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书■长篇小说《主角》第8集:一部动人心魄的命运之书,探寻并呈现生命的繁华与苍凉
魏锋专访 微风读书会ID:weifeng279965337
人聚了,戏开了,几多把式唱来了。
人去了,戏散了,悲欢离合都齐了。
上场了,下场了,大幕开了又关了。
一部动人心魄的命运之书——,探寻并呈现生命的繁华与苍凉。
听书■长篇小说《主角》第8集
节目来源:作家出版社官方公众号
作者:陈彦 演播:黎春 制作人:于丹
往期节目
胡彩香老师就走了。
一直憋在床底下的易青娥,慢慢钻了出来。
只听她舅又在嘟哝:“这个死疯婆娘!”
胡老师给舅买了半边烧鸡,放在桌子上。舅把唯一的鸡腿掰给了她。她说不饿,舅说陪舅吃。
易青娥就陪着舅,吃了一个烧鸡腿。
舅说:“你早点睡去。”
她就又回防震棚了。
她刚躺下,就听院子里有了鼓板声。那是从舅房里传来的。尽管门窗都紧闭着,但整个院子还是在一种急促的鼓点声中,显得躁乱不安起来。
易青娥听有人在帐篷外边骂:“狗日胡三元疯了。”
舅的确有点疯了。这天晚上,他整整敲了一夜。敲得防震棚里没有一个人不翻来覆去、唉声叹气的。有人甚至说:“这就应该关在大牢里,永世别出来。”
易青娥一夜也没睡着,倒不是被鼓声吵的,而是担心舅又会出
啥事。
第二天早上,黄主任又为舅开了会。
会是在后院防震棚里开的,连学生都参加了。
黄主任说:“胡三元的事,组织上抱着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态度,给了出路,没有判刑。但没有判刑,不等于说没有犯罪。更不等于说他胡三元错误不严重。经组织研究决定:对胡三元给予开除留用一年处分。上级批复是:同意。胡三元鼓是不能敲了。开除留用期间,团上决定,让他下厨帮灶,打扫卫生;演出时拉景、搬景,以观后效。”
开会没让她舅胡三元参加。
对组织的决定,全场报以热烈的掌声。
易青娥虽然没听懂有些话的意思,但她知道:舅是可以留在剧团了。只要舅在,她就觉得腰杆硬了许多。
舅真的到伙房帮灶去了。
伙房在前院,跟练功场连着。伙房有两个做饭的。过去剧团只四五十个人,两人能忙得过来,后来几十个学生回来,伙房就忙得拉不开栓了。几乎每天都要安排帮灶的。但那都是临时的,一个月几乎轮不到一回。舅却是长久的。不仅要帮灶,做两顿饭,而且早上还得起早打扫卫生。晚上只要有演出,他还得上台搬布景,活活能忙死。但谁让他是开除留用人员呢。黄主任说,开除留用期间,就看表现好坏了。要是表现不好,一年满了,就彻底开除。
舅无所谓表现好不好,反正过去就起得早,要练手艺呢,现在起得更早。先敲一阵鼓再说。说鼓,其实是书,敲书的声音比鼓声小得多。敲完书,他就拿把大扫帚,把前后院子都一划拉。前后院子被防震棚占去不少,因此,只半小时,就把两个院子都划拉完了。扫完院子,他再进伙房帮忙做饭。
灶房大厨叫宋光祖。二厨叫廖耀辉。
他们的名字都响亮得很。
大厨是部队下来的,说肩膀摔断过,一变天,半边身子都痛。
二厨来历比较复杂,说是曾经给一家大地主做过裁缝。后来跟地主的小老婆勾搭上了,有天正跟那女人“胡捏揣”呢,被东家发现,差点打了个半死。逃出来后,就改行做伙夫了。
听说1955年剧团成立时,廖耀辉就来做饭了。宋光祖还是后来转业回来的。但因宋光祖出身鲜亮,就做了大厨,其实也就是在伙房管点事而已。
她舅去,主要是烧火、刷锅、洗菜、择葱、剥蒜,打啰唆。不过不久,舅就开始切菜,剁各种馅儿了。舅手上特别有功夫,切菜、剁馅儿,还是跟敲鼓一样快。大家老远听到切、剁声,就知道是胡三元上手了。
