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优秀作品(一三七)苦瓜(《作文指导报》)

(感谢“大余朗读者”张羽)

苦瓜

江西省大余中学高一(1)班 刘馨

中午的饭桌上出现了苦瓜炒鸡蛋。妈妈刚端上桌,鲜绿色的薄片苦瓜中间夹杂着鲜黄色的鸡蛋,香味随着升起的白烟在空气中溢散开来。妈妈叫我们准备吃饭,菜没上齐,我们几个“饿死鬼”却早就准备好碗筷开吃。

妹妹不喜欢吃苦瓜,所以妈妈每次炒苦瓜都会伴着鸡蛋或者肉,希望她们可以多吃一点。但是,当一口苦涩流入嘴中,她们也就不愿再尝第二口,只有在我的“威逼利诱”下,她们才勉强多吃一片。

我与她们相反,我是很喜欢吃苦瓜的,也许是受同样喜欢吃苦瓜的妈妈影响,苦瓜成了我们每个夏日必不可少的一道菜。每当妹妹看见我和妈妈大口大口吃苦瓜时,总瞪大眼睛,做出夸张的表情。妈妈总与她们说:“小时候我也不爱吃,但现在觉得,苦瓜很香,也很有营养。”其实我并没有从苦瓜中尝出清香,只是觉得薄薄的一片苦瓜在唇齿间的碰撞当中,与其他蔬菜不同的苦涩蔓延开来,给味蕾不一样的刺激,这样特别的味道,总让我想起那些不一样的日子。

小时候我在外婆那边时,夏天里也经常吃到苦瓜。外婆的苦瓜都是种在自家后院里的,竖起小藩篱,把种子洒在竹制藩篱的脚边,过不了几天纤细而弯曲的绿芽就破土而出,在夜深人静或者艳阳高照的时候,悄悄地往藩篱上爬。不用太久,苦瓜藤就爬满了,而其中浇水的活是我干的,打药杀虫的活是外婆干的。

等到它开出小黄花,慢慢谢了后就结出了一个迷你的小苦瓜。我总是会在清晨或傍晚细细观摩它,外婆路过时就会说:“不用看啦,你再看它还只能长这么快。”我就会噘噘嘴,然后继续观察它,在我们的“呵护”下,一个又一个苦瓜长大,被摘下,再由外婆清炒后端到餐桌上。虽然小时候只知道苦瓜好吃,但却从未忘记吃下的苦瓜是故乡泥土给予我们的礼物,是深厚的泥土往上输送的“血液”,是那些天真平淡日子的调味剂。

中学的食堂也有苦瓜,一大盆炒好的苦瓜放在打菜的窗口,有些人敬而远之,有些人却专门到这儿来,但我总感觉学校的苦瓜是不大新鲜的,大多数时候都泛着蔫掉的黄色。

中学最后的几个月里,我们要迎来一场体育考试,虽然说体育练习从上个学期就开始了,但是下学期的学习负担再重重地压上,让整个班的人除了训练有力气,其他时间都无精打采,死气沉沉。当时也不知道怎么扛过来的,十点多洗完澡和衣服,再累也撑着写作业到十一点半,第二天还得早早地起来,一天八九节课的学习后还得面临体育老师严厉的“八百米”。但是那段时间也是食堂里苦瓜最多的时候,下午训练完累成狗的时候,和同样喜欢吃苦瓜的好朋友顶着臭汗到食堂,叫阿姨多打点苦瓜,然后一起在食堂的风扇下大口大口地吃,尽管每个人都顶着黑眼圈,拖着无力的手脚,但是谈笑声却从来没有间断过。

陈奕迅的《苦瓜》里说苦瓜也叫半生瓜,歌词没记住,却单单记住了这个别名。中午的时候特意细细地品尝妈妈做的另一盘凉拌苦瓜,口里的苦涩过后,竟真的有丝丝的清香。

突然明白妈妈为什么能吃出苦瓜的清香,其实它的清香一直都在,只是在童年那样无忧的日子里,从来没体会“苦尽甘来”的味道。在中学的生活里第一次尝到“苦中作乐”的滋味,苦瓜的清香从来都尝在那些别样的日子。在后来沉淀下来的岁月里,吃着苦瓜,品味那些欢乐或痛苦的如梦般的日子,也别有一番情怀。

简评:

本文以苦瓜为线索,记述了与苦瓜有关的几件事。有自己喜欢吃苦瓜与妹妹不喜欢的对比,有母亲吃苦瓜的感悟,也有儿时种苦瓜的乐趣,也有初中时代的苦难生活;这些材料由苦瓜串起,还原出生活的本来面目,朴实而真诚。文章结末,结合自己的奋斗生活,联系母亲的感悟,作者感觉到苦瓜所蕴含的“苦尽甘来”的意味,升华了文章主题。文章散漫而有神,真正做到了“形散而神不散”。

(0)

相关推荐