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东坡的一首奇诗,祝福儿子变傻,明朝两位文豪大唱反调

元丰二年,北宋朝廷发生了一件大事,四十三岁的文豪苏轼,被御史台以“衔怨怀怒”、“不忠皇上”的罪名逮捕入狱,这就是轰动一时的“乌台诗案”。 两宋优待文人,不杀上书言事的士大夫,极少发生文字狱,但苏轼差点中招,几乎是九死一生才逃出生天。他被贬至黄州担任团练副使,这也成为他人生的最低谷。

苏轼的才华,不仅是在现代被追捧,在当时就已经是全民偶像。从万众瞩目的云端,坠落到不见底的深渊,这样的打击可想而知。在万念俱灰之时,唯一值得慰藉的是苏轼的侍妾朝云为他生下了一个儿子。虽然这个叫做苏遁的孩子两岁时就夭折了,但在出生的时候,带给了孤独的文豪多少欣喜,他提笔为自己的儿子写下了《洗儿诗》:

人皆养子望聪明,我被聪明误一生。
惟愿孩儿愚且鲁,无灾无难到公卿。

按理来说,天下的父母亲,没有一个不爱自己的孩子,也没有一个不是希望他们聪明伶俐。苏轼才高八斗学富五车,对儿子的期待应该更高,然而他却一反常态,并没有祝福儿子像他本人一般聪明,反而是希望儿子愚笨。

当然,这个愚笨不是没有条件的,苏轼希望他能够无灾无难混到公卿。公卿是“三公九卿”的简称,是古代贵族阶层的代表,历代的公卿都有不同的官职和爵位对应。至于北宋时期,公卿到底是指的那些贵族、官员,在本诗之中并不重要,苏轼只不过借此来抒发自己的满腔愤怒。

因为在传统的观念看来,聪明就应该是人生顺遂,高官厚禄,但苏轼以自己一生的教训,反驳了这个观点。他才华横溢,无论是在诗词歌赋甚至书法绘画领域,都是时代的执牛耳者,但最终却被小人陷害,以至于差点丢了性命。因此,苏轼是在发泄自己的愤怒。另一方面,苏轼也是在讽刺满朝权贵,实际上就是庸庸碌碌的愚笨之人。

一般而言,为自己儿子所写的诗,是不会这么奇特的,苏轼这首诗在特定的时代,在特殊的环境下诞生,也算是机缘巧合。此诗奇就奇在它的跌宕起伏,浸透了文豪的哲理和思考,发人深省。不过后世文人,在对其津津乐道的时候,也发表了不同的见解,其中反驳最为激烈的是明朝的两位文坛领袖。

一位是明朝中后期的杨廉,他很小的时候就出名了,被誉为神童,自然是聪慧异常。杨廉本人也很直言敢谏,在担任南京户科给事中时就敢弹劾当朝执政大臣。但是,杨廉一生,历经成化、弘治、正德、嘉靖数朝,官运亨通,自己八次提出辞职都没有被批准。直到嘉靖时期,才在礼部尚书的任上退休,他写下了《反洗儿诗》:

东坡但愿生儿蠢,只为聪明自占多。愧我生平愚且鲁,生儿哪怕过东坡。

在杨廉的诗中,他理解苏轼的意图,但他却略有得意地表示,自己就是愚且鲁,也当上了高官。所以,他认为生的儿子聪明更好,能比苏轼还聪明就更好了。

另一位是明末清初的文坛宗师级人物钱谦益。此君在文学上的成就极高,名气相当大,而且与柳如是的爱情故事更是让人津津乐道。只不过他后来降清,则被千夫所指,后来还被乾隆钦定进入《贰臣传》乙编。他的一生,更为跌宕起伏,充满着传奇和矛盾。他在感慨命运的同时,也写下了《反东坡洗儿诗》:

东坡养子怕聪明,我为痴呆误一生。但愿生儿狷且巧,钻天蓦地到公卿。

和杨廉一样,钱谦益谦虚表示自己愚笨,他希望自己的儿子,能够聪明狡猾善于钻营,也要能够当上公卿。虽然寄托了他对儿子的一片溺爱之情,但是显然在思想格局上不如杨廉,更不如苏东坡,这种不择手段的思维,自然也是钱谦益成为贰臣的根源所在。

其实,三代文豪说来说去,还是感叹人生无常,命运作弄。如果单凭他们对儿子的希望,反倒不如老前辈杜甫豁达。诗圣就曾经在《遣兴五首》中明确表态:有子贤与愚,何必挂怀抱。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