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项修炼·心灵篇》,成为自己渴望成为的人
我接到这个电话时,就像孩子一样号啕大哭起来——我害怕我的生活会回到过去的老样子。 《第五项修炼·心灵篇》
书名:《第五项修炼·心灵篇》
作者:【美】彼得·圣吉,奥托·夏莫,约瑟夫·贾沃斯基,贝蒂苏·弗劳尔斯
本文是读《第五项修炼·心灵篇》后的一些感触,
1 做自己
开篇引文中那个像孩子一样号啕大哭的人叫佛雷德,他曾被诊断为绝症,生命只剩下几个月的时间了,
“然后却发生了不可思议的事”,他停止了一切不必要的活动,并专心做自己喜欢做的事:青少年的教育工作,这是他一直想做,却没做的事,
读到这里,我想到了《月亮与六便士》中的斯朱兰,那个把老婆孩子都安顿好之后就“抛妻弃子”,一心一意去画画的人,斯朱兰是幸运的,没有经历被误诊,就敢于过自己的人生,
佛雷德,在一段时间之后得知绝症只是误诊,就忍不住号啕大哭,“我害怕我的生活会回到过去的老样子”
“人往往不是自己渴望成为的人,而是不得不成为的人“,我们大部分都是这样的人,
2 修炼心灵的历程
说实话,书中的U型理论我可能并未真正理解,谨试着描述如下:
首先是“悬挂”,也就是退后一步看自己,看自己在某些场景下是如何思考,如何处事的,
其次是“再引导”,从整体上观察,这个过程要“放得下”,放下一切对过往的、对物质的、对已经拥有的事物的执念,
经历了悬挂和再引导,才能到达U型的底部,“呈现当下”,
呈现当下,是转变自我和意志的关键,核心问题是要问自己的内心,我是谁,我为什么存在?
搞清楚自己是谁,并把这种意向结晶,最后形成愿景,最终通过转变行为来实现收获。
理解的可能比较浅薄:这个过程,就是修炼心灵的过程。
具体如何修炼?书中给出了三个步骤:
首先,你必须打坐冥想,或‘练功’(practice),必须有安静内心世界的功课方法。
第二,你必须研究学习:经文、公案、律法书、《圣经》,等等任何能帮助你明白理论的文字。
最后,你必须承诺投入服务,佛教称为‘发愿’(vows)。
数月前我开始试着冥想,断断续续在做:静坐,摒除杂念,
坐简单,静却不容易,看似坐的稳如泰山,其实内心波涛汹涌,不知道在想些什么,
看来对我来说,心灵的修炼将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3 体悟当下
人要有勇气践行自己的信念,
斯朱兰有信念,也有勇气去践行,最终成为“自己渴望成为的人”,
佛雷德有信念,却勇气不足,他敢于践行自己的信念,完全靠“绝症”的震撼和打击,
这种境遇有几人能经历呢?恐怕没几人,
让我欣慰的是,书中多次提到中国的儒家文化,还提到了南怀瑾先生,
《大学》中其实提供了领导力修炼的详细理论。“‘假如你要成为一名伟大的领导者,’南老师说,‘你就要进入七证修养:知、止、定、静、安、虑、得。这看似简单的一步,但实际上是一个很长很长的过程。’
U型理论,其实早就被四书之一的《大学》阐述过了,知、止、定、静、安、虑、得,正好对应了U型理论,
只是这两千多年前的文化,被我们慢慢的舍弃了,
大约在公元10世纪前后,中国的主要民族汉族开始失去这种龙的神韵,失去它刚柔相济、阴阳平衡的气质。民族的心智开始表现出衰弱的症候,身体也开始感到笨重和支离破碎;到1840年,已经开始僵化和自我封闭,萎缩在远东庭院一隅。
读到这里,有一种放下一切读书计划,直接去读诸子百家、二十四史的冲动,
想了想,放弃了,按照我目前的思维层次,恐怕还读不懂,
这也是2020年要提升底层思维的原因,
我现在能做的,只有修炼,修炼,再修炼!
冥想,沉淀自己,体悟当下,这是修炼的开始,加油吧!
(ง ·̀_·́)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