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振宁百岁:一个正常的天才

杨振宁对清华体制最重要的贡献

是最早为清华建立了一个“学术特区”

2011年10月20日,杨振宁在清华大学高等物理研究院接受《中国新闻周刊》采访。摄影/孙晓曦

本刊记者/霍思伊

9月22日,这是杨振宁赴美留学时护照上的生日。据李炳安和邓越凡两位教授考证,此为当年误写,杨振宁的实际生日应为10月1日。而今,距杨振宁出国时的1945年已过去了76年,距他2003年“归根”也过去了18年,一晃眼,杨振宁已经99岁了。“过九不过十”,因此,今年杨振宁迎来了自己的“百岁华诞”。

在9月22日于清华举办的“庆贺杨先生百岁华诞”研讨会上,他说,1971年,他第一次访问新中国,好友邓稼先给他写了一封信,末尾写道“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同途”,今天,他可以自信地对稼先回应道:“我是后50年合了你'共同途’的途,我相信你也会满意。”

2003年,杨振宁正式全职回国,住在清华园里,这里曾是他幼年成长的地方,他几乎“爬过其中的每一棵树”,按他自己的说法,是“一生走了一个大圈”,但在耄耋之年回来,对杨振宁而言,却不只是回到原点,他找到了“这辈子最后一件值得做的事情”。

杨振宁在清华园

早在1996年6月中旬,恰好杨振宁回国,时任清华校长王大中和副校长梁尤能就找到他,对他提起,清华希望可以复兴理科和物理系,正在筹建清华大学高等研究中心(简称高研中心),对标的是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模式,希望可以吸引各个领域的一流学者、做纯粹的尖端研究。杨振宁听后表示非常支持这个想法。

1997年6月2日,高研中心正式宣告成立。在成立大会上,杨振宁说:“王校长要我帮助建立高等研究中心,我感到义不容辞。”当时,杨振宁由于国外还有任务,而且要照顾生病的妻子杜致礼,因此没有立刻回国,但在1997年~2003年间,为了沟通高研中心的发展规划,他和清华大学之间往来的通信、传真和邮件就有几十封。

杨振宁是清华高研中心的名誉主任,他在纽约州立大学石溪分校的老同事聂华桐被聘为主任。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物理系教授朱邦芬是中心成立后被引进的第一个教授,他对《中国新闻周刊》回忆,虽然杨振宁是名誉主任,但中心的几个基本原则都是他和聂华桐讨论并最终确定的。第一、人员要精干,教授职位都是终身制,且只有少数几个,每个位置都要精挑细选;研究员和副研究员则都是非固定职位,要尽可能流动,以始终保持机构学术的活跃;第二、必须要提供足够宽松自由的研究环境,不限定具体研究方向,也没有经费、论文和项目的压力,一切费用,包括招收研究生的费用,都由中心提供;第三、要有最优秀的学生。

2009年4月,清华大学高等研究中心更名为“清华大学高等研究院”。据当时的清华大学物理系主任、原校长、清华大学高等研究院院长顾秉林回忆,根据最终商议后达成共识的章程,中心要遵循“精干、择优、流动”的原则和“创新、交叉、综合”的主导思想。

这是典型的普林斯顿高研院模式,也就是创始人亚伯拉罕·弗莱克斯纳心中的“学人乐园”。他希望,在这个乐园里,最顶尖的科学家被邀请来此,“只是为了能够天马行空地自由思考宇宙、生命及其他一切命题。”

朱邦芬还记得,来高研中心之前,聂华桐找他谈话,只说“你想研究什么都行”,还给了一大笔启动经费,直到最后也没有用完。

既然这种自由的模式是“跟着人走”,人才,尤其是某一领域的顶尖人才,就成为中心发展的关键。

清华大学“姚班”的创办人姚期智最初是清华高研中心2004年引进的,当时,他正值学术盛年,且在美国事业发展稳定,突然回国,令很多人吃了一惊。实际上,这一切仅仅始于“一场简单而随意的饭局”。

