画的现象抱有极大的热忱与殷切期望,认为这批具有深厚国画功底的画家进行瓷画创作,必将给当今景德镇瓷画界以巨大震动,并期待外来国画家的瓷画作品能更多地展示文人画之审美精神,以促进景德镇瓷画水平在绘画技艺与美学内涵上的精进与提高。
粉彩瓷板画 《松鹤图》
工笔彩色写生画 《佛寿图》
国画小品 《金鱼图》
国画小品 《年年有馀》
白描写生 《松塔图》
白描写生 《寿柏》
以教促长
1985年,已以画名而在瓷都负有盛誉的陆如先生,却赢来了其人生的一个大转折——赴景德镇陶瓷职工大学任教。从未进过大学门的陆如却进大学当起了老师,没有大学文凭的陆如颇感忐忑,但在领导和同事的大力支持下,他很快地胜任了教学工作,以卓越的绘画功底和极勤勉的治学态度打动与感染着每一位学生。
任教似乎是与绘画并不相干的职业,需要点燃他人、湮灭自己的奉献精神,对于个人艺术成长而言似乎是一个阻碍,然而,事实却并非如此。十二年的教学生涯,不仅没有使陆如的绘画技艺停滞,相反地,在教学过程中,作为教师所必需的职业自觉、内在的发展要求和情感活动却成为促进其继续努力提高绘画水平的巨大推动力,以教促长,这十二年也成为其成就累累、硕果丰收的重要时期。
《竹报平安》
在从教十二年间,陆如先生的书画、瓷画作品大量入选各类重要画集和博物馆,晋升为江西省高级工艺美术师,并获评“陶瓷世家”、“从事工艺美术行业30年”等荣誉。而在其1996年从教育战线退休时,与王恩怀先生共同举办了书画联展,对其所获新的艺术成就作了一次全面展示。
而这十二年最令陆如先生满意的并不是自身艺术成就,而是桃李满瓷都。作为景德镇陶瓷艺术人才摇篮的景德镇陶瓷职工大学,培养了大批陶瓷艺术人才,如今陆如门下的学生成长为大师级和教授级艺术大家的不在少数,成为景德镇陶瓷艺术新一代栋梁与砥柱。而这些事业有成的原职大学生在忆往追昔之间,充满了对陆如老师的崇敬与感恩之情。
《长寿图》
谈及这些教育成就,陆如先生却总是非常低调,总是谦虚地认为,这些昔日的学生、今日的名家之所以有这些成就,都是其个人努力的结果,而这正体现出陆如先生持之一贯的做人、从艺的低调谦逊风格。陆如绝不仅仅是传道、授业、解惑的老师,其更如一位典范楷模般,以严谨的治学、绘画精神深深地影响感召着每一位学生。
忆起当年,陆如先生曾记得,甚至于有的家长为孩子报名职大时要确定陆如和其他诸位名师是否任教,否则退回学费,笑谈之间可知当年职大名师声望之盛。
《品似梅花香在骨》 青花瓷瓶
在获得从艺、教学双丰收之后,陆如先生显然身退艺不退,继续以老骥如盛年之势驰骋于瓷都画坛,并在其67岁那年获得“中国陶瓷艺术大师”之殊荣。在取得足以令人仰望的艺术成就之后,陆如先生却愈发地平静淡泊。
2011年,景德镇市委宣传部、市文联授予陆如先生“德艺双馨艺术家”的荣誉称号,真乃实至名归!
