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里是怎么过节的
《红楼梦》里是怎么过节的
董 梅
《红楼梦》可以说是我们中国人成长过程中的必读书。从吃穿用度到四时八节,这本书可以说是包罗万象,藏有大量的文化密码。今天分享给你的这一讲非常应景,讲的就是《红楼梦》里是怎么过节的,其中一些节日传统又是怎样延续至今的。
好,我们有请董梅老师。
你好,欢迎来到《董梅讲透红楼梦》。
说到生活美学,除了吃穿用度之外,少不了节日这一大项。这一讲,我们就说说《红楼梦》里是怎么过节的。
有人说,中国传统节日,核心议题无非吃喝,而到了现代社会,又都变成了购物节。现代社会咱们姑且不论,传统节日就真的只有吃吗?
话说古人过节,可不是那么简单。节日,在中国人心里,备受瞩目,我们把它叫作佳节,看成是吉日良辰。
如果读过《红楼梦》,也许你还有印象,大年初一,是最喜气隆重的,头等大事就是子孙齐集,在宗庙里祭祖;
到了正月十五元宵节,“满屋里上头是灯,地下是火”,空气里弥漫着花炮焰火的气味;
天儿热起来的时候有端午节;再过几个月,等天气转凉,中秋节又到了。
不过,你可能没有留意到,大观园和荣宁二府,看上去都在过节,其实暗地里,并行着两套不同的节日体系。
读出这一层,你对中国的节日文化和《红楼梦》作者的创作深意,就会有超出一般人的理解。
《红楼梦》里的两套节日体系
所谓两套不同的节日体系,一套是伦理型节日体系,另一套是自然型节日体系。
在荣国府里过的节,诸如春节、元宵节、中秋节,这几个传统节日,今天我们都还在过,而这些节日,都可以归入伦理型节日之类。
什么叫伦理型节日呢?我给它们总结了这么几个特点:
第一,它以血缘信仰为最终诉求。
第二,参与者是家庭成员,或者家族成员。
第三,过节的场所都是在家庭内部,比如春节;即便走出室内到户外,也不会远,最多在庭院里,比如中秋节。
但是,在大观园里,那些红楼女儿们过的节日,跟刚才说的这类节日就大不相同了。
那大观园里都过哪些节呢?
花朝节、上巳节、芒种节,我猜,这一串名字,你听着都有点儿耳生,大概率上也没过过。
花朝节,跟植物有关系,是民间传说的百花生日,在农历二月十二;上巳节,是民间的三月三,时间大概在清明前后,庆祝场所是郊外的河流边。
它们都属于古代传统节日的另一个类别,就是自然型节日。
那么,这种自然型节日又有哪些特点呢?跟伦理型的节日有什么区别呢?
第一,这类节日以建立人和自然之间的亲密关系为诉求。
第二,参与者并不局限于血缘关系。
第三,过节场所是在大自然之中,或者要登山,比如重阳节;或者要在水边,比如上巳节,也就是三月三,传统上要去郊外水边,甚至要下河洗个澡,当年孔子和学生们都是这么过上巳节的。
贾府里的伦理型节日
明白了这个区别,我们再来打量一下贾府怎么过春节。
在贾府这样的公卿巨族,过年是一件极为严肃的大事,之所以严肃,首先因为要祭祖。
你看看这阵势:
宁荣二府从大门开始,九层正门,一路大开。两边阶下一色朱红的巨型蜡烛,点得如两条金龙一般。真是壮观!
祠堂里,贾母作为最高辈分的长辈,对着祖宗画像拈香下拜,数百位家族子孙一齐跪下,瞬间把五间大厅,三间抱厦,内外廊檐,台阶上下,塞得满满当当。
随着众人一起一拜,耳朵里听到的都是金玉首饰的叮当之声,还有鞋子衣服的飒沓之声。
这样的场景,对今天的城里人来说,已经相当陌生了。
但是,细想一想,其实又并不隔膜,比如,每年大年三十儿,你的全家肯定要团聚一处,欢欢喜喜吃一顿团圆饭,这跟过去那种肃穆的祭祖仪式,其实诉求是一样的,它的关键词就是“血缘”。
祭祖,完成的是对于血缘源头的致敬;而团圆,完成的是对家人、族人的血缘坚信。
在贾府,春节年三十儿晚上的团圆饭叫“合欢宴”,喝的汤叫“合欢汤”。到了中秋节,贾母赏月的时候,动用的桌子、椅子,一概都是圆的。
所有这些合欢、团圆,诉求都是指向家庭成员的聚合。
不管你今天有没有在祭祖,实际上,经过几千年来不断的强化,血缘信念已经深深地植入了中国人的基因,成为我们生命里的底层密码。
所以,每到春节,数以亿计的中国人再辛苦都要回家!