朱邦芬回忆,当时,清华物理系举办“与大师面对面”系列讲座,他正担任物理系主任,请“图灵奖”得主姚期智教授来给学生讲自己的学术人生。讲座结束后,他请姚先生吃饭,聂华桐作陪。三个人闲聊,姚期智说起夫人在香港,聂华桐开玩笑地说,既然你夫人在香港,你在美国,你们隔这么远,不如你到清华,至少和香港没有时差。姚期智笑笑,似有意动。当晚,聂华桐立刻向杨振宁汇报此事,“杨先生当场就决定,无论如何,想办法把姚期智留下来,全职进入高研中心。”

“杨先生当时说,他(姚)在普林斯顿的工资多少,我们这里给的完全match,差额从基金会里拿。”朱邦芬回忆说,“杨先生非常果断,而姚先生也很痛快地下了决心,因为杨先生是他从小的偶像,”朱邦芬形容道。

这里提到的基金会,是香港的“清华大学高等研究中心基金会”和“清华大学北美基金会”。这也是参考了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的做法,为了保证学术的自由和独立,资金的独立和充足是首要的。高研中心成立后,杨振宁立刻开始筹款,他以个人名望和人脉在香港和北美分别注册了两个基金会,并带头捐款了100万美元。也是在杨振宁的劝说下,很多朋友也都捐了款,此外,他还把自己每年100万薪资的部分用于中心。据朱邦芬介绍,基金会运行良好,目前里面约有1500万元左右,这笔钱至少够中心维持约几十年,每年只需要动用少数本金,主要是给中心人员提供补贴或改善待遇。

2005年,中心又聘请“密码女王”王小云担任“杨振宁讲座教授”。王小云一直在山东大学,师承著名数学家潘承洞院士。当时,她的成果已经在国际上知名,只是密码学和中心其他的物理、数学等研究领域联系不大,“但杨振宁觉得她这个研究厉害,有前景,而且对国家有用,所以拍板把她招了进来。”朱邦芬说。这也是典型的“跟着人走”。

实际上,高研中心虽然不限制研究人员具体的研究方向,但在招聘人员时就大致限定了研究领域,杨振宁先生定了“大的方向”:一是不做实验,只做理论研究,这点和普林斯顿一致。朱邦芬指出,做实验还需要场地和设备,现有的经费将远远不够,高研中心不是物理系,没必要“把摊子铺的这么大”,要有自己的纯学术定位;二是不招聘粒子物理和核物理领域的研究人员,重点发展凝聚态物理。目前,中心有六个方向,除了凝聚态以外,还有冷原子物理、生物物理、理论计算机,天体物理和数学,其中凝聚态物理方向的研究人员最多。

杨振宁一贯的看法,是在当下这个历史阶段,高能物理至少在几十年内不会出现突破性的成果。他在20世纪80年代就说过一句话,party isover,翻译成中文是“盛宴已过”。2016年,关于大对撞机的讨论让他的这一观点再次引发大范围争议。近几年,在各种不同的公开场合,不断有人反复问他,是否改变了这一看法,他给出的答案总是斩钉截铁的否定。但这不只限于学术上的争议,在清华园,他将这一理念贯穿于整个高研中心和物理系的发展。他认为,在资源有限的条件下,应该将重点投向更有前景的领域,比如凝聚态物理。

在朱邦芬看来,杨振宁在招人上有两个主要标准,一是看他的学术成果和发展潜力,二是研究方向。“杨先生很重方向,他特别主张你在一个新的领域刚开始的时候就进入,这样比较容易出重要成果。”他说。

清华大学前任校长陈吉宁曾评价:“在杨振宁推动下成立的清华大学高等研究院,不仅在学术前沿研究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也对清华大学的办学理念和管理体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为学校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朱邦芬认为,杨振宁对清华体制最重要的贡献,是“最早为清华建立了一个学术特区”,“这个特区对清华后来的很多改革,包括制度改革和人事改革等,都起到了先行者的作用。”

一个“正常的天才”

所有人都公认,杨振宁是个天才。

杨振宁12岁时,他的父亲杨武之就认为他“似有异禀”。在他35岁时,因为和李政道合作发现“弱相互作用中的宇称不守恒”而获诺贝尔物理学奖,此时距他们二人发表相关论文才过去了一年。杨-米尔斯规范场论(非阿贝尔规范场论)启发了高能物理的“标准模型”,成为20世纪最重要的物理学成就之一。2012年,在杨振宁的90岁寿辰上,清华大学送了他一个黑色大理石立方体作为生日礼物,上面一共刻有他在物理学4个领域的13项重要贡献,包括统计力学、凝聚态物理、粒子物理和场论。