《年年有余》 青花瓷瓶
《瘦梅图》青花瓷瓶
《君子吟春秋》 青花瓷瓶
《和为贵》 青花点彩瓷瓶
《鹤寿梅香》 青花瓷瓶
《玉梅万朵向阳开》 青花瓷瓶
《鸿竹图》 釉下彩瓷盘
以瓷为媒
以画为本的瓷画美学精神与传统古典瓷画审美精神形成本质区别,强化了审美的纯精神属性,并进一步摒除其实用功能。“画本体”的思想将瓷画的审美重心由工艺物质性而转向精神性,由工艺再现转向情感表现,从而使瓷画成为一种纯粹的艺术创作活动。
观陆如先生的瓷画作品,我们即可以深刻地领悟到这一点。画为心声,发于心而运之笔,陆如的瓷画作品同样是心灵的物化,注入了他对自然、生活的思考、灵感与激情,跳动着独具的陆氏思想符号,蕴涵着深层的传统文化精髓。
《高瞻》青花瓷板
当然,对画的本体地位的强调并不意味着对瓷的媒介语言的忽视,任何一位瓷画家都不能在没有学习基本彩绘工艺技法的情况下进行创作,但其所发挥的是媒介与载体的作用,与画的主导作用相比,其所产生的是辅助功能,是为画的审美表现而服务的。于是,我们观陆如先生的瓷画,无论是青花、古彩,还是粉彩、新彩,其展示的是一脉相承的陆氏文化品位和绘画风格,对材料媒介得心应手的运用使之早已摆脱材料工艺的束缚而走入纯艺术的殿堂。
上世纪80年代以后,“画本体”观念显然在现代陶艺的发展潮流中常被激进的陶艺家赋予落后、保守的含义,而陶艺的观念也被置于瓷画当中用以变革与创新瓷画,以致陶瓷材料和工艺服务于绘画的“画本体”观念被从根本上质疑和动摇,重技轻画之风气甚嚣其上。陆如先生的瓷画艺术虽然一直在求新,一直未停止其探索的脚步,但坚定地以画为中心、以瓷媒介为辅的核心理念显然并未动摇,绝未本末倒置地盲目在瓷画中追求材料性与工艺性,片面地沉湎于表面的浮华肌理与视觉冲击之中。
于是,我们看到陆如先生的瓷画作品保持着一种素雅清新的文人品位,少加修饰而突出画的本体美学精神,按照画的美的规律去创作。而如果缺失了对画的本体美的追求,将工艺美置于绘画美之上,以陶艺的审美规律加于瓷画之上,则不是对景德镇瓷画的保护,而是对景德镇瓷画前景的一种扼杀,并进而丧失其本土特色而陷入同质化的泥淖。
当然,以画为本并不意味着对瓷画工艺研究的忽视,作为媒介,其所发挥的基础作用值得深入探究,毕竟其材料表现与国画有异,也与其他绘画有异,从而使其独立于其他画种。对媒介属性的熟谙与把握显然是以画为本的基础,而陆如先生对于各种彩绘料性和技法的把握显然已臻化境,这也是其以各种彩绘技法直呈画境的底气。在陆如看来,各种彩绘技法的创造与运用皆是为了更好展现出画之效果,如青花的水墨笔法、粉彩的填白洗染等,其本质都是一种绘画语言,是为表现画面而服务的。
作为瓷画媒介的陶瓷材料,其表现力显然并没有被开发穷尽,还具有无限的可能,而年近八旬的陆如先生仍旧笔耕不辍,依然孜孜不倦地探索瓷画媒介的新技法,笔随时代地向前走,展示其瓷画作品的当代意义与存在价值。
粉彩瓷板画 《玉洁》寿梅图
《长寿九桃图》青花点彩瓷瓶
《青花瓷瓶》 寿梅图
《梅兰竹菊》青花瓷板
《莫言桃花三日红》青花点彩瓷板
国画小品 《香瓜》
(五)——陆岩的“三自”境界:自觉 自信 自强
作者简介
陆岩,号陆子琦,1964年出生,1994年景德镇市人民政府授予“陶瓷世家”称号,江西省工艺美术大师,中国高级工艺美术师,江西省高级工艺美术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江西省美术家协会会员,南昌大学艺术学院客座教授,景德镇学院客座教授。