大观园的自然型节日
随着农耕文明的衰落,城市中人和自然的隔离,起源更加古老的自然型节日已经逐渐萎缩了。
今天你可以看到,上巳节、花朝节已经基本上从现代中国人的记忆里消失了,我们的生活里,几乎只剩下伦理型节日。
现在,传统节日给你的印象,基本上就是大家聚在一起吃顿饭。
但是在《红楼梦》里,自然型的节日,其实被作者放在了更高的地位。在他的理想国大观园里,女儿们是天地自然的精华,她们过的都是自然型节日。
也就是说,通过亲近自然的节日,作者想告诉你,大观园里的生活,是中国人天人合一的理想。
比如,芒种节。
第27回,有两个著名的美好情节在同一天出现,就是黛玉葬花和宝钗扑蝶。那天正是芒种节。按民间风俗,这一天,要为花神送行。
因为芒种一过,众花皆谢,花神退位,跟着就要入夏了。所以这一天在大观园格外隆重,满园里绣带飘飘,花枝招展。女孩子们打扮得漂漂亮亮,都来凑这个节日的兴致。
说到底,这是一个把人放回天地之间的节日。所以黛玉在这时跑去葬花,连老成持重的薛宝钗都玩儿起扑蝶游戏,这是这个女孩儿唯一一次释放出她烂漫的天性。
你看,这就是自然型节日,跟伦理型节日从诉求上有根本差别。红楼作者牢牢地把握了这个差异。
他甚至还不动声色地跟你打了埋伏,什么埋伏?红楼里面核心人物的生日谱系,都被作者跟自然型节日编织在了一起。
比如黛玉是农历二月十二,花朝节。这是个什么样的节日呢?民间认为这一天,是百花仙子的生日,花神就位,百花萌动。
而宝玉的生日,就是我们刚才说的芒种节。
黛玉和宝玉的生日,一个是花神就位、百花萌动的日子;一个是花神退位、花事凋零的日子。他们两个,是春天的一头一尾,这个小细节,作者也是煞费苦心安排的。
小说里还有一个在自然型节日里过生日的人——探春,她的生日就是三月三上巳节。
为什么要安排两套节日?
那么,为什么作者要给大观园和贾府刻意安排两套不同体系的节日呢?
这就必须联系到中国古代的历法体系了。中国的传统历法,本身就是两个时间体系的合一,叫阴阳合历。
荣国府的春节、元宵、中秋,时间不是初一就是十五,这是看月亮过节,属于阴阳合历里面太阴历的那部分。
而大观园里的节日,是追随着花花草草的时节的,依据的是二十四节气,其实是太阳历体系的那部分。
所以中国人的日子,是既跟着太阳又跟着月亮一起过的,是随着春夏秋冬的脚步走的。
日月运行,良辰、美景、赏心、乐事,这才是中国人的好日子。
这四样都凑全了,还确实不容易。
明代的戏剧家汤显祖,在写《牡丹亭》的时候,就发过感慨: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
这句话,林黛玉引用过,还被薛宝钗批评了。
概括说来,《红楼梦》里热闹繁华的节日,其实是两套体系,一套是以血缘为诉求的伦理型节日,这类节日的欢聚,多半发生在宁荣二府。
而作者更喜欢的,是另一套以亲近自然为诉求的节日,是以大观园为场所的,这是作者理想中的中国人的良辰吉日。
这个版块,我其实始终在跟你探讨,中式生活美学里的自然观,并且探讨怎样重新把自然引入中国人的当下生活之中。
今天我们读《红楼梦》,也希望能唤醒你体内那个休眠的文化基因。
走回天地日月中去,把每一个朴素的日子,过成自己的良辰。这才是生活美学真正的意义。
(转自知识服务平台得到课程《董梅讲透红楼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