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父干货:针灸配方与手法
右归方
针补关元(肾阳虚甚者,针上艾条灸或烧山火)和双太溪、三阴交
1、先针刺关元穴,得气后连续捻补4~6分钟,不留针;再双手捻针,同时针刺太溪、三阴交。连续捻补的时间根据病情而定。
2、 关元穴的针感走向:
针治阴器及下肢疾病,针尖略向耻骨方向斜刺,使针感分别到达阴器及下肢部;脐周病和胃腑病,针尖略向肚脐方向斜刺,使针感分别到达肚脐、上腹为佳;一侧下肢疾病,针尖略向耻骨方向偏患侧斜刺,使针感到达患侧下肢;腰部病变,针直刺,针感达于腰部。
真阳不足,患处觉凉,配烧山火使温热感达于患部。
3、 腧穴变通:关元穴取用不便,改为太溪温针灸;或太溪烧山火。亦可改为命门穴加温针灸。
4、 一般隔日或隔2日针刺1次。慢性病隔日或隔2日针刺1次。
巩固疗效,防止复发,隔3~5日针刺1次.
肾气方
针补关元(肾阳虚甚者,针上艾条灸或烧山火)和双复溜、肾俞
1、 先针刺关元穴,得气后连续捻补4~6分钟,不留针;再双手捻针,同时针刺双复溜、肾俞。连续捻补的时间根据病情而定。
2、关元穴的针感走向:针治阴器及下肢疾病,针尖略向耻骨方向斜刺,使针感分别到达阴器及下肢部;脐周病和胃腑病,针尖略向肚脐方向斜刺,使针感分别到达肚脐、上腹为佳;一侧下肢疾病,针尖略向耻骨方向偏患侧斜刺,使针感到达患侧下肢;腰部病变,针直刺,针感达于腰部。真阳不足,患处觉凉,配烧山火使温热感达于患部。
3、 腧穴变通:关元穴取用不便,改为肾俞温针灸;或肾俞烧山火。肾俞取用不便,腰又不痛,亦可改为太溪穴。
4、 一般隔日或隔2日针刺1次。慢性病隔日或隔2日针刺1次。
巩固疗效,防止复发,隔3~5日针刺1次.
温补脾肾方
针补关元(肾阳虚甚者,针上艾条灸)和双太溪、阴陵泉,艾条隔姜或隔附子片灸神阙穴
1、 先针刺太溪、阴陵泉,得气后连续捻补4~6分钟,不留针;再针刺关元穴,得气后艾灸20~30分钟,期间连续捻补4~6分钟,不留针;连续捻补和艾灸的时间根据病情而定。
2、 危重患者,每日1次;一般脾肾阳虚,隔日1次;针灸后转危为安者,隔日1次。
回阳益气方
针补关元、气海、双合谷
1、 同时针刺,得气后轮流连续捻补6~10分钟.用于急救、回阳固脱,可待病情缓解或转危为安时拔针。
2、 针感:亡阳、喘脱患者无力回答针感,应观察表情,并从手指下的沉紧情况判断其亏虚程度。若针下肌肉松驰属于病重或久病体虚,应捻针至针下肌肉沉紧。若针下肌肉沉紧属于病轻或临时虚脱,或平时体质较好。
3、 病情危重,每日1次或2次;一般阳虚气弱,隔日1次。转危为安者,配补有关腧穴或中药调治。
四逆方
针补关元(配针上艾条灸或烧山火),艾条悬灸神阙穴(或隔姜片、隔附子片灸),若恐针效不足,加补合谷和气海
1、 先针刺关元穴,得气后艾灸20~30分钟,期间每隔5~10分钟捻补2~3分钟,共艾灸2~4次拔针。然后艾灸神阙20~30分钟。连续捻补和艾灸的时间根据病情而定。
2、 若急需回阳救逆,先针刺关元穴,得气后得连续捻补2~3分钟配烧山火1次,如此3~4次拔针。然后艾灸神阙20~30分钟。甚至40分钟以上。
3、 针感:患者不能回答针感,应观察表情,并从手指下的沉紧情况判断其亏虚程度。酌情操作。
4、 回阳救逆者,每日1次;慢性病者,隔日1次。
5、 代用腧穴:关元穴有疤痕,或小腹脂肪较厚,或针感不明显,或不能针刺者,改补命门配艾条灸。但急需回阳救逆者,疗效逊色于关元穴。
有缘者得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