除了帮灶,只要有演出,舅还得上台搬景。舅那张嘴依然不饶人。他在舞台边上搬景,眼睛盯着台上,见人唱不好,演不好,乐队敲不好,弹不好,拉不好,还是忍不住要骂一声:“一群烂竹根!”为这事,有人又告到了黄主任那里。黄主任又给他敲了警钟,拧了螺丝。舅再上台搬景,就故意给嘴上贴了白胶布。反正永远都弄得让人哭笑不得。
不过,不管怎样,只要舅在,易青娥的底气就壮了起来。最近练功,精神头也来了。无论别人咋看、咋说她舅,她都装作不知道。她就一门心思地练着功、练着唱。连不待见她的老师,都不得不表扬她说:“易青娥最近进步很明显。双叉完全拉开了,腰也自己下下去了,‘虎跳’能连起来打五六个了。”并且还让她给同学们做示范呢。不过,大多数同学都很是不屑地看着她。她做完动作,竟是一哇声地提起了意见。有的说她腰猴着;有的说她屁股撅着;有的说她脚尖都绷不直。楚嘉禾干脆学一些老师的话说:“鸡骨头马撒的,动作太难看了。”带功老师还批评了楚嘉禾,说她不谦虚。
不管同学们怎么鄙薄,易青娥也不计较,她也不敢计较。不过就是少跟大家在一起罢了。她一天到晚都穿着那身练功服,回防震棚待着不舒服,就一个人钻到功场里闷练。开始还有人阻止,后来,也就慢慢没人管了。
尤其是入冬后,防震棚冷得撑不住,一到半夜,就跟住在野地里一样,风一刮,人就想朝地缝里钻。有些胆大的,就回家去住了。必须吃在防震棚、住在防震棚、工作在防震棚的要求,越来越成耳旁风了。特别是她舅回来以后,一个人住在房里,不受风寒不受冻的,启发了好多人。都说,咱还弄得没有胡三元会享受了。很多人就明目张胆地搬回去了。黄主任还要求过几次,可不顶事。只有学生还不敢朝回撤。直到有一天,一半以上的人都冻感冒了,黄主任才同意大家搬回去了。不过要求晚上得派巡逻的,一有情况,听到哨子声,都要立马朝防震棚里跑。再后来,风把防震棚的布全撕烂了,栽的桩也不见了,闹了好长时间的地震,才算烟消云散。
易青娥在这个冬天,不仅功夫大长进,而且,唱腔也不荒腔走板了。胡老师的确给她下了很大的功夫。前前后后,给她教了三大板完整唱段:有秦腔的,还有京剧的。胡老师是一字字、一句句,甚至一个音符一个音符地帮她细抠着。
有一天,她舅把这几板唱腔听完后,怔了许久说:
“娃,你这一辈子,舅不记挂都行。可就是不敢忘记了你胡老师。”
就在胡老师正给她教《杜鹃山》里柯湘的唱段“无产者等闲看惊涛骇浪”时,胡老师的爱人回来了。
易青娥知道胡老师是有爱人的,家里还有照片。听说是在一个国防厂里当钳工。单位都是信箱号,没有具体名称的。一年就一次探亲假。这次是回来过年的。
没想到,这趟年过的,竟然能闹出那么大的事情来。差点没让人家把她舅的腰打断了。
十
胡老师的爱人叫张光荣。是腊月二十三回来的。
那几天,剧团正在赶排过年要演的戏,叫《一声春雷》。是揭批“四人帮”的。胡老师和米兰又演的是一个角色,AB组。这回是米兰A组,胡老师B组。不过私下里都在煽惑着,让胡老师朝前冲。说米兰一身“凉皮”,白长了一张漂亮脸蛋,脑子瓜得跟实心葫芦一样,连演B组都不配,还A组呢。也有人说,实在要演了,得等人家B组把角色创造好了,再上去照葫芦画个瓢还行。硬要生掐,生扑,就只能是光屁股翻跟斗——寻着露丑了。都说米兰就不是朝台中间站的料。胡老师自然被煽惑得有些上劲。排戏轮不上B组,她就在旁边死盯、死磕着。连唱腔、台词,她都背得滚瓜烂熟的。米兰咋都不开窍。导演整天连喊带骂带挖苦的,实在没办法,甚至还让胡彩香上去示范。胡老师一走戏,大家就鼓掌。羞得米兰的脸红一阵白一阵地没地方放。不过,黄主任的老婆动不动就坐到排练场看戏,是给米兰撑腰来了。导演私下里说:导演也是人,也要在团上混哩。他还得做戏给黄主任的老婆看,有时,免不了还得表扬米兰几句。大家看着不舒服,胡老师心里就更不舒服了。这哪里是搞艺术,明明就是搞交易么。
胡老师气得把这些话,学给她舅听。舅说:“这能叫搞艺术?写得那么乱糟的本子,‘平’得跟‘常’一样,配角没戏,主角更没戏,你们还一个个争得屁呼呼的,值当吗?”
