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分享:先君温病笔记(27)辨痢治痢·温病条辨
《温病条辨》下焦篇
【原文】酒客久痢,饮食不减,茵陈白芷汤主之。
【注释】久痢无他证,而且能饮食如故,知其病之未伤脏真胃土而在肠中也。痢久不止,酒客湿热下注,故以风药之辛,佐以苦味入肠,芳香凉淡也。盖辛能胜湿而升脾阳;苦能燥湿清热;芳香悦脾而燥湿;凉能清热;淡能渗湿也。俾湿热去,脾阳升,痢自止矣。
茵陈白芷汤
茵陈、白芷、北秦皮、茯苓皮、黄柏、藿香。
【原文】老年久痢,脾阳受伤,食滑便溏,肾阳亦衰,双补汤主之。
【注释】老年下虚久痢,伤脾及肾,食滑便溏,亦系脾肾两伤,无腹痛、肛坠、气胀等证,邪少虚多矣。故以人参、山药、茯苓、莲子、芡实甘温而淡者补脾渗湿,再莲子、芡实水中之谷,补土而不克水者也;补骨脂、苁蓉、巴戟、菟丝子、覆盆、萸肉、五味酸甘微辛,升补肾脏阴中之阳而兼能益精气、安五脏者也。
此条与上条当对看,上条以酒客久痢,脏真未伤而湿热尚重,故虽日久仍以清热渗湿为主;此条以老年久痢,湿热无多而脏真已欠,故虽滞下不净,一以补脏固本立法,于此可悟治病必先识证也。
双补汤
人参、山药、茯苓、莲子、芡实、补骨脂、苁蓉、萸肉、五味、巴戟、杏仁、菟丝子、覆盆子。
【原文】久痢小便不通,厌食欲呕,加减理阴煎主之。
【注释】此由阳而伤及阴也。小便不通,阴液涸矣;厌食欲呕,脾胃两阳败矣,故以熟地、五味、白芍收三阴之阴;附子通肾阳;炮姜理脾阳;茯苓理胃阳也。
【按】原方通守兼施,刚柔互用而名理阴者,意在偏护阴也。熟地守下焦血分;甘草守中焦气分;当归通下焦血分;炮姜通中焦气分。盖气能统血,由气分之通及血分之守,此所以为理也。此方去甘草、当归加白芍、五味、附子、茯苓者,为其厌食欲呕也。若久痢阳不见伤,无食少欲呕之象,但阴伤甚者,又可去刚增柔矣,用成方总以活泼流动,对证审药为要。
加减理阴煎
熟地、白芍、附子、五味、炮姜、茯苓。
【原文】久痢带瘀血,肛中气坠,腹中不痛,断下渗湿汤主之。
【注释】此涩血分之法也。腹不痛,无积滞可知,无积滞,故用涩也。然腹中虽无积滞而肛门下坠,痢带瘀血,是气分之湿热久而入于血分,故重用樗根皮之苦燥湿、寒胜热、涩以断下,专入血分,以涩血为君,地榆得先春之气,木火之精,去陈生新;茅术、黄柏、赤苓、猪苓开膀胱,使气分湿热由前阴而去,不致遗留于血分;楂肉去瘀,银花败毒而然。
断下渗湿汤
樗皮(炒黑)一两、生茅术一钱、生黄柏一钱、地榆(炒黑)钱半、楂肉(炒黑)三钱、银花(炒黑)钱半、赤苓三钱、猪苓钱半。
【原文】下痢无度,脉微细,肢厥不进食,桃花汤主之。
【注释】此涩阳明气分法也。下痢无度,关闸不严;脉微细肢厥,阳欲脱也。故以石脂急涩下焦;粳米合石脂堵截阳明;干姜温里而回阳,俾痢止则阴留,阴留则阳恋矣。
【原文】久痢阴伤气陷,肛坠尻酸,地黄余粮汤主之。
【注释】此涩少阴阴分法也。肛门坠而尻脉酸,肾虚而津液消亡之象,故以熟地、五味子补肾而酸苦化阴,余粮固涩下焦而酸可除、痢可止、坠可愈。
【按】石脂、余粮皆系石药而性涩,桃花汤用石脂不用余粮,此用余粮不用石脂,盖石脂甘温,桃花汤温剂也,余粮甘平,此方救阴剂也,无取乎温,有取乎平也。
地黄余粮汤
熟地、余粮、五味子。
桃花汤
赤石脂、干姜、粳米。
【原文】痢久伤肾,下焦不固,肠腻滑泻,纳谷运迟,三神丸主之。
【注释】此涩少阴阴中之阳法也。肠腻滑下,知下焦之不固;纳谷运迟,在久痢之后,不惟脾阳不运,而肾中真阳亦衰,故用三神丸温补肾阳,五味收其真阴,肉果涩自滑之脱也。
三神丸
补骨脂、五味、肉果。
【原文】久痢伤阴,口渴热干,微热微咳,人参乌梅汤主之。
【注释】口渴微咳于久痢之后,无湿热客邪等证,故其阴液大伤,热病液涸,急以救阴为务。
人参乌梅汤
人参、莲子、炙甘草、乌梅、木瓜、山药。
此方于救阴之中仍然兼顾脾胃,若液亏甚而土无他病者,则去山药、莲子加生地、麦冬,又一法也。
【原文】久痢阴阳两伤,小腹肛坠,腰、胯、脊、髀酸痛,由脏伤及奇经,参茸汤主之。
【注释】小腹坠,冲脉虚也;肛坠,下焦之阴虚也。腰,肾之府;胯,肾之穴;脊,太阳夹督脉之部;髀,阳明部也,俱酸痛者,由阴络而伤其奇经也。参补阳明,鹿补督脉,归、茴补冲脉,菟丝子、附子升少阴,杜仲主腰痛,俾八脉有权,肝肾有养而痛可止、坠可升提也。
参茸汤
人参、鹿茸、附子、当归、茴香、菟丝子、杜仲。
【按】此方虽曰阴阳两补而偏于补阳。若其人但坠而不腰脊痛,偏于阴伤多者。
【原文】久痢伤及厥阴而犯阳明,气上撞心,饥不欲食,干呕腹痛,乌梅丸主之。
【注释】肝为刚脏,内寄相火,非纯刚能所折,阳明腑非刚药不复其体。仲景“厥阴篇”中列乌梅丸治木犯阳明之吐蚘;自注曰:又主久痢方。然久痢之证不一,亦非可一概用。叶氏于木犯阳明之疟痢必用其法而化裁之。大抵柔则加白芍、木瓜之类;刚则加吴茱萸、香、附之类,多不用桂枝、细辛、黄柏,其与久痢,纯然厥阴见证而无犯阳明之呕、而不食撞心者,则又纯乎用柔,是厥阴久痢之又一法也。
【按】“泻心汤”寒热并用而“乌梅丸”则又寒热,刚柔并用矣。盖泻心汤治胸膈间病,犹非纯在厥阴也,不过肝脉络胸耳;若乌梅丸则治厥阴防少阳、护阳明之全剂也。
乌梅丸
乌梅、细辛、干姜、黄连、当归、附子、蜀椒、桂枝、人参、黄柏。
其法本《伤寒论》。
本公众号历史消息查阅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