但在朱邦芬眼中,杨振宁是个天才,却没有一些天才常有的脾气或傲慢。他待人接物非常平等,很有君子之风。2000年,有一次杨振宁请他和妻子吃饭,饭后送他们回家,停下车后,主动下车,给他妻子开了车门。

朱邦芬去清华前,在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工作,所长黄昆是杨振宁在西南联大的老同学,两人关系密切。“在杨先生回国前,我和他的私人接触不多,但经常听黄昆说起杨振宁。黄先生说杨振宁是个最正常的天才,这句话给我印象非常深,此后许多年,随着我和杨先生更多私下里的接触,我对这句话越来越有体会。”朱邦芬感慨道。

晚年的杨振宁,仍保持着对世界旺盛的好奇心,朱邦芬和他一起聊天,他对各种事情都好奇,会不停地提问,不仅是关于物理,社会、政治、经济无所不包。

杨振宁和翁帆结婚后,有一个“杨-翁Studio”,他喜欢用镜头记录生活,两人出去旅游,朋友到家里做客,以及生活中遇到任何他觉得值得记录的事情,他都会自拍自剪,还要自己配乐。有一次,朱邦芬带两岁的小孙子去他家做客,他看小孩子不声不响但眼睛总在转着,于是拿起镜头,过几天,朱邦芬收到一张CD,里面是杨振宁为他小孙子拍摄的两分钟视频,其中很多特写镜头,“他能观察到非常细微之处,发现我小孙子的眼睛总是转来转去,那个神态我平时都没怎么注意到。”朱邦芬说。

杨振宁不仅能体察幽微之处,还能仰观宇宙之大。他在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的同事、美国物理学家费曼·戴森曾写道:科学家有两种:一种像鸟,飞得很高,纵观全局;还有一种是青蛙,守住一个区域,比如井底或者池塘边,在一个很小的范围内做得很仔细。但杨振宁既是飞鸟,有大空间尺度的眼光,能够俯瞰很多事情,又很注重细节。

1929年,杨振宁住进清华园时才7岁,2003年,他再度住进清华园时,已经81岁。他的童年有8年在清华园度过,晚年则在同一个园子至今又“扎根”了18年。他人生的起点在清华的科学馆,这栋建于1918年的砖红色欧式小楼从正门进来,左手第三间,是他父亲杨武之曾经的办公室。现在,这里是清华大学高等研究院所在地。

2007年,高研院从理科楼搬过来时,杨振宁很高兴,这里是中国近代高等教育的开端,也见证了清华和一位中国知识分子的百年。

(0)

相关推荐

  • 清华大学110周年校庆,99岁杨振宁接受专访,他送清华8个字

    清华大学迎来了建校110周年校庆,这对于清华大学来说是一件重大的事情,广大清华师生以及校友都为清华送上了祝福. 而作为清华大学的校友,也是清华大学目前在职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9 ...

  • 杨振宁年薪到底有多高?看完具体数字后,你会知道他有多伟大!

    杨振宁,1922年出生于安徽省合肥,1945年考取清华大学后公费留学赴美,当时所持护照是中华民国的护照.1956年,杨振宁与李政道合作,提出"弱相互作用中宇称不守恒理论",共同获1 ...

  • 杨振宁写的楷书

    杨振宁的简介就不赘述了,他轰动国人除了其傲人的科学贡献,还有就是他在82岁迎娶了28岁的姑娘.而且从上世纪50年代一直火到现在,整整60余年. 其实,杨振宁不仅仅这些,鲜为人知的是他还是抗日名将杜聿明 ...

  • 百岁演讲,杨振宁提到了他

    9月22日,由清华大学.中国物理学会.香港中文大学联合主办的杨振宁先生学术思想研讨会--贺杨先生百岁华诞在清华大学举行.杨振宁亲临现场,与大家一起庆祝他的农历100岁生日. 1922年9月22日,杨振 ...