祖父陆云山是景德镇市近百年陶瓷艺坛名人之一。
父亲陆如是当代著名陶瓷艺术大师。
陆岩在“陆氏艺术风范”熏陶之下,继承优秀家风,又赋予时代艺术时尚,青花斗彩人物、青花斗彩花鸟形成个人特有的艺术风格,陶瓷作品装饰手法丰富,人物刻画形象生动,布局气势高雅,设色清晰,不失传统手法,又结合现代陶瓷艺术,造型与装饰相得益彰。
其作品:
《采莲图》、《长寿》被中国工艺美术馆收藏;
《映日荷花别样红》、《仁者寿》被江西省工艺美术馆收藏;
《清曲》被江西省博物馆收藏;
《清韵》被景德镇陶瓷馆收藏;
作品在全国各项陶瓷美术及工艺美术展览中获得多项金奖,其陶瓷艺术作品在国内外深受收藏界人士青睐。
陆岩
景德镇瓷画界向来注重传承,陶瓷世家源远流长,数不胜数,在景德镇陶瓷艺术史中占有极其重要的作用。江西省工艺美术大师陆岩即出自于一个典型的景德镇瓷画家庭,祖父是赫赫有名的“珠山小八友”之一的陆云山、父亲是中国陶瓷艺术大师陆如,无一不在景德镇享有盛誉。学习传统、继承传统,延续陆氏瓷画血脉,毫无疑问是陆岩的责任和使命,这不仅仅是家族荣耀的传承,更是景德镇基因的流传。当然,陆岩并没有因为高度重视传承而为传统所束缚,在坚守传统的基础上始终寻求自我发展之路,艺术传承的自觉、艺术理念的自信、艺术实践的自强,三者之间相互促进、相互融合,共同构筑出陆岩瓷画艺术的“三自”境界。
《和为贵》 青花釉下彩瓷板
1
自觉
自觉之于艺术的意义,其内涵在于,在艺术创作活动中保持一种清醒的认知和理性的态度。陆岩走上陶瓷艺术道路,完全是一种自觉行为,不需要机缘巧合、不需要风云际会,传承景德镇陶瓷艺术、传承陆氏瓷画家风,并在这条道路上自觉地一直走下去,从幼年时代起便已经深深融入到他的血脉当中。
自觉,在于对自己所从事的艺术事业在历史发展中的地位和功能有深刻的认识与领悟,对弘扬艺术事业的使命有坚定主动的担当。
《和为贵》 青花釉下彩瓷板
上千年手工制瓷史的景德镇,直到现在,仍然保持着非常完整的陶瓷艺术制作体系,形成了非常丰厚的传统,它不仅是中国陶瓷艺术的根基所在,甚至可以说是中华文明的根基所在。陆岩认为,这是每个成长于景德镇的陶瓷艺术工作者所无法绕开的历史积淀,是一份历史厚礼而决不是沉重的负担,特别是世家子弟,必须肩负起传承的历史重责,而要真正做到这一点却是一条非常艰苦而漫长的征程。
陆岩拼尽全力打进传统,从少年时代始,小陆岩即每天在父亲的指导下完成数张国画作品,并得到父亲的谆谆教导,除临摹父亲作品以外,还遍临历代国画名家之作,打下了扎实的基本功,从那时起,他就已经成为景德镇陶瓷艺术精髓坚定的传承者,始终不忘博大精深的景德镇精神、景德镇瓷画传统,钟情于神韵、意境和笔墨的表达,以十年磨一剑的精神,苦练粉彩工笔人物、青花斗彩写意花鸟等,并成长为景德镇中青年陶瓷艺术家的中坚力量。
《金果飘香》青花釉下彩瓷板113×58cm
陆岩的成长历程是景德镇万千陶瓷艺术有识之士的一个缩影,正是他们的努力,才使景德镇陶瓷艺术得以继续传承并发扬光大,为景德镇也为中国保守着文化血脉。
自觉,还在于对自己所从事艺术事业的变化规律有正确的认识和把握。
