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谈中药:附子和半夏,能不能在一起?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药剂科
姚毅炯
“十八反”对于学中医中药的肯定都知道,临床上也经常会遇到这一类处方,特别是半夏和附子同用的机会很多,那么当我们遇到此类处方是不是要拒绝调配呢?我个人认为还是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半夏和附子同用,历来有不同意见。
近代习惯及当今教材,多认为半夏附子相反而不能配伍应用。盖其源起于乌头反半夏、栝楼、贝母、白芨、白蔹之说,为古代“十八反”之一。但并没有说半夏、栝蒌等反附子。
川乌系附子的母头,虽然关系密切但是却是两味药,性味主治亦不相同。如麻黄与麻黄根一样,一个辛温发汗,一个凉涩止汗,能说它们是同一味药,只是部位不同吗?说附子也反半夏、栝蒌等,便是“株连”了。
何况附子、半夏同用,医圣张仲景已开先例。
《金匮》治虚寒腹痛的附子梗米汤,由附子、半夏、梗米、甘草、大枣组成。当代名家叶橘泉教授评附子梗米汤,谓半夏“去胃之积水”,该方之妙就在“附子半夏相伍”,“二者缺一,效即不佳”。半夏附子配用历有记载,如《千金方》之半夏汤、附子五积散;《证治准绳》之小半夏汤;《张氏医通》之附子散等等,均是半夏附子同用。
当代名医姜春华、朱良春、颜德馨等诸先生都曾郑重地撰文驳斥过半夏反附子之说。另据陈馥馨统计,在《普济方》和《全国中成药处方集》中含十八反组对的共411方,以半夏配附子方数最多,达163方,可见其配伍应用的普遍性了。关键只要有足够的煎煮时间即可!
■ 中国医药工业信息中心采编
(上海医药集团特别支持)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