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热门话题”客户端,为什么越来越冷?| 年终盘点

蓝媒汇注:新闻资讯类客户端井喷于2015年。既有今日头条等个性化客户端抢占先机,也有门户网站的紧身追赶,更有各家传统媒体转型融合扎堆推出的"必须品"。

同台竞技下,多方围猎移动资讯市场。孰强孰弱,孰优孰劣,2016年,已基本可判高下,形成一定格局。

今天起,蓝媒汇将推出资讯类客户端大盘点,对国内一些客户端进行观察。首期推出的是新京报旗下“热门话题”客户端。

文|魏晓  来源|蓝媒汇
原创稿件,转载请授权

每一次更新迭代,几乎都是推倒重来,这话用来形容“热门话题”这款APP来说,是最合适不过的了。

不断地否定过去,以至于眼下从“热门话题”身上再也看不见丝毫新闻客户端的影子,甚至将其归类于资讯APP,也显得不准确。

但它毕竟根正苗子红,当时作为新京报内部创业的项目,用官方的话来讲,是新京报“+互联网”、“+资本”的转型战略下迈出的一步。

“热门话题”从上线时的红红火火,到眼下沉默寡言,一路走来,波折不断。按业内人士的话说,“热门话题”依托的是体制,却又没有获得体制多大的支持;自谋生路,股权结构等原因却又不符合市场经济规律。

1

“热门话题”到底想做什么?估计很多人一时半会儿很难说清楚。

在11月份更新的5.0版本中,“热门话题”再一次换了一副模样,不仅取消了 “收藏夹”概念,取而代之以“话题”,还增加了“闪聊”频道,引导用户就自己感兴趣的话题进行探讨。

要知道,在7个月前发布的上一代版本中,“收藏夹”概念还是他们拿出来的寄望于破局的招数,彼时还把“热门话题”的slogan 专门改为了“全网热门资讯收藏夹”。这一变化,对“热门话题”造成了根本性变革,使之不再是新闻资讯客户端了。

但故事还没讲太长,“收藏夹”就取消了。

其实没有哪一家资讯类APP,能够像“热门话题”一样不断地进行自我否定。

2

让“热门话题”进入业内视野的,是新京报的背景。2014年底,新京报以内部创业的形式,上马了这一项目。

一开始,“热门话题”便获得了新京报以及三胞集团总共2000万的投资。其中三胞集团以下属公司博融文化入股,持股比例为55%,主要为资金入股,新京报方面和管理团队以资金和无形资产入股,分别占35%和10%。

新京报初衷是将“热门话题”做成新闻客户端。那时,“热门话题”骨子里依旧保留着浓厚的媒体人基因,其对外也一直宣称,要打造一款有情怀,有温度的新闻产品。

“给你最热的一切”,“热门话题”最初的版本,是希望用编辑的力量来帮助用户筛选出有价值的热门新闻。

这很新京报。

那时作为新京报转型项目的“热门话题”,一时间,在业内关注度很高。

从2015年4月份上线三个月多后,“热门话题”对外公开数据称,其累计下载量已突破500万。

但之后这方面数据就没有那么乐观了。一年后的今天,这一数字的官方口径才变成了600万,只增加了100万。

出生时风华正茂,小小的爆发之后,“热门话题”再无声音。CEO马金男曾表示,传统媒体不需要再做新闻客户端了。原因无非是那么几个,风口已过,红利消失,竞争压力,以及传统媒体的体制、资金等局限。

3

“热门话题”一年多来,在不断尝试变革。

第一个版本基本上是模仿既有新闻客户端,当时的slogan是“给你最热的一切”;第二个版本调整了UI,对内容把关更加严格,新的slogan变成“与肤浅为敌”;第三个版本侧重于年轻人的口味,内容上不再选取那种沉闷的纯消息类资讯,取而代之的是好玩儿和有趣的信息,确定了新的slogan——“新闻从未如此好看”。

2015年11月, “热门话题”发生人事调整。马金男作为产品和技术负责人升任为公司CEO。

众所周知,新闻客户端要么做原创,要么做分发。但当时担心与报纸左右手互博,没选原创这条路。做分发,事实上又错过了风口,相比其他新闻客户端也没有资金和技术优势。

然后,便是“热门话题”与传统媒体的割裂,不再做新闻客户端了。

不做原创,做社区。马金男对“热门话题”的改造极为彻底。在“热门话题”以差异化新闻资讯服务入手,未能取得成功之后,马金男在意的是产品本身,将产品往社交、社区方向上转变。

很大层面上,“热门话题”这种定位和选择,在行业里算是异类。

在业界看来,这也是没法子的事情。特别是原有高管离职后,在原创新闻内容支持上,“热门话题”已失去了原有优势。“热门话题”虽说依托体制,但事实上获得体制的支持并不大,无论是原创内容、技术,还是资金,很难跟门户、跟今日头条等抗衡。

马金男

4

2016年4月,马金男试图发起管理层收购股份以达到控股51%,在他看来,创业团队能够真正掌握公司话语权,这有利于“热门话题”的发展。

有业内人士认为,此举或也揭露了“热门话题”团队与股东之间存在分歧,“热门话题”APP的不断“变脸”就是证据。

另一层面而言,马金男发起管理层收购以达到控股51%的动作,也会对“热门话题”寻找新一轮融资,有所帮助。

成于体制,又反过来受制于体制。正是当初体制内的股权结构设计等原因,“热门话题”在之后希望走市场化道路时,也遇到了困难。管理团队因为持股较少,没有决策权。

一般而言,新一轮投资者进入时一般都会对管理层持股有一定要求。

新京报拥有的股份属于国资,操作较难,马金男想用自有+筹措资金收购三胞集团的股份,按照马金男的预期,理想状况是三胞集团将手里至少48%的股份转让给他,新京报方面的资源和品牌背书变成热门话题的资源提供方。

随后,“热门话题”计划将进行新一轮融资,大约出让10%-20%股份,融资额为1000万到2000万,项目估值大约在一个亿。

马金男发起的管理层收购动作,因为多种原因最后失败,团队只能继续寻求产业输血而非风险投资。

在最新的版本中,“热门话题”开始尝试用产品的力量推动用户彼此交互,强化轻社交概念,定位于话题入口的社交媒体。从一个厮杀激烈的新闻资讯红海,“热门话题”又跳入了社区、社交媒体,这个领域,同样水深火热。

这个,连马云都很难做到。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