回顾一千多年景德镇陶瓷艺术的发展历程,可以发现,自觉地继承传统,并在传统基础上寻求突破是一条非常清晰的主线与脉络。而如今,景德镇陶瓷艺术却出现了两条主线,一条是传承中求新,一条是颠覆传统的现代派,陆岩显然属于前者。选取哪条道路与个人艺术成长经历和审美取向密切相关,并不分孰优孰劣,任何对传承者的偏见显然出自于对艺术发展规律的漠视。
《福寿图》青花釉下彩瓷板113×58cm
陆岩面对革新大潮而不脱离传统根基,这当然绝非是一种固步自封和井底之蛙。事实上,陆岩对各种现代派陶瓷艺术的发展现状 了然于心,但景德镇陶瓷艺术自有其自身发展规律,一方面需要外来者的冲击,但另一方面还需要循着自身轨迹向前发展。陆岩始终牢记父辈的宗旨与教诲,将创作之根建立在优秀的民族传统之上,不进行过激的反传统。但这当然并不意味着陆岩反对现代革新,事实上,他对各种现代派陶瓷艺术现象抱有包容和理解,对青年艺术家的个性化尝试密切关注,赞赏和认同其创意性思维,并部分地将西方现代派光影和透视技法融入其作品当中。
这种包容的心态有助于陆岩不断深入思考自身的艺术发展之路,在传统瓷画中,工笔和写意看似水火不容的技法,而陆岩却先学工笔人物、后取青花写意,并将工笔技法部分地融入到写意创作当中,从而更加丰富了其作品的传统画意。于此意义来讲,陆岩既是景德镇瓷画界的传承者,也是一位博采众长的开明者。
《长春》青花釉下彩瓷板82×45cm
1
自信
自信,是一位艺术创作者的基本素养,而对于以继承传统为使命的艺术家来说尤为如此。无论是身在逆境还是如鱼得水,生性乐观开朗的陆岩始终充满了自信,正是这种自信,使其从不言弃,是一位信念坚定、信仰执着、信心十足的乐观者,于艺术、于生活、于人格,皆如此。
自信,在于对自己所从事的艺术事业和所继承的传统有一种坚忍的发自内心的敬畏之心、信任之心和珍惜之心。
景德镇上千年形成的深厚陶瓷艺术历史积淀足以让任何不抱偏见的人敬畏,没有这种敬畏之心就毋谈传承与发扬了。在陆岩看来,历史上曾出现过各种灿烂的陶瓷文明,许多先后消亡了,除却客观原因以外,传承断档不能不说是一个重要因素,而景德镇绵延千年,窑火不息,薪火相传,独放异彩,是无数景德镇先辈代代相承的结果。景德镇陶瓷艺术曾度过最困难的时期,而到了当代,更不能让其消失在我辈之手。陆岩敬畏景德镇深厚的传统,也敬畏父辈数十年如一日的勤奋拼搏,正是这种敬畏之心,使陆岩充满了探索的勇气和前进的信心。
《石寿图》青花斗彩瓷板82×45cm
在西方现代以及后现代主义甚嚣尘上的今天,部分人迷惘了,动摇了,对景德镇陶瓷艺术的先进性产生了怀疑,但陆岩始终予以信任之心,他认为,传统景德镇陶瓷绘画艺术与中国画一样,保持着纯正的民族血脉,任何时候都很中国,并不会过时。这份信任也出自于陆岩对祖辈、父辈的崇敬,他将老一辈艺术家视为学习的楷模,父辈的艺与德始终是激励其前行的巨大动力。
在外来艺术的巨大冲击下,当下的景德镇陶瓷艺术家更应该珍惜与呵护生生不息的千年窑火。陆岩的珍惜之心,体现于其对景德镇及父辈传统艺术营养孜孜不倦的学习,体现于对自身艺术之途每取得一点进步的满足。珍惜的人,艺术才会精彩,珍惜的人,才会善待艺术,而不是将其视为攫取财富的手段,也只有珍惜,才能创造傲人成就。陆岩艺术的精彩、为人的淡泊,正是来源于这份珍惜之心。
《幽境图》+青花斗彩173×79cm
自信,还在于对自身所创作艺术作品的价值与魅力有强劲的信赖和虔诚。
