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的国号钱,国力衰弱,唯有在钱币上喊口号
上文说到南宋理宗皇帝在宝庆铸造了几个月的宝庆元宝,极有可能是因为面文两个字重复,不符合我国制钱的惯例。因此在宝庆元年七月,铸造了大宋元宝、大宋通宝。这也是南宋乃至整个宋朝的最后几种国号钱,其时,南宋形势已经岌岌可危,只有在钱币名称上喊喊口号,聊以自慰而已了。

大宋钱币铸造于宝庆年间,从元年到三年。大宋元宝分为铜、铁两种材质,其中大宋元宝铜钱有小平和折二。小平钱有光背和背元至三等四种主要制式,其中背元至三的价格稍低,大约几十上百一个。折二钱也是被元至三,但是价格只有小平钱三分之一左右。它没有发现纯光背的,但有一种“背四宝轮”、“背四巨月”的,堪称名誉品,要大几千一个。

大宋元宝铁钱则为小平和折三两种币值,其中小平钱的记监局多为春、淳,也有光背的。折三铁钱则为背西三、背泉三、背定三等等,可见当时铁钱背记年已经逐渐转变为记值。另外有一种铁钱“背利州行使”比较特别,也交代了当时铁钱的使用范围,和我们现在某些产品所谓“湖南专供”等颇为相似。

大宋通宝也有铜、铁两种材质,其中的大宋通宝铜钱则为大名鼎鼎,名列我国古代古泉五十名珍。它的钱文仿瘦金体,刚健劲逸,制作精美,华丽漂亮。由于极其稀少,应该是当时的试铸品,没有行用。华光普曾在书中记载,民国初期,潘伯寅曾以五十两黄金购得一枚。这枚钱币的珍贵,可见一斑。
大宋通宝的铜钱难得,铁钱却不少见,主要是小平钱,背汉三居多。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