  • 杨振宁90大寿,清华送的礼物遭他嫌弃,最高学府不懂人情世故?

    "假如今天有人问我,你觉得你这一生最重要的贡献是什么?我会说,我这一生最重要的贡献,是改变了中国人自觉不如人的心理作用."--杨振宁 迄今为止,仍有许多人不了解杨振宁,多年来,似乎 ...

  • 科学大家杨振宁

        9.23 知识分子 The Intellectual 绘图 | 王若男  导  读 2021年9月22日,是杨振宁先生农历100岁生日,学术界纷纷推出活动或文集祝贺杨先生百岁诞辰(据李炳安.邓 ...

  • 清华珍贵史料首次露面!这个展你还没看吗?

    你知道吗--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的设计 从平面图到立体模型 这中间经历了怎样的变化? 毛主席为"清华大学"题写校名 为何写了六个版本? 杨绛为何会将一杯红色的泥土 珍藏数十年? . ...

  • 同为名人,杨振宁的书法如何

    现在只要冠上"名人"称号者,大多会炫耀自己的一个技能--"书法",因为现在中国的"书法"是以身份为标准的,使得此"书法" ...

  • 百岁杨振宁:一个正常的天才

    杨振宁对清华体制最重要的贡献 是最早为清华建立了一个"学术特区" 2011年10月20日,杨振宁在清华大学高等物理研究院接受<中国新闻周刊>采访.摄影/孙晓曦 本刊记者 ...

  • 播客|认识杨振宁,“一个最正常的天才”

    嘉宾 | 徐国强 王珊 主播 | 吴琪 杨振宁今年马上要迎来他的100岁,对于这样一位伟大的科学家,我们了解多少?他的身边可能围绕着各种各样的问号与"八卦",比如他现在是什么国籍, ...

  • 改变世界的17个方程式——每一个都是天才的设计

    写作大师之一.数学家伊恩·斯图尔特(Ian Stewart)写了17个改变世界的方程式.在他的书<追求未知:17个改变世界的方程>中,他对每一个方程都进行了富有吸引力和实践性的讨论.他举了 ...

  • 他无门无派、无师承、无学历,纯粹一个勤奋的天才!

    大可写意2019-10-27 17:24:44 他无门无派.无师承.无学历,完全自学成才,只以古人为师.自然为师,纯粹一个勤奋的天才.在20世纪30年代,已成为中国画坛负有盛名的花鸟画家.并培养了一大 ...

  • 一个聪明交易天才赠言:用最盈利的方式去获利,少走10年弯路!

    林老师论股 林老师论股 林老师论股 他的成功就像一部小说或一场电影,充满了美国式的传奇. 中国的投资者多半都知道沃伦·巴菲特,但未必都知道威廉·欧奈尔.如果把巴菲特称之为"股王", ...

  • 一个精明交易天才:什么是“赌徒思维”?看懂日进斗金绝非难事!

    林老师论股 林老师论股 林老师论股 本杰明·格雷厄姆作为一代宗师,他的金融分析学说在投资领域产生了巨大震动,如今活跃在华尔街的数十位管理着上亿美金的基金经理都自称是格雷厄姆的信徒.而他目前在世的最有名 ...

  • 一个玄学小天才必备的命理配置

    晚上好啊大家 想问一下最近到手鲲课程的同学 都学得怎么样啦? 总之这边已经有不少小伙伴又在催鲲出新课了 你们一个个的都是玄学小天才叭 鲲相信一部分同学肯定是有特别天赋的 还记得鲲之前在<华盖:「 ...

  • 韦神之后,又一个90后天才爆红:他们的父母,都做对了这件事

    如果此刻孤单 不妨抬头看看月亮 文丨李月亮  猛犸姑娘  0 1 整天说"别人家孩子",今天我带各位见识一个真正的"别人家孩子". 这几天,他在B站火得不行了. ...

  • 制造一个小学生科研天才

    钟哥是老板的堂弟,在公司出任财务部的核算经理. 钟哥的孩子小琦正面临小升初,准备参加市里的青少年科技创新比赛,想找我辅导.如果在市级科创比赛中获得较好的名次,他就有机会获得加分. 说到这儿,钟哥叹了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