陆岩瓷画作品艺术价值与魅力的产生,并非是传承加人格再加点现代元素,这样数学般的叠加,而是通过自身不断地思考、孕育、磨练、幻化、催生、提升而来。陆岩的艺术创作植根于传统土壤当中,又沐浴于新时代的阳光雨露当中,他吸收、汲取古今中外各种艺术营养中自己喜爱的一部分,并勤学苦练,融会贯通,久而久之,自身的个性风格也就形成了。
作为一名开明的传承者,陆岩并不认为存在着一成不变的传统,如果每个艺术家都遵循不变的传统,那就会成为毫无个性的复印机,而这也失去了艺术创作的真谛,他凭借着坚定的自信心,坚持走自己个性化的发展道路。
《福寿》青花斗彩瓷瓶30×28cm
陆岩的个性化风格主要体现于两个方面:其一,强调生命精神。在他的作品中,无论是各种花卉还是禽鸟,无一不是处于自然界特定时空中的生存状态,一派生机盎然,而绝不是孤立的符号式表达。他的构图重视多视点、多角度,通过各种景物的自然穿插、交织,营造出一股浓烈的生命气息,并通过巧妙的留白,给欣赏者以充分的想象空间。其二,丰富的表现手法和技巧。陆岩早期以粉彩人物为主要表现对象,其后秉承父辈写意青花花鸟,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将青花与釉下彩相融合,从而在近年来确立了以青花斗彩花鸟和青花釉下彩花鸟为主导的作品创作方向,而在作品中,还广泛地融合工笔手法、西画技法,显示其表现语言的强大包容力。
《荷塘雅韵》青花斗彩瓷瓶53×23cm
1
自强
自强,是艺术创作者的基本发展途径,决定了创作者所走的方向和目标,一个不能自强的艺术创作者是无法成为一个真正艺术家的。在他人看来,陆岩的世家弟子身份使其似乎不需要多少努力,躺在祖父辈的福荫当中即可轻松成长。但事实却并非如此,老一辈艺术家给陆岩的不仅有光环,还有巨大的压力,一切的成就都无法轻松获得,惟有自强不息,才能做到真正的传承,既传承精神、亦传承人格;惟有自强不息,才能在传统的根基上向前进步,走出个性化发展之路。
自强,在于确定艺术发展目标并最终实现奋斗目标,积极地行动,一步一个脚印,脚踏实地地去完成,所谓“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水清鱼乐》青花釉下彩瓷板82×45cm
纵观景德镇老一辈艺术大家,无一不是自小勤奋努力,能够苦守清贫,献身陶瓷艺术事业,方能形成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扎实的手上功夫,因而,艺术成长需靠一点一滴的日积月累,没有丝毫的捷径可走。陆岩从研习传统笔墨入手,再切入到粉彩人物画当中,但粉彩人物画这种略显匠气的形式与陆岩传承传统文人笔墨的思想有所出入,因而,他在进入21世纪时,毅然将自身创作的主方向转向写意花鸟瓷画当中,在他人看来,这是一种巨大转折,而在陆岩看来,这只是一场回归,回归到他创作的本心。凭借着深厚书画功底和勤奋的探索与悟性,陆岩很快找到并树立起自己的写意花鸟图式语言,回归到更加放松的心态,作品也日益从容与老成。
《夏韵》青花斗彩瓷瓶+56×23cm
自强,在于一种淡泊的精神,一种美好的品德,是一位艺术家确立自身艺术价值和人生价值的必备品质,是在自觉、自信基础上对自我优秀素质的充分利用与挖掘,不甘落后,振奋精神,做一位强者。