“谁争得屁呼呼的了。看你这臭嘴。”
“还没争得屁呼呼的,连黄主任的老婆都赤膊上阵了,还要咋争?我劝你早点退出来,别没事找事。要是好戏了,争一下还值得。这样的活报剧,演三天两后晌,就刀枪入库,马放南山了,你倒是赶那热闹谝哪!”舅很是不屑地对胡老师说。
胡老师开始还有点听,后来,突然把眼睛一瞪,很是警惕地说:“胡三元,你该不是又在暗中帮米兰那个狐狸精,日弄我放弃,好让人家一人吃独食吧?”
“你爱信不信。要争尽管争去,甭给我说。我嫌争得屁臭。”
胡老师当着她的面,狠狠弹了她舅一个脑瓜嘣,就走了。
胡老师的爱人张光荣,就是那天晚上回来的。
张光荣一回来,满院子人都知道了。连排戏都暂时停了下来。张光荣买了一大包水果糖,腰里还别了几盒烟,见人就发。据说他每年回来都这样。今年,水果糖和烟的档次还提高了不少。都说张光荣在国防厂里工资高,比剧团相同工龄的人,要高出三四倍呢。并且还有劳保:手套、球鞋、毛巾、肥皂、劳动布工作服,都是公家管全套的。一月工资,除了吃饭,基本没处花去。他攒下来,给爹娘贴补一点,然后都拿回来,交给胡彩香了。剧团人都很羡慕胡老师,觉得她是找了个有钱、有地位的主儿。唯一不足,就是一年见面的机会太少了。不过,也有人偷着说:“放心,没闲下过。”那时,易青娥还不知是啥意思。
胡老师还专门把水果糖拿到学员班,给一人发了两颗。并且还偷偷给易青娥多塞了一把,让她悄悄吃,别声张。
这一晚上,整个剧团甚至都有点兴奋。有人还在院子里喊叫:“各村民小组注意了:今晚,将要发生大地震。恐怕少说也得在八级以上。请各小组做好安全防范工作,随时准备逃跑。”
大家就笑得扑哧扑哧的。
还有人说:“放心,平常恐怕都偷着震过了。今晚充其量也就是余震。三四级撑死了。”
有人就笑得窝下去了。
易青娥弄不懂这些人都说的是啥意思,就去告诉她舅,说要地震呢。
她舅用眼睛把她一瞪说:“别听这伙哈乱说。没事好好练你的功,少朝闲人窝子里钻。”
她舅说完,又给她发了七八颗水果糖。她一看,也是胡老师爱人带回来的。桌上还放着两整包烟,就是胡老师爱人给别人发的那种烟。说明胡老师,或者她爱人张光荣是来过的。
第二天,胡老师起得晚了些,有人端直说,昨晚上好多家里的暖瓶、水杯、酱油醋瓶子,都被摇到地上,摔了个粉碎。震级不小哇!胡老师说:“嗯,是不是把你也摇到床下了,沟子摔炸没?”一院子人,又是哄堂大笑起来。
不一会儿,张光荣出来刷牙,又有人笑话张光荣说:“还用嘴了?”没等张光荣开口,胡老师先把话堵了上去:“连这都不懂?不用嘴,莫非还用沟子呀!”惹得张光荣憋了一嘴的牙膏沫,扑哧喷了出来。他用牙刷叨着胡彩香说:“看你个二蛋货!”