陆岩数十年的勤奋创作历程从来不以经济价值为追求,其每登上一层艺术阶梯,均以实现艺术价值和人生价值为目标,是顺应时代和个性艺术规律的自然发展过程。在五光十色、物欲横流的当今时代,一位艺术家要保持淡泊和宁静,坚定地走自己的路,实属不易,在陆岩的作品中,从不追逐转瞬即逝的时尚潮流,从不标新立异地引入市场热捧的商业因素,他的创作灵感均来源于自身对自然、对人生的深切感悟,作品既保持了简约、清劲、奇崛的文人趣味,同时又以釉下五彩向丰富、鲜艳、热烈的大众审美靠拢,营造出雅俗共赏的艺术境界。
《苍者寿》青花瓷板82×45cm
(六)——邱木生:苍枝沐雨开新花
艺术家简介
邱木生,1958年生于景德镇,大专文化,江西省高级技师,省工艺美术师,市高级陶瓷美术师,市美协会员。
邱木生师从岳父陆如大师(著名陶瓷美术家、中国陶瓷艺术大师),在大师的精心指导下,勤奋学习,继承和弘扬陆家的艺术风韵,其作品多次参加全国各地美展,深受各界好评。多年来,邱木生作品先后获奖5个,银奖1个,2件作品被江西省博物馆收藏,1件被国家级博物馆收藏。其个人事迹2011年在景德镇日报刊发。
邱木生
在陆氏世家第三代成员中,现年56岁的邱木生(陆如大师女婿)也非常值得重视。他的艺术之路有异数,同样结出了丰硕之果,不由让人慨叹陆氏点化之玄妙,创造之功夫。
青花瓶《空谷幽香品自高》
中途皈依,后学后进
邱木生是个认真的人,决定做什么,就一定要做好。在他正式跟随岳父陆如学习美术之前,有过二十多年的瓷厂经历:从建筑瓷厂的一名普通工人,做到车间主任,最后被推选任命为一把手,最终因为无奈而辞职自谋职业。
“我的认真跟岳父有关系。”邱木生说,岳父是自己榜样。成为岳家女婿后,爱好美术和陶瓷的邱木生开始受到家庭影响,选择自谋职业后,在岳父鼓励下,经过慎重考虑,决定正式跟随岳父学习美术,那年是2003年,邱木生46岁。
人们常说“人到中年,不再学艺”,但邱木生却听到的是——“学东西无所谓年纪大小,只要心静肯努力,目标不要定高了,根据实际情况慢慢进步。”——岳父鼓励的话,邱木生至今难忘。
青花瓶《寒香》
岳父教导女婿的路子也有异常规。“先让我练两年书法,然后才开始让我接触绘画。”邱木生回忆,自己接触绘画也与学校教育不同,学校教育是从素描开始,自己是直接开始画,从简单到复杂,从泥胎到宣纸,“这样过了4年多,岳父才准许我在好的泥胎上正式画画,同时开始要求我回过头来搞素描和写生。”
2009年,邱木生正式有了属于自己的瓷画作品,有人看到后立马收藏,邱木生一炮而响。随后他一发不可收,多次参加全国性美展,皆获不俗奖项,受到藏家和同行好评。
“岳父是真正的艺术大师,他知道让你该怎么走。”邱木生说,岳父告诉他,“如果一开始学素描、写生,你看不到自己画的东西,不会感兴趣。”真是一语点醒梦中人。
青花瓶《空谷幽香品自高》
对邱木生这样年龄的后学者来说,有了丰富人生阅历,对美术有爱好,有思考能力,但也形成一种“障”,这种“障”的破除,非参透艺术化机者不能为,而大师陆如正是破障琢玉之人。邱木生的学习过程虽然有异常规,但却是最适合他的路子,不但使他掌握了扎实技法,更因为“倒推”式演练,使他对陆式美术的趣味、品格、审美有了透彻体会领悟,即是人们常说的“为什么来的,如何去的”,这种透彻体悟也与他已有的人生积累相契合,可谓妙哉!