舅在厨房,把饺馅儿剁得一片响,那是两把刀同时用力的声音。像剁,更像是敲,是捶,是砸。有人就说:“你听听胡三元这节奏。”
“嗯,像剁人肉哩。”
有人看看张光荣,做个鬼脸,就进排练场去了。有的故意把声音唱得很大,反正里边总是要透出点啥意思来。
胡彩香老师借张光荣回来,就再没进过排练场。这样,她和米兰的关系,还反倒不那么别扭了。有时,易青娥看见,米兰在院子里见了胡老师,还专门停下来向她请教呢。
眼看就要过年了,原来说会给学生放十几天假的。可后来,《一声春雷》要用几十个群众角色,一下把学员班抽去了四十多个人。易青娥自然不在抽用之列。但为了好管理,也都不放假了。凡不上戏的,原地留下练功。因为教练老师基本都有角色,他们也就自顾自了。不过她舅还是把她盯得很紧,叮嘱她别人越是不练的时候,自己越是要加劲,说这样才能走到人前去。舅还说:“别眼红其他同学上戏。那也能叫个戏?没一场好戏,没一段好唱,没一个能立起来的人物,整个是乱编乱喊。上这样的戏,纯粹是浪费时间哩。你好好练功要紧。练好了,将来有的是戏演。不信你等着瞧我说的话。总有一天,戏让你演得要给人告饶哩。关键是看你有没有这个金刚钻,能不能揽得了瓷器活儿。”
易青娥不管排戏咋热闹,外边小孩儿放鞭炮、放地老鼠咋好玩,她就一直窝在功场的拐角劈叉、下腰、打虎跳,做各种表演动作组合。用一根细小的蜡烛,练眼神转动。清早,她还一个人打着手电筒,下到河边,练胡老师教过的那几板唱。脚快冻掉了,脸快冻破了,可她还是去。就在一切都正正常常的时候,舅就出事了。
注:因演播效果,与图书文字略有出入
【陈彦手札】写作有千条道理,写作有千条道理,之于我,只有一条,那就是写熟悉的生活,写反复浸泡过的生活,写已然发酵了的生活。
一本动人心魄的命运之书
一曲勇猛精进的生命的深情赞歌
一段照亮吾土吾民文化精神的“大说”
一副芸芸众生在世经验的恢弘画卷
一阕浩浩乎生命气象的人间大音
一部气势磅礴的现实主义鸿篇巨制
陈彦长篇小说《主角》2018年1月由作家出版社出版
《主角》是一部动人心魄的命运之书。作者以扎实细腻的笔触,尽态极妍地叙述了秦腔名伶忆秦娥近半个世纪人生的兴衰际遇、起废沉浮,及其与秦腔及大历史的起起落落之间的复杂关联。其间各色人等于转型时代的命运遭际无不穷形尽相、跃然纸上,既发人深省,亦教人叹惋。丰富复杂的故事情节,鲜活生动的人物群像,方言口语的巧妙运用,体现出作者对生活的熟稔和叙事的精准与老道。在诗与戏、虚与实、事与情、喧扰与寂寞、欢乐与痛苦、尖锐与幽默、世俗与崇高的参差错落中,熔铸照亮吾土吾民文化精神和生命境界的“大说”。作者上承中国古典文学及思想流脉,于人世的大热闹之中,写出了千秋万岁的大静。而经由对一个人的遭遇的悉心书写,让更多人的命运涌现在他的笔下。忆秦娥五十余年的人生经历及其心灵史,也成为古典思想应世之道的现代可能的重要参照:即便内忧外患、身心俱疲,偶或有出尘之思,但对人世的责任担当仍使她不曾选择佛禅的意趣或道门的任性逍遥,而是在儒家式的奋进中觅得精神的终极依托。作者笔下的世界,不乏人世的苍凉及悲苦之音,却在其间升腾出永在的希望和精进的力量。小说遂成浩浩乎生命气象的人间大音。
《主角》先后入选2018年1月“文学好书榜”、2018年1-2月畅销书文学类榜首,中国好书2018年2-3月榜单,获第三届“施耐庵文学奖”,获第三届长篇小说年(2018年度)金榜作品,长篇小说《主角》获2018中国出版30本好书“文学艺术类”榜首……同名电视剧《主角》电视剧筹备工作进行中………
陈彦为全国“书迷”签名。(摄影:魏锋)
《主角》藏书票:微风读书会 创意策划,版画家 郭伟利 制
专家点评——
李敬泽(著名文学评论家、中国作协副主席、书记处书记),如何描述改革开放四十年中国社会震古烁今的变化,是摆在作家面前的重要问题。《主角》写个人与时代的关系,并在大的时代环境中塑造具有典型意义的人物形象。作品丰沛、饱满,通过对具体的,充满性格力量的人物群像的塑造,写出了时代的基本面向。其经验值得认真探讨。
黄宾堂(作家出版社总编辑)介绍了《主角》的出版和发行情况,并认为《主角》是陈彦的后积薄发之作,达到了很高的创作水准。
王蒙(中国当代著名作家、学者。文化部原部长)认为,《主角》为当代文学提供了一个不同的世界。写戏曲人物的作品虽所在多有,但无一如《主角》这般深入、丰富、细致、可信。这无疑与陈彦生活积累的丰富密不可分。《主角》还是一部极为“完整”的作品,其中有活生生的人物,读来令人感动不已。其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内在联系,也值得深入探讨。
梁鸿鹰(《文艺报》总编)认为,《主角》中有两个“主角”,其一为忆秦娥,其二为中国传统戏曲。对这两个“主角”,陈彦都有极为丰富精彩的描述。
施战军(《人民文学》主编)认为,《主角》有一种“整全之美”。无论从故事、人物、结构、语言还是整体节奏看,《主角》都是一部非常完美的作品。忆秦娥身上体现出非常茂盛、结实和坚韧的中国文化根脉,是当代文学史中独特的“这一个”。