由此可见,陆如不仅是艺术大师,更是一位教育大师,他对邱木生的点化完全是“润物细无声,全在自然中”,让邱木生这个经历过岁月打磨的“苍枝”,获得了艺术青春。
青花瓷板《雅馨》
世家新花,坚韧不拔
在陆氏第三代中,邱木生的当下创作也有着自己特色,多以梅兰竹菊为主,他尤其喜欢梅花和兰花。“梅花性格坚韧不拔,我也需要这种精神来激励我,兰花我喜欢它的野生和柔和,我性格刚,希望能柔和一些。”邱木生说,“老爷子的青花作品,我永远看不够,不断在变化,文人气息很浓,他现在还很勤奋,还在提升,那种功力和境界,可能我永远也达不到那种高度。但是我会努力,尽量接近他,包括陆涛、陆岩的作品,我都认真去学习,艺术这条路很长。”
注重锻炼人格,强调内在精神,强调文化修养,强调学习和提升,可谓陆氏门风。在邱木生身上鲜明体现着这种门风。从跟随岳父学习以来,邱木生每天都要坚持练字、画国画,每星期有三个晚上专门完成岳父布置的书法和国画作业,每次最少三幅,常常是从夜幕降临到东方微白。岳父对他要求严格,经常检查、评点。自身努力勤奋,加上督促指点,让邱木生提高很快,得到相当多关注和好评。
青花瓷板《雅集图》
例如:“继承和弘扬了陆家的艺术风韵,笔法精到,形神兼备,色相清新,意境深远,令人青睐。”
再例如:“作品特点是发扬优秀传统,并赋予时代特色,装饰手法灵巧多变,形象生动,布局得宜。”
……
对于这些,邱木生都不在意。他对朋友说,“我不敢偷懒。一是自己想提高,二是不愿意给老爷子丢人。所以从2003年开始,把所有时间精力都用在这上面,当然自己能力有限,所以进步不如人意。”这话既实在,又有自谦。
“勤奋+努力+思想”已经成了邱木生的座右铭。“现在哪天不拿毛笔,就觉得缺少什么,”他说,“接受老爷子的美术教育后,学了不少好习惯,比如坚持写生和观察,感觉有希望前进一点点。老爷子跟我定的指标就是,十年二十年之内,毛笔要天天在手上。我争取做到。”
釉里红瓶《铁骨岁岁报春晖》
宏愿大志,学习继承
从瓷厂厂长,到自谋职业,再到年近半百时像个新学生一样学美术,邱木生走过一段常人难以想见的心路历程,但是他喜欢——“绘画可以搞一辈子,属于终身职业,最适合我。选这条路,就选择了寂寞,但是很好,画了好东西出来,什么烦恼都没有了,有时能高兴一两个星期,很有成就感,会反复欣赏自己画的东西。”
“老爷子说过,国画入门要3~5年,进阶可能要10年,登堂入室可能要30年,上到阁楼之上可能需要一辈子,美术需要不断积累不断提高的过程,需要大量的量,才可能有一点点质的变化。艺术永远可以好,没有尽头,目前还是学习、继承。”
“作为晚辈,要继承老爷子虚心好学严谨认真的态度,还要继承艺术精髓,一辈子去学习。不能让别人觉得陆如女婿也搞美术了,但不怎么样。”
四方瓶《寿而康》
上述这些话语,真实袒露了邱木生心声。邱木生的创作中可见陆如艺术风貌,人格和精神也有相通之处,这是世家传承的表现之一。陆如与人为善,热心助人,女婿邱木生也经常为公益事业出力。邱木生说,“在这个时代,艺术家应该回报社会。我常参加慈善义卖活动,能做到的就尽一己之力。”
言行如一,宏愿大志。邱木生身上所体现的百年世家精神,不仅包括艺术精神,也包括心灵力量。正可谓:百年世家传佳话,苍枝沐雨开新花。
四方瓶《春夏秋冬》
青花釉里红瓶《和为贵》
青花瓶《梅香幽歌》
(七)陆岩:承上启下有新风
《四果图》
《长寿图3》
葆精神文脉,得艺术境界
《鹭鹭莲香》
《长寿图》
《长寿图2》
以父为范,启续传承
艺术个性的培养和形成,离不开自由平等氛围,这与师傅带徒弟的工艺传统是一个区别。陆如大师回忆说,在艺术道路上,父亲陆云山尊重自己个性,给了自己自由,这种传统自然延续到了陆岩身上。从儿时到成人,陆岩在刻苦学习父亲之外,还对很多艺术形式感兴趣并多有尝试,木刻、剪纸、刻花、雕塑……不同艺术形式滋养了活泼心灵,丰富着感受能力。直至今日,全家人还经常在一起相互交流观点,发表自己看法,平等尊重。
《蕉绿花红》
《洪福天地》
《映日荷花》
《长寿图》
来源:陶瓷收藏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