孟繁华(沈阳师范大学教授)认为,《主角》是新世情小说的典范之作,其对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世情民生的书写堪称正史之斧正。中国作家协会小说委员会副主任胡平认为,《主角》对正面人物、正能量的书写非常成功。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会长白烨认为,《主角》是一部具有“经典相”的现实主义力作。陈彦写出了一批堪称典型的人物形象。其语言也极具特色。
贺绍俊(沈阳师范大学教授)认为,《主角》的叙述生动自然,反映了作者深厚的生活经验。《小说评论》主编李国平认为,《主角》体现了陈彦对历史和时代感知,表现了戏曲兴衰起伏和改革开放共同交织的历史进程。
刘 琼(《人民日报·海外版》文艺部主任)认为,陈彦有一种对整体命运,人的命运和社会发展的命运的深层思考,因此《主角》包含着极为丰富的寓意。中国作协创研部副主任李朝全认为,《主角》是整体上非常完整的,堪称精品的好作品。
张莉(北京师范大学教授)认为,《主角》是关于一个女人的时代史诗。陈彦写出了一种深刻的沧桑感和命运感。《文艺报》新闻部主任李云雷认为,《主角》是关于我们时代的史诗。作者通过一忆秦娥为代表的人物群像,写出了大的时代的变化。
杨庆祥(中国人民大学文学博士)认为,《主角》中有中国式的悲悯,抵达的是一个大的境界。中国社会科学院刘大先认为,《主角》体量巨大,意蕴丰富,潜藏着各种各样的可能性,有着巨大的可阐释空间。陈彦写出了一个人的生命史及其与时代的互动关系。
王国平(《光明日报》文艺部“文学评论版”主编)认为,《主角》里有非常复杂的社会关系。作者为忆秦娥编织了一个严密的关系网络,几乎每一个人都是有用的,后边都站着一群人,都代表着一种社会力量或社会现象。因此,该作成为当代历史进程的一部文学化的百科全书,最终显影出的是一个丰富而驳杂的当代中国。
丛治辰(中央党校的教授)认为,《主角》包含着极为复杂的内容,堪称描述改革开放四十年的经典作品。
何向阳(作家,评论家,中国作协创研部主任)最后对研讨会作了简要总结,她表示,《主角》是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现实主义题材系列研讨的第一部。对陈彦的《主角》的研讨,对于新时代如何加强现实题材创作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陈彦,1963年生于陕西镇安。一级编剧。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曾创作《迟开的玫瑰》《大树西迁》《西京故事》等戏剧作品数十部,三次获“中国曹禺戏剧文学奖”“文华编剧奖”,作品三度入选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十大精品剧目”。曾创作 32 集电视剧《大树小树》,获中国电视剧“飞天奖”。著有长篇小说《西京故事》《装台》《主角》,其中《装台》被中国小说学会评为“2015 小说排行榜”长篇小说榜首,被中国图书学会评为“2015中国好书”, 2018年1月获首届吴承恩长篇小说奖。《主角》获第三届“施耐庵文学奖”,第三届长篇小说年(2018年度)金榜作品,2018中国出版30本好书“文学艺术类”榜首……出版有《陈彦剧作选》《陈彦词作选》《陈彦西京三部曲》,散文集《必须抵达》《边走边看》《坚挺的表达》《说秦腔》等著作。多次获得全国“五个一工程”奖。为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全国宣传文化系统“四个一批人才”;首届“中华艺文奖”获得者。现任中国戏剧家协会分党组书记,驻会副主席。
黎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十佳播音员、主持人”。中国播音主持“金话筒”奖获得者。被全国广播电视学会评选为“全国听众喜爱的演播艺术家”。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母亲邮包”公益项目“宣传大使”“爱的分贝——听障儿童救助计划”公益项目理事。
演播过1000余集长篇文学作品。曾参演话剧。为多部广播剧、电视片、纪录片中英文解说、角色演播。为多台朗诵会、晚会、知名品牌担任主持、演诵工作。2018年中宣部重点宣传项目——纪实文学《梁家河》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播出,黎春的演播受到业内外一致盛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